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现党团工作无缝对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现党团工作无缝对接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把握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新变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变化,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我校从2005年上半年起,以“党徽闪亮团徽闪亮”工程为载体,实现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的无缝对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开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现党团工作无缝对接

实现党团工作无缝对接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刘筱毅(1) 李华涛(2) 贾斌(3) 王继强(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市 1000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明确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把握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新变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变化,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在众多的变化之中,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工作空间和载体问题日显突出,如何拓展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工作空间,丰富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工作载体成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我校从2005年上半年起,以“党徽闪亮团徽闪亮”工程(简称“双闪亮”工程)为载体,实现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的无缝对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开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近两年是我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年,党建评估工作深入开展,新大学建设稳步推进。在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大学生党建的内容有学文件、读报纸,形式是开支部大会;大学生团建的内容有征文、春游,形式是搞活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发现,如何拓展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工作空间,丰富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工作载体,实现党建和团建工作的无缝对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对学校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和诊断,发现我校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中存在的“五难”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开展。

第一,大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难。大学生党支部的学习,仅限于学学文件,读读报纸;党支部书记由教师担任,学习教育的策划由教师“操盘”……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主体“错位”的教育活动,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日趋概念化、程式化、教工化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鲜活载体的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使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第二,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难。学科交叉的发展,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社团的壮大,使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选择的空间不断拓展。大学生党员是众多大学生当中的佼佼者,他们思想活跃,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在同学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往往是学生组织中的骨干,但相对宽松的管理又往往使一些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党员,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何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一个难题。

第三,团的建设在凝聚青年的同时,增强团员的团员意识难。共青团组织活动载体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成长成才的意识较强。如何在轰轰烈烈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强团员意识,特别是增强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意识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

第四,在党建、团建工作过程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难。党团组织的存在并不等于党团建设的全过程和全覆盖,在党建和团建的平行、纵向延伸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大学生社区、大学生社团等空白。如何打破单工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一个横纵交叉、交互式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创新基层团建工作,激发基层团建工作热情难。新大学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焕发基层团干部的激情,通过基层团建工作创新,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水平,达到凝聚师生共建新校的目的是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探索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的契合点,填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链条上的空白和缺失,以共青团生动鲜活的载体吸引大学生,用党的力量影响、凝聚和教育大学生,把“党建带团建”体现在大学生党团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党团组织生活、党团考核评估等多个方面。探索以党建为龙头,以团建为载体,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努力建设一个从共青团员到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的相融、和谐、一致、统一的大学生党团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和兴趣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氛围,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使大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机制和氛围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第一,突出扩大学生参与面、覆盖面的原则。活动的参与面是决定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双闪亮”工程的方案设计突出了扩大学生参与面的原则。全校353个本科班、团支部,62个大学生党支部,共12138名大学生参与了“双闪亮”工程的各项活动,“主题教育讲坛”、“长征组歌”的公演、“甲子史鉴,青春报国”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扩大了活动的整体影响和党团工作的覆盖面。

第二,突出活动的可持续性原则。时间维度和效果维度的持续是最佳活动效果的保证。“双闪亮”工程贯穿于整个学年,紧密围绕学期的工作重点,并作为品牌活动不断推进开展。大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的建立、“双闪亮”志愿者服务团的成立等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保证了活动效果的深入持续。

第三,突出活动的有效渗透性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原则,避免呆板说教,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辅导员进宿舍”有利于师生之间友好、平等的交流,做到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春风谈话室”的建立,为辅导员和同学特别是心理有需求的同学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在优美、静谧的谈话室向老师、长者倾诉学习、生活、情感的烦恼,寻求解决人生困惑的答案,已成为不少同学的选择。“春风谈话室”的建立,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在关心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成长。坚持在“渗透性原则”的指导下策划活动,提高了“双闪亮”工程活动的整体效果。

第四,突出活动为新校建设做贡献的原则。“长征组歌”的顺利公演、“新大学、新形象”主题辩论赛、教研室党支部与大学生党支部的联动共建等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学风校风建设,对于凝聚广大师生共建新校,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突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培养的原则。没有集体,无从谈集体精神;没有组织活动的载体,也就谈不上团队精神的培养。“双闪亮”工程以各系团总支、团支部、大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大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促进团员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与积极分子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三、用“三贴近”工作理念保证“双闪亮”工程的方向和效果,实现党建、团建无缝对接

第一,“双闪亮”工程贴近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需要。在学生社团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在大学生宿舍中建立“春风谈话室”、“党员星级宿舍”的评选、暑期毛主席纪念堂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老师与同学间的距离,摸清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构建了横纵交叉、交互式的教育管理模式。(www.xing528.com)

第二,“双闪亮”工程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主题教育讲坛”、“长征组歌”的排演、《家庭礼仪漫画集》的编印出版、《寻访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编印、“双闪亮”志愿者服务团的成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为广大青年学生展示才华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第三,“双闪亮”工程贴近新大学建设的需要。如何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激发师生共建新校的热情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以“新大学、新形象”为主题的辩论赛、教研室党支部与大学生党支部的联动共建、“长征组歌”的公演等活动的开展,积极地推进了学风校风建设,积淀提升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精神,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凝聚广大师生共建新校。

四、创新工作平台,注重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

第一,躬行于前,垂范于后,言传身教并重。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实现教研室党支部与大学生党支部的联动,这种机制的建立成为校风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探寻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的结合点,不断推进“新大学、新形象”校风学风建设。

第二,践行职责,彰显主流,党徽闪耀在大学生社团。通过在大学生社团建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通过交叉、交互式的网状教育管理模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的效果。“双闪亮”工程的推进,拓展了基层党建和团建的工作空间,丰富了基层党建和团建的工作载体。

第三,弥合缺位,润物无声,党徽、团徽闪耀在大学生社区。以宿舍为单位设置党团小组,在宿舍内开展党团组织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社区,初步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第四,创新实践,倍增合力,党徽、团徽闪耀在志愿服务工作中。通过成立“双闪亮”志愿服务团,以社团的形式汇聚大学生党员和团员中的优秀分子,丰富党建团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

第五,讲坛名义,智出群言,党徽、团徽闪耀在主题教育工作中。通过开展主题讲坛、党团员共过组织生活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见成效,广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六,同一标准,科学评价,党徽、团徽相互辉映。以党建评估工作为契机,通过“双闪亮”团总支的评比,实现了党团组织工作评价体系的对接,焕发了基层团建工作创新的热情,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坚持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团建的载体优势,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用共青团生动鲜活的载体吸引大学生,用党的力量影响、凝聚和教育大学生,“双闪亮”工程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大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从活动的层面来研究和思考工作成果的总结,从策划组织活动的目的、指导思想、环节设计、条件保证及机制保证等方面来推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让活动上升为工作成果,让工作成果体现在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上,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开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韩源,侯德芳,杨长荣,朱世宏,杨建国.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注释】

(1)刘筱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组织部部长。

(2)李华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

(3)贾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

(4)王继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组织部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