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视点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视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程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知识类型的特性、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以学生发展为准绳,充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多媒体的使用则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人的因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视点

焦龙河

(湖北省阳新县第1中学435200)

摘 要 适应新课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应是教师将地理知识、技能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结构模式。地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价值体现应保持与课标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谋求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与信息技术的最优整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技术与人的因素关系。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程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知识类型的特性、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以学生发展为准绳,充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可行性、推广性、稳定性、发展性、多元性与灵活性等特点。教师应积极运用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与课例研究促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完善。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整合;优化

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一直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学生对地理普遍感到难学、教师对地理普遍感到难教。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研究,力求推动地理教师革新地理教育观念,推进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1 适应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主要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被称为是“三维”标准。三者之间可以说是“三维一体,层层推进”的关系。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优化才能使学生在这“三维”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实质上是教师在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设计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全过程方面的改革创新问题。适应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应是我们教师将地理知识、技能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结构模式。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参与课堂教学各因素(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材、课程标准和考纲、训练方式——动脑、动手、动口等)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活动程序。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它应以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并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把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首要专题,对高中各年级、对于人文自然地理的课堂教学环节,对教师、学生的活动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试图总结出一套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的,以教师活动为主,其基本程序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对于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因其有跨学科的特点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的特征,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正鉴于此,我们力求探索出一套新的适应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下文简称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 地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价值体现应保持与课标的一致性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上

根据课程标准整合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以及考纲内容,注重地理知识的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地理与科技发展前沿性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以及服务于高考的目标性;突出区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活动性。整合STS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技能目标上,通过注重地理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情感目标上

通过联系社会热点、生产生活实际,注重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健康的情感: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关爱家乡、关爱祖国、关爱地球环境道德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

2.3 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以人为本,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学会学习地理(地理学习方法)、学会生活(生活与地理)、学会健体(选择合适的气象条件下锻炼身体、旅游景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学会生存与共处(民主性、积极性、主动性)。

3 谋求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与信息技术的最优整合

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地理新型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但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技术与人的因素关系。

3.1 多媒体的运用是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这是时代潮流。因此,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多媒体的使用则又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可以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提供知识信息、进行练习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但教学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有些人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过分夸大,受“唯技术论”思想的影响,认为未来的教育是网络教育,这是不够明智的。尤其是有些教师纯粹用多媒体演示过程代替教学过程的做法,其实际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对于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效,减少在应用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考虑的,即要将技术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3.2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真谛是要注重人的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使技术成为教学的动力,但是不能只注重技术成分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人是在群体中发展自我、发展个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因此,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人的因素。(www.xing528.com)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三维目标”上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设置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因而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一种眼神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它弥补了学生面对机器学习时的所欠缺的情感交流之缺陷。因此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4 形成新的教学进程结构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形成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相对稳定的活动进程结构。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形成新的教学进程结构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创建的新模式是否具有自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有效性,是否具有生命力。

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其独特的教学进程结构,如班级教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将教学进程归纳为: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论课堂教学模式;杜威的发现困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论——验证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等。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具有自己的教学进程结构,这些进程结构并非是他们任意组创在一起的,这其间各个环节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是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进程结构,借鉴其他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程,根据自身特殊因素,发展与创造新型的模式。新型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测试,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程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知识类型的特性、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以学生发展为准绳,充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5 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几个特点

5.1 新颖性与独特性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该是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的,否则“新”字就无法体现。“新”包括新时期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的新的教学结构进程。独特指某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特定的目标、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越了应用目标、条件和范围或者不具备其特定的应用目标、条件和范围,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新课程标准着力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地理问题、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凸现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精神,要求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些要求为我们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导向。

5.2 可行性与推广性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构建符合和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要求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这里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应该是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可行性,否则它也不能叫做模式。具有可行性才有推广价值。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进程应该清晰明了,人们便于操作,这样才能推广。这里的操作不是机械地重复操作,程序是相同的,但是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教学的结构进程主要是为了人们的模仿和运用。如果人们无法进行模仿、运用,这一所谓的“模式”就会昙花一现。

5.3 稳定性与发展性

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是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模式一旦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趋于稳定,模式的进程结构也趋于稳定,模式才具备可行性。花样翻新不断变化的“模式”人们无法把握它,也就不具备推广性,这种模式其实是名存实亡。但是,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稳定是相对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经历一个完善的过程,一成不变的模式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赫尔巴特的四段论课堂教学模式由其弟子补充完善为五段教学法,在教育史上统治了近半个世纪。可见,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才具有价值。

5.4 多元性与灵活性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与功能,不同的板块知识类型、教学对象年龄层次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这些差异性的因素,而建立多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年龄层次,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某一特定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学的结构进程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教学方法却是灵活的,教学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6 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优化与完善

新课标和新课程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的初步实践,显示了她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如学生的探究过程、思维过程,并且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高考备考上注重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健康情感、答题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力求体现课改在高考备考中的实用性和高效性。从课改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是影响课改的重要因素。地理教师能否大胆转变传统课堂结构自身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的传统做法,是影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完善的主要因素。

运用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与课例研究促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的案例是一种适合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方法。围绕案例的研究主题,结合课堂事件与具体情节,提炼若干具体而有价值的问题,并结合听课教师“评课”的主要观点(共识或分歧,问题或困惑),反思所设计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缺陷,从而可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实录的课例则能再现课堂现场,使我们可以对整个教学的进程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思考,它是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的行动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青春,焦龙河.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