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实效性及覆盖面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实效性及覆盖面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共青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连续1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实效性及覆盖面

扩大覆盖面 增强实效性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

共青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 7100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一直把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引导培养成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予以加强,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在活动内容上,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为核心,基本道德规范实践为基础,科技创新实践为重要组成;在组织架构上,充分考虑学生年级特点与学历层次,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结构;在活动形式上,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教师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保障机制上,加强了过程管理和制度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得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实现了经常化、科学化、基地化、规范化。学校连续1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一、以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拓展新时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把它看做是校园学习的有机延伸,看做是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踏入社会、检验自身的重要手段和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1.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为核心

我校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作为社会实践的核心内容,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与团中央的计划遥相呼应,全面面向社会各个领域。2004年开展了以“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西安市碑林区、电子城等31个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所需、社区群众所求和我校学子所能”入手,开展了信息化援助行动、科技服务行动等社区服务活动;2005年,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展了以“青春励志奉献,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博士团“三下乡”志愿服务行动,推出了“大学生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行动”等品牌化社会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以“知行合一明荣辱,青春奉献新农村”为主题,以践行八荣八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点,重点开展了“践行八荣八耻,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宣讲调研、“与祖国同奋进,与陕西共发展”博士、硕士服务地方建设、“彰显五四报国志,青春奉献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走西电长征路”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明确、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将理想、信念、教育有机地融入活动之中,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坚定了理想信念。

2.以基本道德规范实践为基础

我校始终把道德教育植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之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通过志愿者活动、学雷锋学英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道德,履践道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组建了以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中心,以院部志愿服务队、团支部志愿服务小分队为基础的面向全校学生的志愿者组织服务网络,有力地保证了基本道德规范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环保检查站”、“宿舍义工队”、“物业服务队”、“节约校园行动小分队”等志愿者队伍常年坚持服务,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既有力地支持了新校区建设,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志愿者护绿行动”、“百名学子当村官”、“关爱夕阳”、“爱心彩虹互助工程”将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速了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形成;文明宣讲宣传活动、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积极引导了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我校还向全校团员发出自觉交纳“特殊团费”,在商州市磨沟口村援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希望小学的倡议,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三年时间共收到“特殊团费”6万元,凝聚着西电万余名同学爱心的小学现已成为承载希望的摇篮。

3.以科技创新实践为引导

长期以来,学校把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基本工作环节,成立了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与研究相结合,使得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连续开展18年的“星火杯”竞赛,每年都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参加,已经成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我校现已形成了以科技基地为依托,“星火杯”赛事为主体,创业计划、软件设计、程序设计、IC设计等专业型、学习型、对抗性、竞技性比赛为辅助的科技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科技创新实践为突破口的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培育锻炼了大批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我们全面开展科技实践服务活动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用科技服务社会”这一鲜明的特色。在社区信息化援助行动、科技服务援助行动中,我们帮助社区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和制作了社区管理软件,实现了社区办公自动化,并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动员在校内“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组成团队,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考察社区的经济和发展水平,把一些获奖作品以创业的形式在社区推广实践。

二、以促进学生全面参与为出发点,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多元结构

为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我们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新途径,多渠道地优化社会实践的力量组合,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结构。

1.构建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层次分明的主体参与结构

在原有的以本专科生为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着力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在实践中培养、锻炼的机会,鼓励和引导硕士生、博士生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实践参与主体的覆盖面,形成了以本科生为主体,硕士生与博士生全面参与,党员带头,团员青年普遍响应的良好局面。每年,本科生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从2000年起组织的博士生团则分赴陕西各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在当地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榆林航空站设计的《仪器设备兼容性论证分析》、《零电压调零问题分析》,为榆林地区门户网站“榆林新闻网”设计编制的《后台远程STP管理系统》等项目,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帮扶单位的技术难题,还大大降低了其项目成本。

2.构建学校、学院与学生个体相结合的点、线、面三级活动阶层结构

我校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构建了学校实践团、学院实践分队和特色团队——团支部组织个人开展调研活动的三级组织体系。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点线面相结合,“点上活动”即全校示范性活动,以学校组织为主,讲求“精”字;“线上活动”即学院特色性活动,采取学校资助、学院组织,讲求“特”字;“面上活动”即大学生主体性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家乡实际,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讲求“广”字,以点带活动、以线促活动、以面展活动,点线面相结合。据学校的不完全统计,18年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达103 050人次,撰写的调查报告达十万余篇,科技服务和科技开发项目311个,维修各种家用电器29 264件,举办各类培训班246个,培训各类人员10 837人。

3.构建从校内到校外、从周边到全国、从松散到集中的辐射性、开放型的空间结构

学校不断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在保留过去社会实践停留在周边地区做法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既让学生到贫穷边远地区扶贫支边,又让学生到发达城市增长见识;既保证有灵活变动的实践区域,又设法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先后有计划地建立了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榆林博士生高科技服务基地、商州大学生农村情况调查基地、渭南农村信息化建设基地等10个以假期实践服务为主的“三下乡”实践基地,还建立了西安市社区大学生综合服务基地、长安区和谐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中电集团20所信息与科技服务基地、祥裕中学义务支教基地、户县新垦小学实践基地等立足于日常化、经常化实践服务的30多个特色鲜明、主题明确的服务基地。我校针对基地的经济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通过科研立项,分别开展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扶贫帮困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实现了既有集中型的示范教育基地,又有分散型的日常服务基地,极大地拓宽了我校社会实践的空间结构。

4.从工作传统延续、活动组织安排和学生学业进程三个角度出发,构建社会实践连续不断的时间结构

学校已经连续20年坚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工作。活动从早期的参观调研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项目化,做到了“社会实践活动连年不断线”。坚持“假期为重点,立足在平时”的原则,在假期重点推进“三下乡”活动,组织实践团队赴基地开展科技援助、“多助一”扶贫帮困、义务家教文艺演出等服务和教育活动;在平时,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开展日常性的社会调查和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例如,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在社区进行挂职锻炼、设立长期的社会调研课题、“一帮一”助学活动等。

在活动组织安排上,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线”。每年3月、5月分别在社区开展“志愿者行动月”、“校园文化社区行”等活动,4月、11月开展“院级特色志愿者服务”、“支部主题实践活动”;9月、10月、12月则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月”、“大学生科技服务节”活动;暑假和寒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返乡调研活动。

从学生学业进程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设计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实践行为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做到“社会实践大学四年不断线”。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分层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一学生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爱心公益活动为主,大二学生主要以开展社会调研、挂职锻炼、帮教扶贫为主,高年级学生则以开展科技实践和就业见习为主,实现了学生学业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不断线。

三、以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为立足点,实现六个结合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思路,创新工作,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教师实践相结合。

1.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www.xing528.com)

一方面,学校设立课外学分制度,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在社会实践模块中取得4个学分方可毕业,同时以教研室和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基本技能培训、光电图像处理、社会调研培训、创新创业等15个课外科技活动中心和竞赛基地,每年以技术指南的方式提供几千个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发现自身不足,明确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努力方向,促进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学生陈充雨在编制《后台远程STP管理系统》过程中,发现SSN[139]端口极易受到攻击,一般的解决办法只能阻止连接,影响系统安全性,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开发了专用通道密码识别程序,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受到了新闻网领导的高度赞扬。

2.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

学校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优势,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争取社会的认同。学校充分调动青年学生渴望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乐于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先后成立了家电维修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同一首歌文艺广场等一百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利用节假日深入城市、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用科技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家电维修、乡村支教、信息支农、电脑诊所等活动已经形成品牌,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我们设计的“数字张家村建设工程”、“社区中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临渭区青年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网”等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热烈欢迎。

3.与勤工助学结合

学校积极倡导学生自强自立,将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助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校内广泛设立学生助理管理员、网络协管员、科研助手、治安服务员、文明行为监督员等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软件开发、网站建设和维护、文献翻译、有偿家教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生活,获取报酬,主动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弥补学习生活费用的不足。

4.与择业就业结合

学校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20多个毕业生就业基地,依托这些基地,结合毕业生择业就业,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前往基地参观、考察、学习,收集用人信息,了解人才标准。部分学生还到部队和地方的企业、研究单位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参加岗前培训,体验职业生活,为理性择业、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5.与创新创业结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校内依托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校团委还按照创业计划的模式组建学生创业型社会实践服务队,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为学生挥洒求知热情、展示聪明才智提供条件保障,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发表研究论文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活动的经历为他们毕业后的事业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6.与教师实践结合

学校团委主动出击,建立了以人文学院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训基地,寻求更多的“两课”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同时聘请了多名校外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多次举办社会实践专题培训和讲座,教师们一方面与实践队员们一起进行社会实践,相互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具体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为着眼点,加强过程管理和制度建设

为保证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年必须参加20小时的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还要求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我们强化以下三个环节,进一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1.加强社会调研,做好需求分析,为社会实践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

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为原则,我们将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每年我们根据团中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需求(我们每年都进行一次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项活动的看法和反映出的一些愿望),确定当年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和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每年4月、5月我们与实践基地联系,重点调研社会实践单位需求,了解实际情况,共同确定服务项目,并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将项目分解细化,使子项目的涉及面更宽,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情况下,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依团定位”,推出“菜单式”服务。根据服务项目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跨专业、跨年级招募队员,联系专家,可以使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数字张家村”、“IT移动站”、“人文家教直通车”、“爱心防骗小贴士”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我们还充分发挥在社区挂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和主任助理的同学“联络员”的作用,把社区的具体事务与各学院、各团支部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在一起,使得社区志愿者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保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涉及面宽的系统性项目,要切实取得实效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学校把是否参加社会实践与推优入党和学年综合测评相结合,要求每一位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考核结果在学年综合测评中有一票否决权,并直接影响能否入党。同时根据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我们全力推行了项目化管理。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项目论证、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的制度。重点在调研社会实践单位需求和学生需求上下工夫,了解实际情况,摸清实际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并采取项目竞标的方式确定实践对象。二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我们建立了远程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每年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开通。在实践中及时掌握各实践团队的活动情况,便于各组及时交流,并进行过程控制和给予指导,同时对一些活动项目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和软件支持。

3.注重事后总结,营造良好氛围,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每年9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实践归来话感受”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团日、组织巡讲团、开展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总结实践活动。同时,我们建立了包括活动策划、团队情况、开展方式、活动效果、当地反馈以及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奉献精神、工作成效等在内的活动和参加人员考核的指标体系,活动结束后依据这些指标开展优秀调查报告评选、优秀团队和个人的评选活动,还通过实践活动图片展、表彰等营造良好氛围,深化学习效果。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既感动着亲自参与的同学,也感动着其他同学,促进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对国情的了解,明确了对社会的责任,也有力地促进了更多同学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由于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扎实、成效显著,学校连续1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党员博士生“三个代表”服务分队连续3年被授予全国“三下乡”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志愿者服务总队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行动百支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商州希望小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获陕西省青年突击队称号,大学生治安服务队获得陕西省志愿者服务标兵称号,在全国“四城会”、第三届“特奥会”、中国西部论坛等活动中,我校志愿者服务分队分别获得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称号。何伟同学获得“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是陕西省唯一一名获此荣誉的高校学生。

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20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着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和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必须加强学校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落实保障措施;校、院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站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亲自部署、主动参与、倾力推进。

第二,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它作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采取学分制的办法,推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第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与学校传统、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分层次设计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校传统和专业学科特点密切结合,突出特色,增强感召力。

第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育学生虚心向工农学习,积极发挥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力所能及的服务求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注和支持。同时,学校应积极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确保这项工作稳定、持续、长期地开展。

第五,学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实际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