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GIS地区比较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GIS地区比较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诸因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湖北省实际情况出发,由于现阶段农业机械化评价的主体仍界定在种植业机械化上。3结束语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评价结果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GIS地区比较

帅方敏[1] 何三林2 王新生1

(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 2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武汉430062)

摘 要 根据湖北省农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湖北省80个县市为基本单元,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类,然后将评价结果与具有地图化表现和空间分析能力的GIS软件MapInfo相结合,生成相应的专题地图完成可视化,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区比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句家喻户晓的毛主席语录,它曾经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新时期,这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农村广大、农民众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前提条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并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00年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1]。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的农业机械化有了巨大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湖北省各个不同地区来说,由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时间内农业机械化的项目选择、发展速度和规模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呈现出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区域性与不平衡性。因此,对全省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建立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县(市)为评价对象。指标的设置应遵循科学、实用、简明和可比的原则,设置的指标要以农业部颁布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也要考虑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指标相衔接,以及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一致。

1.2 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权重

采用多指标分层次进行综合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各个指标不同的权重。且每一指标下属指标权重之和等于1。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分类指标体系由3个方面的1级指标组成,1级指标又包含若干2级指标,各指标的权重应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结合湖北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料[2],确定出湖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时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值,如表1所示:

表1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方面的一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①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反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实际作用的大小,是评价的基础。②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反映农机人员、农机装备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能力。③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农业机械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1.3 指标计算和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采用多指标分层次进行综合评价时,应将各单项指标评价得到的各指标的指数,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转换成综合评价指数Z。本文采用加权指数综合评分法[3],3个1级指标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计算模型如下: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B1: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B2:

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B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B:

(www.xing528.com)

2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类

按照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收集整理有关统计资料[4-5],就可得到各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考虑湖北省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把农机化发展水平分成3类:第1类地区的发展水平>50%;第2类地区的发展水平为30%~50%;第3类地区的发展水平为<30%,按照此分类标准,得到湖北省各县市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分类结果。

表2 2005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分类结果

2.2 评价结果的地图化与空间分析

把评价结果与机械化作业程度、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和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3个1级指标值输入GIS软件MapInfo,生成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范围专题地图和3个影响因素直方图专题地图,并将二者叠加,结果见图1。

图1 2005年湖北省各县市农机化水平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总体分布情况是,位于湖北省东西两端的部分县市农机化水平较低,而经济发达的中部地区的县市其农机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造成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是由于产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小有关系,加之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的薄弱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机械化作业项目和作业量少,进而导致机械化作业程度、综合保障能力和机械作业综合效益较低,这些县市的农机化水平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而地处平原、经济发达地区武汉市、荆州市、钟祥市、安陆市、天门市、黄石市及其周边县市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有望进入高级阶段。

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诸因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湖北省实际情况出发,由于现阶段农业机械化评价的主体仍界定在种植业机械化上。故把机械化作业程度作专题地图进行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2005年湖北省各县市农业机械作业程度专题地图

从图2可以看出,机械化作业程度的空间总体分布情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类似之处,即地处西部和东部的县市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而中部大部分地区县市的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导致机械化作业程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和这些县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块小、水田少,机械化本身难度较大有关。除此之外,目前农机投资的主体是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差,许多农户无力承担一次性投资很大的农机投入,致使农机装备发展速度慢、水平低;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武汉、天门、随州及其周边一些县市,其主要贡献值为机械耕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机械收获发展较快。

3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评价指标和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与各指标的权重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将数学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比较,能够同时发挥评价模型的运算分析能力与GIS的地图表现及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分类结果的实时可视化,为农机管理部门了解各地农机化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今后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由于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农作物品种、种植制度存在差异,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各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促进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与落后地区,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经济,改变农业生产以人畜力为主的局面,努力提高收入,逐步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参考文献

[1]常平白玉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文钟,何勇.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6): 668-672

[3]展广伟.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4]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湖北省统计局.湖北农村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释】

[1]基金项目: 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2004TS02) 资助。
作者简介: 帅方敏(1982-),女(汉),湖北京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GIS应用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Email:shuai6662000@yahoo.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