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住宿现象研究
刘奇欣 丁恒康 瞿 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 610225)
大学生校外住宿,一直是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在2004年8月初的通知里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各高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但在2005年7月19日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里提出,如果大学生坚持在校外租房,高校将不再强行干预,而是采取相关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校外住宿又成为引起各高校重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校外住宿的成因,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居住观念、安全意识等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笔者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校外租房调查,调查问卷共设11道选择题,涉及大学生校外住宿的诸多方面,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73份,回收率为96.1%,其中男生106人,女生67人,理科学生109人,文科学生64人,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得出了相关数据。
一、校外住宿调查问卷分析
1.校外住宿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统计,有23%的学生正在校外租房或者曾经在校外租房,“关于你的周围校外租房现象”的问题,有57.5%的学生认为很常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各高校对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都有很大的投入,增加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高比例的学生有过校外住宿的经历。
2.校外住宿原因分析
“在你认为校外租房的主要原因”问题上,我们列举了5点原因,43%的学生选择“为了享受二人世界”;15.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应集体生活,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空间”;36.5%的学生认为“校外住宿无干扰,利于学习”;“不满意学校的住宿条件和校外住宿价格便宜的”比例为4.8%。我们把男女生的选项分开统计,57.5%的男生选择是“为了享受二人世界”,占选项的第一位;而44.6%的女生把“校外住宿无干扰,利于学习”作为第一选择。有57%的学生认为“校外住宿虽有弊端,但不应干涉”。
3.校外住宿法律观念不强
校外住宿,牵涉到费用等问题,必须和房东打交道,大学生在合同和维权等方面,法律观念比较淡薄。从问卷反应的数据来看,56.2%的学生不会、甚至从来不会考虑与房东签订正式的租赁协议。万一因房租等问题与房东发生纠纷时,只有45.8%的学生表示会用法律手段维权,40.3%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找学校出面的为5%,有9%的学生自认倒霉。
4.其他方面
此外,在校外租房的益处和弊端、租房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花费等方面,各选项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
二、大学生校外住宿原因分析
高校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的住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可以出钱买服务,这使得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笔者就这个问题,通过与部分学生座谈,结合问卷结果,大体地了解到大学生校外住宿的原因。
1.人际交流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他们从小受到宠爱,好胜心强,在与人相处中,大都是以自我为主,不太考虑同学的感受,往往一些不经意的言语和琐事,便给同学心理上造成伤害,有时还会引发寝室里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同学之间大打出手;有的学生从小受某些方面的影响,不善于交流,有时由于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学之间会产生很多烦心事。这些都导致了一些大学生选择校外住宿。
2.独立的性格(www.xing528.com)
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管教,而大学里的辅导员又和中学班主任保姆式的管理不一样,使得他们在生活上处于相对无人管束的境地;高校学分制的实行,让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可能与学校的公寓管理制度如熄灯时间等产生矛盾;公寓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相差甚远,公寓管理能力较弱,在思想感情上与大学生有距离感,与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沟通有明显的障碍,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管理服务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彼此接受程度较低,有时形成不应有的对立,很多学生希望摆脱这种束缚。这些也导致了一些学生选择校外住宿。
3.校内住宿价格偏高
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4人间学生公寓1年的住宿费用是1200人/年,加上水电费,一个人一年的住宿总费用在1600元左右。但学院旁边常乐村的住宿费用是150元/间/月,一间房屋可以供2个学生居住,寒暑假基本上不收费,相关的配套设施比较齐备,加上水电费,一人一年的住宿总费用在1000元左右。这种价位对学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正因如此,那些地处周边、租房价格比较低的地区的高校,学生非常愿意在校外住宿。
4.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
一些大学生认为,校内住宿有诸多不方便,包括考研、考证以及交友等,影响他们个性的发挥,在嘈杂的环境下,不利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选择校外住宿大多是为了获得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大学生校外住宿的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他们的住宿问题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学校的知识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学生的智力开发,更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讨论和创新。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休息的场所,并应逐渐演变成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极个别不适合群体居住的学生,应规范校外住宿的手续,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保障学生校外住宿的权益。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校内住宿真正地吸引他们,让他们回到集体居住、共同生活、与同学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来,同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1.以学生为本,积极改进公寓管理工作
在硬件方面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公寓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素质和能力。
在公寓内设立学生意见信箱、学生留言簿等,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合理化要求,一定要及时加以解决;对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把严格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结为一体,以此来教化、感染学生,让真情的面对和有形的服务贯穿于整个管理与服务之中;把着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公寓管理员的工作动力,让学生感到温暖如家。
高校公寓管理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应采取公开招聘、岗前培训、适度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促使管理服务上质量、上水平。对于管理服务出色、学生评价较好的公寓管理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对于不能履行学生公寓岗位职责以及学生反映不满意、工作不负责的管理员,要采取调整、提高和辞退的办法来进行解决,把学生是否满意、是否赞成作为检查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的标准,树立平等的观念,尊重他们在公寓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使其迈上新的台阶。
2.公寓社区化建设的构想
学生公寓的住宿、水电、卫生检查等管理,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监督检查、突发事情的处理和社区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学生公寓社区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自我意识”提高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应形成有形的自主管理风格。这是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反映,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某些公寓进行试点,实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公寓社区化管理队伍,在公寓内留出足够数量的寝室,分别留给辅导员、学生处、保卫处、学生公寓党支部、学生公寓团支部等,设立公寓专项活动资金,在公寓内建立党、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加强管理,加大指导力度,把学生公寓工作纳入评优体系,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激励学生干好公寓工作,以此来实现由室长、层长、楼长负责的公寓学生管理队伍的自主管理。同时,各项活动应以寝室为中心,由此延伸到整个学生公寓,乃至整个学生社区,从而形成校园文化一条绚丽的风景线一一社区文化。
3.采取三位一体的公寓管理模式
新时期大学生公寓管理,应是企业、辅导员、学生共同管理的有机构成,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三方成立公寓管理协会,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原则,建立“三位一体”的交流工作机制,定期交流,分析情况,协调利益关系,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应不断地拓宽,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意识,不能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片面理解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化原则,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因为后勤社会化了,就一切都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操作,一切都以赚钱为目的,而把新时期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简单化。企业的运营、管理应与服务相结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员工,以规范化和人性化服务感化学生,从以前的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辅导员应坚持入住学生公寓,实行轮岗制,在公寓管理中要着重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对大学生进行“寝室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倡导文明修身,尊重劳动,爱惜环境,珍惜生命。公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延伸,一个宿舍的氛围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寝室建成自我教育与服务的场所,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参与公寓管理活动,使他们成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学校要依托学生公寓,构建学生工作新的平台,使学生社区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