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师的道德为首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师的道德为首要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之道德为先陈联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师的道德为首要

教之道 德为先

陈联德(1)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14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给教师下的定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年学生,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

其二,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

其三,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用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教育学生中处理好“育人”与“育分”的关系,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现在的学生思想开放,敢想敢说,求新求异,敢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创新务实、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

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调节器,对待学生,管而不死,爱而不溺,才能将德育教育“入耳”、“入脑”,体现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

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要求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必须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职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导致了理想情操的失落;一些急功近利的目标,常常掩没了理性精神的培养,实利物欲的上升,道德水准的下降,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冲击。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www.xing528.com)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方向)、道德素质品质)、能力素质(本领)、身体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意志)和思维素质(创新)等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因为在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对调动和发展其他素质的潜力起着价值导向和调控作用。由此,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构成了师德的基本内容,并且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

“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上述师德的诸多方面有着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以上述规范要求自己,这既需要自身的修炼,也需要环境的熏陶。

三、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师德规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师德行为。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第一,注重自我塑造。21世纪的社会将是智能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大,社会活动将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知识的丰富为基石。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施行依法执教。

第二,实施灵魂塑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文素养、学识深浅相关联。净化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教师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应当贴近教育、贴近教师,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创建中。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用知识开启心扉,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

第三,运用制度塑造。机制、制度、法制是对人进行制度塑造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其中育人和用人是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育人是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用“无情”的制度实施“有情”的教育,从而使教师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

机制既要有激励性又要有约束性,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自觉地有效地抓好师德建设工作。

【注释】

(1)陈联德,男,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