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安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秦安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秦安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文资源丰富。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这一序列,目前已被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早期文化系统代替,即马家窑文化系统中心。事实上为秦安成为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样为解决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幅距今5000年的地画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历史和文化界引起巨大的震动。

秦安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六节 秦安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文资源丰富。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地;七八千年以前的大地湾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西汉设置成纪县至今两千余年中,境内曾有过州、郡、县、道、寨等多种建置;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一是位于县东北五营乡的大地湾遗址,一是位于县城的兴国寺;有颇具人文特征的地方民俗民情、初具规模的购物市场和地方特有的生态农业等,这些内涵丰富、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因其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在我国文明史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地位,不仅为秦安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秦安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秦安人文资源的特色和价值

秦安人文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在甘肃,乃至西部县域单位中,都极具特色和开发价值。

(一)秦安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出生地

关于人类始祖伏羲的出生地问题,古今学者有一致的看法,均认为伏羲生于成纪。这里所说的成纪即古成纪,而古成纪的中心地带,恰是现在秦安县一带。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同出生于古成纪。如伏羲氏的“始画八卦、造契书以代结绳之政”、“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的发明创造,在著名的大地湾遗址发掘遗迹中均能找到明显的痕迹和线索。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地湾就是伏羲的出生地,伏羲是大地湾部落的领袖。在大地湾西面有一条纵贯秦安南北的葫芦河,根据史学家对“伏羲”、“女娲”,即“葫芦”的考证结论,“葫芦河”就是“伏羲河”,河水名“伏羲”,自然表示着纪念伏羲出生地的意义。另据史载和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谷。这些地方均在陇城镇东侧,在风沟至今还有女娲洞。明《秦安志》中记述,西汉在陇城北山建有女娲祠,后多次毁坏和重建。现在陇城镇新建有规模较大的女娲庙。陇城镇至今还有娲皇村、龙泉村、凤尾村等象征伏羲、女娲的泉水名和地名。据此,古代许多史地学家把秦安说成是“羲皇故里”和“娲皇故里”,现代学者则称为“两皇故里”。伏羲、女娲遗迹遗物,既是伏羲文化的形象展现,亦是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自然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始,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作为甘肃四大文化之一,伏羲文化的开发无疑为秦安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大地湾遗址是一座规模宏大、层次完整、珍藏丰富的“史前文化博物馆

1.大地湾遗址的地理位置与现状。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侧,距秦安县城45公里。整个遗址坐落在陇山西侧清水河与阎家沟溪水交汇处的第二、三级台地及缓坡地上,有一部分在河谷川地,南依长虫梁,北傍清水河。大地湾遗址于1958年发现,196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1995年发掘。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揭露面积在13800平方米,仅占总面积的1.26%。已发掘房址241座,灰坑和窑穴321个,墓葬71座,窑址35个,灶址104座,壕沟9条,出土文物近万件。经14C标本测定,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约7800年,最晚距今约4800年,有连续长达3000年的古文化遗存。遗址分布面积之广,保存状况之好,文化内涵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均为全国罕见。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某些考古空白,将中华文明史推进了2000多年,也是研究华夏远古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一座空库,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颗宝珠”。

2.大地湾遗址的考古与文化价值。大地湾遗址的考古与文化价值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大地湾遗址改写了陕甘文化的序列。大地湾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大地湾遗址发现之前,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的文化序列,是以半坡系统为中心的老官台、北首岭为起点的渭河流域文化为中心。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这一序列,目前已被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早期文化系统代替,即马家窑文化系统中心。大地湾一期文化包含了庙底沟、半坡、石岭下类型。重新排列的甘肃东部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是:大地湾一期——半坡——石岭下(庙底沟)——马家窑——马厂——齐家文化。这就确定了大地湾文化在甘肃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事实上为秦安成为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样为解决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地湾遗址的发掘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贵重的实物资料。大地湾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和装饰器,同时还发现了猪、鹿、羚羊等许多动物的骨骼,已碳化的黍(今称糜子)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等,从而证明在7000年以前,大地湾已开始家畜养猪、种植农作物和油料作物。还有用于石纺轮、骨锥、磨石、陶网坠等工具。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三是大地湾有中国最古老的彩陶。在大地湾一期文化层出土的彩陶中,有距今7800年的圆底盆、三足钵、三足罐、圈足碗、深腹罐、半底瓶、四足鼎、小口瓶等我国首次发现的仰韶文化器型。早期以红陶为主,一些陶器内有彩绘符号。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早期文化层中,出土了不少十分精美的彩陶和朱绘彩陶。最为著名的有盘口长颈彩陶壶、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以及圆底鱼纹彩陶盆、彩陶曲腹盆等。这些彩陶形状多样,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半圆纹、弯体鱼纹、变体蛙纹、连续旋纹、变体点、鸟纹等图案最能代表其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显示了大地湾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

四是大地湾遗址中有中国最早的地画。在大地湾F411房址居住面上发现的长约1.2米、宽约1.1米的地面,由炭黑绘制而成。这幅画上画有一男一女的形象以及其他图案,用笔粗犷古朴、简练生动,对人体结构掌握基本准确,绘制精美。这幅距今5000年的地画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历史和文化界引起巨大的震动。专家们一致认为,大地湾地画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最、保存最完整的绘画作品,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五是大地湾有我国最早的木结构宫殿。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是迄止目前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多年。F901房屋遗址,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室内面积131平方米。房子地面用料疆石泥涂抹得平整光滑,其强度相当于现在的100号混凝土。该房子打破了数千年来先民们居住的半地穴式巢居,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开创了我国木结构地上建筑的先河,被公认为“原始殿堂”。这座大型建筑已不是原始居民的普通居室,而是部落联盟的中心和部落首领进行议事以及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式样和技术具有后世几千年中国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先驱。

六是大地湾遗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在大地湾一期的灰坑中,采集到了两种碳化植物种子。一种是禾本科的黍子,经鉴定是中国最早的粮食作物;另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籽,比西安半坡出土的油菜籽要早几百年,这两种作物至今在北方普遍种植。这两种植物的栽培时期还要远远早于埋藏时期,毫无疑问,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发现了10余种不同纹样的记事符号,刻画在彩陶钵上,中国旱作农业的发祥地,是华夏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七是形成了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及残片上,发现了10余种记事符号,这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符号,比陕西半坡和山东大汶口陶器上的象形文字早1000多年,更早于甲骨文字。郭沫若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是中国文字的孑遗。”同时彩陶上的符号是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规律,而且当时渭河流域的部落先民使用着一些共同符号,不同符号代表着不同的事情,是“结绳契刻”的遗迹和中国文字的前身,这是大地湾先民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

3.大地湾文化的旅游价值。大地湾文化的旅游价值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中国目前最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众多的中国之最,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

二是大地湾遗址是位于人们尚不太了解的黄土高原渭水支流前葫芦河上游,充满着神秘色彩而又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

三是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文化旅游,配合伏羲成纪文化、三国文化及其他类型文化,可带动整个秦安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该文化以其独特的神秘性和感召力唤起人们寻根访祖的欲望。

五是大地湾处在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上,附近有女娲出生地和女娲庙,三国时期街亭古战场遗址,为大地湾文化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秦安有著名的三国时期街亭古战场

三国故事影响深远,妇孺皆知。三国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已演化成俗语,其中“诸葛亮大意失街亭”等在老百姓口头流传甚广,做事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因失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而抱憾终生。这有名的街亭恰就在秦安境内。

1.三国古战场——街亭的现状。当年诸葛亮北伐时,与当时曹魏名将司马懿、张郃相遇于街亭。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街亭,蜀军先占街亭已得优势,无奈马谡不听劝说,自以为是,舍城上山,被张郃等人围住,断其水道,导致军心大乱,最后以失败告终。整个战役就在这条东起张家川县的龙山,西至秦安县的景阳川,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的河谷及南边丘陵地带进行。这一带常有战争遗物出土,1952年曾出土带“蜀”字的驽机和诸葛亮发明的专刺对方战马的三角尖钉,也叫马刺,至于箭镞常有发现。

2.三国街亭古战场与秦安旅游经济。三国文化的研究在全国如火如荼,以三国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街亭战役在三国对峙时有转折意义,与三国文化相关的一些城市已发展成三国旅游城市,如襄樊、汉中、成都等。它们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研究,尤其是在近十几年中,研究规模不断扩大,成果丰富。大批学者及有关人士纷纷前往成都、襄樊举办有关诸葛亮的研讨会,加大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大力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天水市于1996年成立了诸葛亮研究会,成功的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一些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撰写了几十篇有关论文,已出版了《羲皇故里论孔明》、《天水历史文化丛书》等书,省、市电视台多次录制播放三国遗址情况,如电视专题片《三国古战场遗迹》等,为宣传天水三国文化起到了良好作用。街亭战役是天水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秦安著名的人文资源,它可同天水的祁山堡遗址、木门道遗址、诸葛军垒等形成一个三国文化整体;加之大量实物资料和后人为纪念而写的诗文名句,大大丰富了三国文化的内容,为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秦安有珍稀典雅的古建筑

当今世界各地的古建筑已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全国以建筑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很多,如北京明清皇宫、园林,苏州园林江南六镇,山西民居,西安古城,开封宋代一条街等。秦安古建筑虽零星分布,但有颇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兴国寺,又称兴谷寺,俗称官寺。位于秦安县城新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兴国寺始建于唐代,元至顺年间初具规模,明嘉靖年间中丞邑人胡缵宗题其寺额“兴国寺”,书“般若”二字于大雄宝殿之门。兴国寺内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左有伽蓝殿,右有菩萨殿,中有钟楼鼓楼,从中轴线由东至西有金刚殿、天王殿等,有两道门,还有文昌宫、圣母宫和三官殿等。般若殿是寺内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全国保存完好、特点最鲜明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保存有完好的脊瓦饰纹、浮雕龙和牡丹纹饰及其他动物纹饰,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2.别具风格的文庙大成殿。大成殿位于县城新华南街的县博物馆后院,创建于明代早期,坐北朝南,5间,长14米,宽10米,8架檐。是一座庄重、典雅、古朴的古建筑。它是文庙内的主体建筑。文庙内其他古建筑均已破坏,只有大成殿至今保存完好。经历代多次修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的特征。

3.完整古朴的依山建筑群——泰山庙。泰山庙位于县城东侧凤山上,明嘉靖前始建,清代补修扩建。是甘肃省内最完整的庙宇建筑群之一。泰山庙建筑群依凤山地形错落有致地建造在7个台阶上,有1阁、1宫、2厅、3厦、3洞、11庙。是秦安的一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观。

4.甘肃最早的清真寺——秦安清真寺。元末明初,在今县城南下关民族路解放巷内修建了清真寺,是秦安仅有的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秦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占地1231平方米。清康熙年间扩建了东大庭子、南大庭子、讲学堂、阿訇堂和学生宿舍等。现存古建筑仅有主体礼拜殿和邦克楼。秦安清真寺是甘肃遗留至今的6座古清真寺中早期建筑的一座,是秦安独有的民族风格建筑。

5.女娲庙。在人文初祖女娲氏的出生地陇城,汉代以前在陇城以北2.5公里处的龙泉山上就建有女娲庙。清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庙移建在陇城东门内。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庙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回民起义,女娲庙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解放后“文革”中,女娲庙被毁无存。1989年,陇城民众筹集资金在陇城南门内原址重建,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占地160平方米。有女娲大殿,大殿内正中有女娲氏塑像。东侧重建娘娘庙,庙门立有“娲皇故里”石碑。

此外,还有位于秦安城南2公里的邢泉风景名胜区的可泉寺、娲乡神母宫、胡缵宗纪念馆,甘肃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一条街(商业街)——人民街等。

(五)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

1.丰富多彩的庙会传统节日。据统计,秦安影响较大的县庙会有105个,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如兴国泰山庙会、北坛庙会、安家河庙会,娲乡圣母宫庙会,陇城西蕃寺庙会、女娲庙会,刘坪白鹤寺庙会,千户胡家渠庙会,莲花田家寺庙会等等,一般4~6天。按传统习俗,周围几个或几十个村庄的群众为一方(社),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庙会活动,各种地方民俗风情也显示得淋漓尽致。

传统节日除除夕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中秋节、十月一、腊八节外,还有正月二十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腊月二十三等。如“正月十五的灯盏儿”。有“点了灯,明了心”之说,然后点着灯盏儿在宅院四周转一圈,在人的耳朵、鼻子前照一照,谓之驱除虫害,避邪免灾,当年五谷丰登。又如二月二炒豆豆爆死害虫之说。端午节折柳枝、拔艾蒿将其插在门头上,以示避邪、消毒、杀菌、保人安康等,无不反映了这一深刻文化内容。

2.亦庄亦谐,乐趣相间的秦安社火。秦安社火,俗称鼓狮。相传起源于唐朝,1000多年来不断发展、变化、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火自由发展,得到各级组织的重视。几乎村村闹社火,人人看社火。秦安社火形式有:秦腔、蜡花舞、戏鳌、打虎、旱船、狮子、马社火、高跷、高台、羊皮鼓、陈姑赶船、龙灯、大头娃娃、推车、海巴儿、亭子、吊庄务农、纸驴、卖篦子、卖水、施不全上任、天官赐福、刘海撒金钱等近30余种,机关单位有各式各样的彩车。一些地方有固定的“开集日鼓狮会”,如莲花、陇城及县城的“正月十五”,中山的“正月十二”等。社火演出,多利用小戏曲、小演唱、曲艺、舞蹈等宣传社会变迁,时代风貌,反映风俗人情。其中蜡花舞、戏鳌、打虎1957年参加北京全国民间艺人第二届观摩会演,获全国二等奖,随后又应邀参加拍摄了电影《万紫千红》(上集),羊皮鼓曾参加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表演及《麦积烟雨》、《筏子客》等电视电影的拍摄活动。

3.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制作。秦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制作兼具了观赏、装饰和实用的特点,反映了秦安人民淳朴、尚实而又精巧的心理和追求,经过长期演变,流传至今较有名的手工艺制作有荷包、刺绣工艺、草编工艺、制陶等。

4.品位高雅的书画、剪纸、雕塑。秦安艺术根基深厚,不同的领域均有建树。特别是书画、剪纸、雕塑成就最大。书画名人辈出,作品丰富,推陈出新,时有佳作。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展并获奖。有些作品或被国家级馆舍收藏,或被知名报刊发表,有许多还出版了书画集和专著。剪纸工艺源远流长,题材多样,技法高超。雕塑有雕刻和泥塑同人种。雕刻有木雕、砖雕、石雕等,泥塑在民间塑造神佛形象方面自成家法。

5.独具风味的地方饮食。秦安饮食,地方特色显著,品种繁多。浆水饭有浆水面、馓饭、拌饭、搅团、拌汤、面鱼儿等。小吃有罐罐面、凉粉、酿皮、辣子面、米黄甜馍、油酥馍、烤锅子、油圈圈、火烧、羊肉泡馍、麻腐馍、卤肉、烧肉、甜醅等。饮料以茶水为主,有代表性的数罐罐茶,具有清心明目之功效。另外滚水也是夏季的清凉饮料。

(六)初具规模的购物市场

1.闻名全国的秦安小商品市场。秦安小商品市场位于县城北端,占地近4万平方米,有各类营业房700余间,玻璃瓦货棚15幢,服务楼5幢,摊位2000余个。市场所辖的服装鞋帽城占地0.6万平方米,有营业楼房200间,玻璃瓦货棚4幢,摊位200个。经营的商品有10大类,1.8万多个品种,以经营小百货为主。小商品市场吸引力强、辐射面广,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县级商品市场之一。小商品市场连续10年被省、市、县工商局评为“文明集贸市场”,两次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已发展成为集购物、观光、旅游、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

2.新建商业三条街:映南街、环城北路、映南北路。在小百货市场的陪衬带动下,通过旧城改造,在小百货市场周围形成了三条商业街,即映南路、环城北路、映南北路,是小百货市场的组成部分,也是通往小百货市场的主要交通干道,三条路全长1.2公里,两侧均为2~6层新式营业楼房,是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3.新兴的兴国商城。兴国商城是继小商品市场之后而兴建的颇具现代色彩的购物中心,它与兴国寺遥遥相对,坐落在县城新华街西侧,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采用仿古形式,琉璃瓦顶,2~3层外廊式双面建筑。

4.规模宏大的果品市场。说到秦安的人文资源,不能不提果品。秦安果品以白脆香瓜、梨、桃等而闻名于世。秦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特别适宜果树生长,所产果品品质优良,远近闻名。盛夏时节,以县城、叶堡、郭嘉、郑川为中心的果品市场热闹红火,尤其是县城果品市场规模最大,夏秋之际,绵延2公里的解放路成为果品一条街,真是果香飘荡,游人过客驻足品尝享受。县城周围又有蔡店、郑川、古城、西川等果品市场。秦安的果品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从草莓上市的四月份到次年苹果热销的仲春,均是果品交易的旺季,即使淡季,因现在反季节果品上市,故一年均有果品交易。二是秦安的果品质优价廉。果品外形硕大,色泽鲜艳,含糖量高,香甜可口,价位低廉。三是秦安的各类果品种植面积广、品种全、数量大,特色鲜明。1999年,秦安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

(七)地方特有的农业生态旅游

最具代表性的是延绵25公里的桃园生态带。秦安的显亲河流域至葫芦河流域,从郭嘉邵咀到郑川的庙咀,绵延25公里,属川道灌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林木栽培规模很大,其中以桃树最多。三阳开泰,春风吹指,万物复苏,25公里桃花烂漫,花期持续时间长,再零星点缀些雪白的梨花,以远处浅山区连片的油菜花作背景,真是花的海洋。六月过后,这里又变成了果的世界,美不胜收。沿途坐车、步行,均会被桃红梨白、柳绿菜黄所陶醉。夏季,沿公路一带的桃子集散地果香飘飘,十分诱人。冬天景致就更是独特,一块块整饬平展的田畴,就是一块块花园,那桃树经果农精心的修剪,使本具开心形状的桃树成了一桩桩古木盆景。

秦安蜜桃是秦安的拳头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赞语声声,这质优价廉的果品,皆因秦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果农独特的栽培技术,已具备品牌产品的潜质。如果说秦安蜜桃是传统经济产物的话,那么棚膜经济则是现代农业的展示了。棚模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勤劳的秦安人民手里,早已推陈出新,反季节蔬菜已是老话题了,葫芦河岸边的西川农民村,已连片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观光农业示范区,它将是秦安生态农业中一道极具诱惑力的风景线。

二、秦安人文资源与旅游开发设想及建议

秦安人文资源与旅游开发应着眼全局、集中优势,注重开发项目的个性化和风格多样化,丰富游览内容,提高旅游质量,以充分体现现代旅游的大众性、多样性、综合性特点,吸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素质、不同层次的各类旅游者,扩大知名度,建起旅游标志工程。秦安人文资源的开发应遵循研究与宣传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与提高文化品位原则、重点开发与全局协调并举的原则、总体规划与开发、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效与产业相一致的原则。保障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并带动地方经济腾飞。

(一)大地湾景区开发设想

开发和建设大地湾旅游经济区,形成秦安人文资源开发和旅游规模的龙头。

1.设想总原则和实现步骤。以大地湾为中心,围绕遗址所在地五营乡一带,创建大地湾旅游经济开发区。大地湾旅游经济开发区拟由市、县合建,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首先搞好规划、设计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和管理运行实施方案;其次成立思维超前、能力强、业务过硬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抓好前期筹备工作;再次以研究宣传为突破口,招商引资,分期落实规划,用5~10年时间或更长时间建成以大地湾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开发区,成为秦安旅游经济的支柱之一,进而带动秦安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2.前期准备:

一是造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大地湾旅游区内要以复原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为文化旅游的主题。以原始古朴简陋来净化和陶冶人们的心灵,使游人一到大地湾就感到进入了原始部落,进而体会先民生存的艰辛,使游人的精神多方位受益,达到旅游的目的。

二是大力开发社区手工艺品。大地湾遗址是反映原始社会人类活动的博物馆,出土的器物种类很多,如缶、埙,及各种盒、罐、碗、壶、瓶等,各具特色,无一不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大地湾“埙”则是女娲创造,因而叫作“哇呜”,实际上是“娲呼”之音转。大地湾应大力开发仿制大地湾出土器物的工艺产品,形成系列,配套制作,突出特色,供游人选购。

三是发展配套服务。首先要修好畅通大地湾景区的交通道路,其次要搞好餐饮、旅游、导游等行业的发展,再次在摄影、手工业、卫生、周围的生态农业等行业也要赶上去,同时建立狩猎、垂钓、先民村等设施,使各种设施成龙配套,并纳入规范化管理。大地湾地处陇山以西的清水河流域,依据现有的自然条件,可以建设成既有半坡类型,又带有山川结合,水土一色的自然地貌风景区,收到度假休息、观光游览、娱乐猎奇的综合效益。

3.具体内容或项目:

一是建设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大地湾遗址具有许多中国之最,代表着甘肃东部文化序列,遗址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已出土遗址文物近万件,时间距今7800年至4800年,有延续3000多年的历史遗迹。一旦建立起博物馆,绝不会逊色于半坡博物馆。这样才能真正地展示大地湾文化的真面目,体现出渭水上游陇山以西的文明历程,用实物告诉后人,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就在这里。同时,可配合修建一些小的展厅,与复原的聚落互为一体,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内涵。

二是改造并兴建仿古先民村。“先民村”实际上是指大地湾人当年的“生活村”,即原始村落。“仿古”,就是恢复5000~7800年前的生活、生产方式。主要内容包括:(1)有大面积的生活空间。最好是由河谷延伸到二级台地(垂直80~100米),然后分层、分片开辟建设,不拘一格,因地制宜。(2)有大地湾彩陶制作作坊,让游人亲自动手制作,刻上姓名、时间、地点,临走时带上自己制作的产品,作为永久的纪念。(3)采用兽皮、树叶等保暖材料作为服饰,让游人进入“仿古生活村”立刻感到返回到人类早期阶段。(4)让游人亲自使用石器、木器、骨器,如石锛、石斧、石铲等参加生产活动。(5)自己动手,采集野菜、疏果、野味、烹调享用,体验洪荒时期的生活艰辛。(6)教会游人使用简单的乐器,如吹“埙”、击“缶”、打“钟”等,以调节气氛,宣泄情感。(7)开设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排遣生活中的枯燥。

三是建立民俗度假村。在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民俗村、民族村多有建立,目的之一就是发展经济。大地湾以其丰厚的先民文化特色和区位优势,建立民俗度假村势在必行。民俗度假村在内部应有级别档次区分,而在外观上则必须以大地湾的原始聚落为原型,体现特有的建筑风格。高档的有类似F901的宫殿式建筑,中、低档的有半地穴式茅屋,用伏羲、女娲及相关的传说、活动命名,室内装饰尽可能仿照“古代”生活环境布置。在大地湾不修建宾馆、招待所,“民俗村”就是大地湾的宾馆、招待所,是客人住宿之处。

四是设立狩场、垂钓场、民俗竞技场、篝火娱乐场。狩猎是大地湾文化的特点,也是每个民族最先经历的阶段之一。从大地湾出土的羚羊、鹿等兽骨分析,狩猎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已经相当发达。几千年过去了,今天不可能恢复到当时的原貌,尤其是自然环境,但是根据我们的综合研究认为大地湾仍具备建立狩猎场的自然条件。大地湾所在地属于黄土沟峁地形,有清水河下游广阔的河谷川地,山上有丘有塬,有梁有沟,而且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现有蒙古兔、雉鸡、獾、松鼠等。是比较理想的狩猎场地。开辟一片狩猎场地,最好临近苏家峡水库一带,以保障动物有足够的生存水源。

建立垂钓场。史载伏羲氏“做结绳而为网罟”,说明垂钓与狩猎一样同是原始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地湾一带地处清水河下游,水资源丰富,又有苏家峡水库为补充。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利用自然条件养鱼已取得一定效益。因地制宜,建立大地湾垂钓场,只需在此基础上做一改造,开辟成供游人使用的垂钓场所。

建立民俗竞技场和篝火娱乐场,主要是为充实大地湾旅游区的内容,以体现大地湾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吸收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辅,编成竞技项目。如设置“踢毽子”、“爬竿”、“荡秋千”、“射箭”、“摔跤”等。篝火娱乐场的设置,为旅游的空当增添丰富的内容,以增加其趣味性,可设“取火种”、“熏烤食物”等项目,安排适当的舞蹈娱乐活动。

(二)伏羲女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

1.修建伏羲庙。作为伏羲文化源头的秦安,修建上规模上档次的综合性伏羲祭祀场所,或伏羲庙,或更大规模的反映伏羲文化的建筑群落。其祭祀场所应成为集文物、古迹、图片、声像资料、民俗风情、建筑雕塑、文学艺术、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旅馆。场址可以选择在清水河流域的陇城女娲祠附近,便于和女娲相关文化形成体系,同时便于和三国古战场、大地湾遗址连成旅游热线,亦可减少开发资金的投入。同时要设立“伏羲文化科学研究机构”,对伏羲文化不断发掘,揭示伏羲文化的内涵,定位秦安伏羲文化;尽快建立伏羲文化资料馆舍,可附设于伏羲庙中。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现;和天水伏羲文化开发相结合,可与天水伏羲城、卦台山、凤凰山、演营寺形成伏羲文化专线旅游。

2.修复陇城女娲遗迹。对陇城女娲遗迹进行修复,包括现有的女娲祠、女娲洞、风沟、风茔及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所取水的龙泉。对这些景,能恢复原貌的尽可能恢复,使现有遗址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规模较大的女娲文化展示场所,并可修建一大型的祭祀建筑物,使之成为女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

秦安是典型的“羲里娲乡”、“两皇故里”。可将伏羲女娲文化进行综合开发。建立“两皇文化研究中心”、“两皇文化资料展示厅”,逐步形成“秦安人文资源旅游热线两皇文化旅游景区”。

3.确定以“两皇”为主题的县城标志。“两皇文化”是华夏人文文化的源头,秦安人文始祖的文化特色显著,县城标志可确定以“初创世纪”、“始创人伦”、“农耕肇始”、“结绳记事”、“渔猎生活”等为主题的标志,设计图案、修造一标志性建筑物,竖于规划中的县城中心广场,为秦安新形象的塑造增添新的内涵。

4.创造以两皇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品牌。在秦安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一定要注重以“两皇”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品牌,如“伏羲”、“女娲”、“成纪”、“羲皇故里”、“羲里娲乡”等字号均可。特色品牌的确立,先以商品为发端,进而确定旅游商品品牌和旅游品牌。秦安是西北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之一,借助商贾这支潜在的很大作用。

5.创作以伏羲、女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两皇”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以伏羲、女娲为题材创造文艺作品的内容相当丰富。可适当邀请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进行访问、探迹,对现有的两皇文化价值定位的同时,还可鼓励诗人、作家、曲艺家进行创作,特别是创作影视专题片或演绎成故事。

(三)开发街亭古战场

街亭古战场位于清水河流域的陇城乡,街亭古战役自身的意义为人们所熟悉,天水境内也有很丰富的三国古战场遗迹作为依托,因此开发街亭就有了有利的条件。

1.进一步维修、整修街亭纪念亭。街亭纪念亭是街亭古战场的一个显著标志,1988年虽建起亭子,但外观很简陋。要进一步维修、彩绘、加固,上档次。

2.修建街亭纪念馆、瞭望亭和登山栈道。街亭古战场出土过很多三国时期的文物,此地又有许多地名与此次战役有关,为集中反映和观察街亭古战场的地势,应修建街亭纪念馆、瞭望亭和登山栈道。街亭纪念馆内陈列已出土的文物、绘画或雕塑魏蜀街亭之战名人图像,如马谡、王平、张郃等,并绘制街亭之战示意图,制作作战沙盘。也可陈列天水、陕西等地有关三国战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另可在陇城附近的清水河谷南山选择一处地势较高,并且能俯瞰街亭全貌的地点修建一瞭望亭,配套相应瞭望设施作为新景点,让游人领略街亭古战场的气势。与此同时,选择有利地点,修筑上山栈道,形成新的景点,吸引游人。

3.划定古战场区域。对街亭古战场区域的划定、街亭战场的作战、伏兵区域,同时在马谡安营扎寨的陇城南山、在战死者墓地乱骨堆以及与略阳城等地制作标志牌,或立碑,以做到有史有迹。

4.维修古略阳城。略阳城在大地湾与陇城之间,现有“大城”之称。这里不仅是西汉及以后略阳道和略阳县的治地和区域政治中心,而且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光武帝刘秀与据守陇右的隗嚣激战于略阳城,置为道、县治,延续了500多年,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伴随着三国古代战场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维修古略阳城,使三国战役有了依托,亦可使人们领略略阳古城的风貌,体现登临城阙所特有的那种新奇感和抚今追昔的沧桑感。同时可立“略阳城遗址”石碑,修建略阳城之战纪念亭,丰富清水河人文旅游资源的内容。

(四)兴建以兴国寺为主的文化古迹旅游景点

1.完善兴国寺的建设。在目前的维修和重建工程竣工后,尽快地完善兴国寺内的配套设施,力求建筑物在色彩、风格、陈设上保持原貌,使兴国寺成为宗教旅游的中心,并与可泉寺及县境内其他大山名刹连成一体,连缀县内宗教文化旅游的线路。同时,加大兴国寺的宣传力度,必要时可借助现代影视手段以专题片的形式做报道。

2.恢复文庙建筑群。圈定原文庙用地范围,划定文庙保护区域。复原已圮的藏经阁、泮池、明伦堂、景权书院、文昌祠、奎星阁、“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凤凰池”牌坊、忠义祠等建筑、设施,在其北侧拟建两个单檐四角亭。采取国家投资、企业赞助、单位个人捐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分别实施、逐步完善。

3.扩建凤山风景区。凤山风景是秦安境内唯一对外开放的旅游风景区。山上殿宇层层,古柏苍苍,依山而建,大部分是明清建筑,占地38亩。纳入大环境旅游,通盘考虑,应做如下工作:恢复修缮山行宫,并建立牌坊一座,开辟修建凤山小游园,在春场口(泰山庙前)开辟凤山广场;扩大凤山景区地盘,可延伸到太平堡,将东山太平堡及现有依山城墙也包含在凤山景区内。并做好太平堡及齐家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整修和修筑上山曲径,山顶修建几座凉亭。整个景区进行封山绿化,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开通太平堡至泾甘公路的简易公路,使机动车辆直通景区;逐步维修泰山庙殿宇。

4.修复南下关清真寺。南下关清真寺是秦安独有的民族风格建筑。应恢复东大庭子和南大庭子以及讲学堂、阿訇和学生宿舍,使其保持原貌特征。对礼拜殿和邦克楼进行加固维修。

5.扩大邢泉名胜风景区。县城以南三里郊外的邢泉风景名胜区,由可泉寺,娲皇神母宫和胡缵宗纪念馆三部分组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此处自有田园情趣,加之娲皇神母宫庙会规模为全县之最,影响深远,乡贤名宦建有山庄别墅,人文气息特别浓厚。对其开发意义重大。第一,维修娲皇神母宫的部分殿宇,并做好三个景点附属建筑的修缮、重建,使之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二,扩大胡缵宗纪念馆和可泉书画院的规模和配套设施,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展览和书画交流,扩大影响。第三,在可泉寺内竖立纪念胡缵宗石碑,并配置图片和文字,宣传胡缵宗事迹。第四,利用“老虎穴”流出的自然泉水,在景区附近引水建泉,成为真正的邢泉,形成新的景点。

(五)完善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设施

1.保护和修复上关明清店铺一条街。上关明清店铺一条街即人民街,这条街道长420米,现保留下来的铺面共175间,总建筑面积2625平方米,均为木土结构建筑。街南北两侧50米以内还有清代的民居,大多是四合院。这条街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两侧建筑物独具风格、建筑物的数量较多,应结合自身特点,既要保留古老特色,又进一步开发建设。

2.开拓兴国文化广场和县城中心广场。依据秦安县县城总体规划,拟开拓县城两个广场,一个是兴国文化广场,另一个是中心广场,作为县城集会和游乐的场所。兴国文化广场总面积1.5公顷。已有规模,正在成型。中心广场拟设在秦甘路大众街、环城路和解放路之间,尚待进一步开发建设。两广场是人们游览、购物、休息、娱乐、健身活动的最佳场所。这里近临兴国寺、博物馆、文庙、新华书店、影院、剧院、兴国商城,也是游人丰富文化生活,猎取文化知识的最好地方。

4.新建果品专业市场。现有果品专业市场,因其为季节性市场可以一场多功能。在县城开辟3个果品市场。县城以北已开辟了一个面积为1.2公顷的果品市场。城中要选址新辟,城南以凤山广场附近,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5.修建上档次的宾馆饭店,完善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县城内目前虽有几家较大的宾馆饭店,规格不高,接待能力有限,不符合旅游业发展需求。作为交通要道,人口大县,有两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羲里娲乡”,应规划修建上档次的宾馆饭店,在县招待所、城内修建3个高档次的迎宾馆,并且可建星级饭店,和现有的一些宾馆饭店配合,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应从门面、内设特色品种、卫生、管理、人员形象、素质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县城的餐馆、购物、娱乐等设施上一个档次。

6.修建改建“三馆一院”。“三馆一院”,即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书画院。这些均为文化设施,它是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地方的文化层次高低,应在文化设施的陈列中显示无疑。博物馆已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在兴国寺东侧新建,已建成仿古式一、二号文物展厅及文物库等设施,特色突出。文化馆和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做好内部陈列工作,使文化和图书的气息突出来。在文化馆或其他地方建起正规的秦安书画院,进行书画交流,满足爱好者的需求。

7.兴建、拓建“两园一场”。“两园”指花山子水上公园和凤山公园,“一场”指秦安体育场。《秦安十五旅游规划》中制订了开发花山子水上公园的计划,1997年与葫芦河争地,已开辟了250亩的土地作为花山子水上公园用地。首先要做好进一步的论证和资金筹集工作,再按规划逐步建设,使其成为新的景点。凤山公园可在泰山庙原有基础上再进行拓建,向东山太平堡伸展,增添新的游乐和文化设施。体育场已在城西葫芦河畔选址建设,应在配套设施上下工夫,向现代化体育设施靠近。

(六)办好大型节庆活动

1.庙会。目前秦安有大小庙会一百余处,如邢泉庙会、西蕃寺庙会、云台山庙会等都有固定的日期,影响甚大,人文特色突出,如能正确引导,使之和地方文化旅游相结合,展现地方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就会更有利于秦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如大型庙会的举办可随旅游旺季轮番举行,并增加新庙会新内容,使庙会有吸引人观光、旅游等功能。

2.传统节令。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阳节、中秋节、十月一、腊八、除夕最为秦安人所注重。每种节令的过法也不同。尤其春节,像社火、小曲、灯谜等的展示为春节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也提高了文化品位。对节令中的文化内涵加以整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可参与旅游的表演娱乐,丰富旅游内容,使游人体会秦安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3.桃花会和女娲节。从郭嘉乡邵咀到兴国镇庙咀绵延25公里的桃园带,是秦安县最为显著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在这个旅游区中,以桃花最盛,春光三月,桃花烂漫,是绝妙的旅游时机。县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桃花会,作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端,桃花会的举办无疑有其典型意义和样板性质,应继续办下去,办出特色。2006年首届女娲节的成功举办,已经使秦安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更被外人所知,大有继续办好的社会经济意义。

4.体育运动会。从世界范围来看,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秦安体育运动之风盛行,不管是体育传统项目还是韵律健美,遍布城乡。尤其是残疾人体育项目在全国拿过大奖,曾举办过市级项目体育运动会。秦安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踢毽子、滚铁环、荡秋千、轮轮秋都很有特色,如举办全县性或全市性的体育运动会,展示体育这一独特文化,并能进一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

(七)民间手工艺和饮食、服饰开发

1.彩陶工艺品。秦安以大地湾彩陶工艺制作为发端,延续至今,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目前制陶仍是一项传统工艺,且规模较大,其中以康家坡烧制的最为有名。近年来,仿制大地湾出土彩陶已获成功。根据旅游需要,应指定几家仿照大地湾等仰韶文化陶器专门烧制,规模生产,做好包装、配套说明、宣传介绍工作。同时,加大彩陶工艺的研究,开发新的品种,使彩陶仿制真正成为秦安的特色旅游产品。

2.草编工艺品。草编工艺品是秦安的重要出口产品,已远销国内外,名气大,为秦安的经济建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花色、品种到式样、造型寄寓的文化含义方面下工夫,融合现代意识,再注重生产方式,使这种特色产品成为旅游商品的重要品牌之一。

3.刺绣工艺品。刺绣来自民间,其产品的开发应走传统的路子,以妇女居家刺绣的品种如鞋头、鞋底、鞋垫、袖口、衣襟边、裹肚儿、枕头套等为主,因为这些产品寄寓深厚,特色鲜明,对外来游客有吸引力。同时,亦可用传统工艺的方式开发新品种,如刺绣书画作品或刺绣家居用的装饰品,以及秦安风貌画、伏羲、女娲造像等,其市场内的潜力十分巨大。因此,应适当的引导和帮扶,对人员进行培训,发现和培养出更多的刺绣能手。再加上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介入,使刺绣工艺品的生产成为规模,发展成特色旅游商品。

4.饮食。饮食开发应以各类传统和特色饮食为主。如建立秦安风味小吃夜市和一条街,集特色小吃于一体,或附设于各大餐厅,使产品开发尽可能保持秦安特色。罐罐茶是所有茶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开发应在旅游景点附设专门的“茶园”、“茶座”等,使罐罐茶为茶文化增添新的光彩。再如酸辣肚丝汤、米面馍、油圈圈、锅子、凉粉、辣子面、浆水面、甜醅子等都是具有秦安风味的小吃,本、外地人很喜爱。

5.服饰。秦安有很多有特色的服饰产品,如麻鞋、虎头帽、肚兜、荷包、纺织手镯等。对其开发的同时,可结合刺绣工艺,使这类产品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县上也可考虑兴建一处秦安特色服饰加工厂,研究和开发秦安特色服饰产品是会有潜力的。

(八)秦安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秦安沿郭嘉河——显亲河——葫芦河一线,分布着三个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即苹果、桃、梨经济林示范区,刘坪旱作农业示范区和西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它们是秦安生态农业的主体,三处现已均成规模,之间又有便利的交通。葫芦河一线的经济林示范作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已由吴川桃花会拉开了帷幕;刘坪时作农业示范区是“211雨水集流工程”的结晶,省、市每年总是要组织参观团来考察观光,中央电视台也做过报道,影响很大;西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是以棚膜经济为主的高科技农业,以种植反季蔬菜、果品为特点。这三处示范区都体现了秦安人民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脱贫致富的愿望。它远承大地湾旱作农业的余脉,显示着以农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内涵,开发利用的价值极高。

(九)秦安人文资源开发的线路设想

为了能对秦安的人文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形成网络,同时又可与天水相关文化资源合理搭配,我们初步拟定“一点三线”的旅游线路:“一点”即全县旅游中心点——秦安县城旅游点;“三线”即清水河一线旅游线,这一线在东起陇城与张家川交界处,西至莲花与庄浪、静宁交界处;郭嘉河——显亲河——葫芦河一线旅游线,这条线包括郭嘉河谷、显亲河谷、葫芦河谷一线;山区插花旅游包括其他一些乡(镇)。秦安是古丝绸之路南大道必经之地,随着丝绸之路旅游热线的开通,以上一点三线的旅游作用会更加明确。使秦安人文资源旅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尽而与天水、平凉、定西等周边市区旅游线路连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