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与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与发展模式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县域经济的理论及发展模式在我国,县域建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从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看,发展县域经济、就地解决“三农”问题是可行的。尽管以行政手段划分的县域经济并不完全符合按照经济系统性划分经济区域的原则,但组织手段所蕴含的内聚力和协调性,使交融了各种产业经济的县域成为“三农”问题的承接主体。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一章 县域经济的理论及发展模式

在我国,县域建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全面实行郡县制。此后虽物换星移,朝代更迭,但县的建制却一直延续至今。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历朝历代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以及交通通信条件大为改善所带来的物流(生产要素流动)迅捷化的今天,县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依然是毋庸置疑的。(www.xing528.com)

首先,县域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区域构成中具有相对基础性、综合性、交叉性和独立性的行政区域经济。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强,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多,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70%左右。因而可以说县域经济是强国富民的主要源泉,是工业资源的重要基地,是拉动消费增长的必要引擎,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实验车间”。其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仍有3/4的农村人口,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75%,农业产值仍占社会总产值的1/3。而在2071个县中,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占了绝大多数。从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看,发展县域经济、就地解决“三农”问题是可行的。尽管以行政手段划分的县域经济并不完全符合按照经济系统性划分经济区域的原则,但组织手段所蕴含的内聚力和协调性,使交融了各种产业经济的县域成为“三农”问题的承接主体。再次,发展县域经济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实现了县域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全国市场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而县域市场的成熟与规范,毫无疑问是来自于县域中各类主体的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这种提升当然又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发展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五个统筹”的最直接操作平台,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