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萨珊银币
众多的胡商忙碌奔波于丝绸之路上,以营利为根本目的,商业性很浓,大量波斯萨珊银币和拜占庭金币,通过胡商的商业活动进入中原统治阶级的生活中。粟特人还组织商队进行远程贸易,为了商业贸易还建立商业移居地,主要通过以朝贡名义进行贸易和民间交易两种形式进行贸易,使贸易出现了更加繁荣的景象,反映了商贾云集、交易频繁的事实。
波斯萨珊银币与东罗马拜占庭金币曾一度在丝绸之路上流通,并且充当国际货币的职能。波斯萨珊王朝最早制造银币的是第一代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银币正面为国王半身像,背面为祆教祭坛,铭文则使用巴列维文字,使用希腊货币单位“德拉克马”,每枚平均重量约在4克左右。最早发现并记载波斯萨珊银币的是英国人斯坦因,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进行所谓的第四次中亚探险时发现了几枚。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又出土了大量的萨珊银币,夏鼐先生曾对中国出土的萨珊银币作过统计和分析,共计33批,1174枚,分属12个萨珊各国王的银币。[161]20世纪90年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162]波斯萨珊银币在中国境内的出土情况有四种形式:第一为窖藏出土,具有数量多、价值大的特点,1959年新疆乌恰县出土947枚;1989年新疆吐鲁番出土100多枚;1991年河南出土315枚;二为墓葬出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隋唐时期墓葬出土约30多枚。宁夏固原出土6枚;河南洛阳邙山唐墓出土18枚。三是寺院佛塔出土,陕西长安县天子峪唐代佛塔、耀县寺坪隋代佛塔,甘肃张掖大佛寺,甘肃陇西县唐代佛塔遗址均有出土。四是偶尔零星发现。
1964年在河北定县北魏塔基石函中发现了41枚波斯银币,其中伊斯提泽德二世时(438—457)的4枚,卑路斯时期(459—484)的37枚,埋葬时间为公元481年。[163]1956年在青海西宁市城隍庙街发现了卑路斯时期的银币76枚,埋葬时间为公元5世纪。[164]1981年在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墓中出土了1枚卑路斯时期的银币。[165]1991年河南洛阳郊区发现200余枚埋葬于公元5世纪末的银币。[166]
中国境内发现的萨珊银币分属于12个国王,他们是沙卜尔二世(ShapurⅡ,310—379)、阿尔达希尔二世(ArdashirⅡ,379—383)、沙卜尔三世(ShapurⅢ,383—388)、伊斯提泽德二世(YazdegerdⅡ,483—457)、卑路斯(Peroz 459—489)、卡瓦德一世(KavadhⅠ,488—531)、詹马斯波(Jamasp,496—499)、库斯老一世(ChosroesⅠ,531—579)、荷米斯德四世(HormizdⅣ,579—590)、库斯老二世(ChosroesⅡ,590—628)、布伦女王(Boran 630—631)、伊斯提泽德三世(YazdegersⅢ,632—651)。[167]
萨珊银币流入我国与中古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其中粟特、波斯、哒、突厥等商人的贸易活动可能为其充当国际货币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382年,前秦将领吕光征西域,攻灭龟兹之后,康居、大宛、天竺等国相继通使朝贡。此时,北方地区哒势力兴起,与波斯萨珊争夺中亚的领导权而战争不断,当时前秦主要通过哒与波斯进行经济交流,最早流入中国境内的萨珊银币可能由哒人传入。公元5世纪,由于萨珊王朝内忧外患,哒战胜并控制了萨珊,从而控制了丝绸之路东西商业贸易的垄断权,并通过高车与北魏进行贸易往来。公元5世纪上半叶,波斯、哒相继遣使通北魏。“太安二年(456)十一月,哒……遣使来朝。”《魏书·本纪》记载:“正始四年(507)冬十月辛巳,哒、波斯……诸国遣使来朝。”“熙平元年(517)波斯、哒遣使来朝。”另外,哒在沙卜尔二世和伊斯提泽德二世的银币上面出现打印族徽和文字的现象。[168]河北定县出土的萨珊伊斯提泽德二世银币有打印的哒文字。洛阳伊川县马沟村出土315枚萨珊卑路斯银币,其中有两枚打印有哒国的族徽。哒的这种在萨珊银币上打印族徽或文字的方式,后来被阿拉伯所沿袭,在库斯老二世银币上打印阿拉伯文字,这种银币称为阿拉伯—萨珊银币。公元457年伊斯提泽德二世去世,卑路斯和他的哥哥锡斯坦国王荷米斯德三世争夺王位引起了内战,这场内战不但导致了阿美尼亚的独立,连他自己本人也要逃往哒汗国去避难。公元459年他得到哒武力的协助,再度和荷米斯德三世开战,这次他战胜并处死了他的哥哥,正式即位为萨珊王朝第十五位皇帝。他即位后,国内外的情势并没有好转。首先,他耻于在哒大汗库斯那华兹(Khushnawaz)之下,便对他发动了第一次战争(461),但战败被俘,他付出了巨大的赎金,并把自己的儿子卡瓦德一世留在哒大汗那里为人质,才被释放回国。公元467年卑路斯发动了第二次对哒汗国的战争,但又被击败,而且被迫将塔里寒城割让给(www.xing528.com)
哒。卑路斯第三次对哒汗国的战争在484年,这次他在Nerv地区中伏,不但失败,他本人和几个儿子也都在阵前死难。[169]
从粟特胡商在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程度以及高昌、敦煌等地粟特聚落的存在来看,流通西域的通货以粟特地区流行的银币为主。丝路贸易流通的银币由于粟特人的参与,已经超出了地方货币的职能,其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在丝绸之路贸易网络中流通。高昌作为该贸易网中的一个站点,因其货币同整个贸易网络中的统一通货相一致,为丝绸之路大贸易圈所兼容。6世纪以后,高昌本体社会的商业化趋势已很明显,不言而喻,粟特人功不可没。[170]
关于萨珊银币在丝绸之路上的流通情况,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经常出现“银钱”记载,为外国钱币在丝路上的流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外国货币流通到中国来的,应当是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这由近代的发掘可以证实。近代在新疆曾发现过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洛阳和西安也曾发现拜占庭和它的仿制品,这就证明当时就有流入。《隋书·食货志》记载北周时,河西各郡公开使用西域的金银币,政府不加禁止,这是一个引起大家关注的事件。在国际贸易繁荣的时代,肯定会有某一国的货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因为其贵重,必定作为有贸易关系的各国之间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一般通用的货币。萨珊银币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与拜占庭金币一样作为一种国际货币而广泛流通使用,北周和唐代初期,我国史籍中明确记载了西域金银币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的流通使用情况。
蔡鸿生先生说:“九姓胡以‘贾称’于世,靠‘兴胡之旅’之商队从事亚洲内陆的转运贸易。在城邦的经济生活中,商品货币关系超过土地依附关系。所谓‘财多为贵’正是胡俗的特征。”[171]
英国学者亨利·裕尔认为:“粟持人为丝绸贸易之主要中介人,他们从哒治下转归突厥后,希望借助新主子之势力,将丝绸贸易推进到波斯境内。粟特人在波斯计划未获成功,于是经突厥同意,遣使到拜占庭拜会查士丁二世,希望在罗马帝国找到最终的丝绸贸易市场。突厥人的计划引发了罗马人和波斯萨珊朝的战争(571—590),这场战争削弱了两国的力量,使两国无力抗击新兴起的阿拉伯人的进攻。”[172]
公元6世纪下半叶,北方突厥势力兴起,于公元567年联合波斯攻灭哒。在突厥强盛时,曾一度统治粟特地区。粟特人以经商而著称,早在西晋初年,粟特商人就沿着丝绸之路到内地经商,在敦煌、酒泉、武威、兰州、长安、洛阳、黎阳、南阳、睢阳、蓟县等地建立聚落贸易点。在西突厥统治时期,粟特人实际上充当了西突厥与波斯之间的中介者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