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

中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近年来全球石油勘探开发状况来看,中东地区至少在21世纪上半叶将仍然是全球石油资源最大潜力增长区域和主要石油产区。就目前全球油气勘探状况来看,非洲地区未来将是全球油气资源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从近些年勘探状况来看,独联体潜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以及其他里海沿岸国家。

中国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

一、全球石油储量变化历史趋势和区域分布

1.1980~2008年全球石油储量历史变化趋势

1980~2008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明显,尤其是1980~1989年和2000~2008年这两个时期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异常快速,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缓的快速增长趋势(见图2-1)。

图2-1 1980~2008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从图2-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1980~1989年和2000~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发展较好,而1990~1999年正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放缓期,这个时期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石油价格相对低迷不振,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国和部分跨国石油公司相对减少了各自的油气资源勘探工作技术和勘探资金的投入力度,从而影响了全球石油新增探明储量的补充接替,客观上减缓了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快速增长趋势。

2007年以来,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台阶式抬升,也许这与国际石油价格快速上涨,油气产业全球化发展加快,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国和大型跨国石油巨头对石油勘探投入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有一定关系。

2.全球石油储量的区域分布

石油在世界范围内分布非常广泛,但供全球能够进行工业开采的石油储藏区域却相对集中。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底全球剩余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1838.6亿吨(1桶≈0.137吨),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其他依次是北美、中南美、前苏联、非洲地区及部分亚太地区。欧洲和大部分亚太地区作为全球石油资源消费的主要地区,其区内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占全球的1%和2.5%(见表2-1)。

表2-1 2008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区域分布表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1)中东地区。多年来,在世界石油资源区域分布格局中,中东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核心地位。截至2008年底,中东地区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高达1021.9亿吨,占全球比重为55.6%。这些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叙利亚等国家,其中,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是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365.4亿吨和186.5亿吨,其他依次是伊拉克(157.5亿吨)、科威特(142.5亿吨)、阿联酋(134亿吨)、卡塔尔(20.8亿吨)等国家(见图2-2)。

图2-2 中东地区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从近年来全球石油勘探开发状况来看,中东地区至少在21世纪上半叶将仍然是全球石油资源最大潜力增长区域和主要石油产区。

(2)非洲地区。非洲地区(含周边海域)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富集地区之一,其整体勘探程度还比较低。截至2008年底,非洲地区(以西非、北非为主)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60.4亿吨,占全球比重为8.7%,主要分布于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苏丹、埃及、加蓬、刚果布等国家。其中,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剩余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59.8亿吨、49.6亿吨、16.7亿吨(见图2-3)。就目前全球油气勘探状况来看,非洲地区未来将是全球油气资源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1]

图2-3 非洲地区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3)美洲地区。美洲地区包括北美和中南美两大洲,这里我们作为一个油气区域整体进行分析。截至2008年底,美洲地区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455.6亿吨,占全球比重为24.7%,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家。其中,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巴西是美洲地区剩余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244.0亿吨、136.1亿吨、29.2亿吨、17.3亿吨,加拿大、委内瑞拉这两个国家非常规低品位石油储量占据了较大份额,巴西已探明和潜在石油储量以海上为主(见图2-4)。

图2-4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从油气储量增长潜力来看,未来美洲地区潜在石油储量增长应该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湾等海上区域,该区域也是近年来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地,但美洲未来石油产量接替的重点区域也应该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靠近北极的地区。

(4)独联体地区。[2]截至2008年底,独联体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135.5亿吨,占全球比重为7.4%,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几个国家,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占据了整个独联体地区石油资源的98%(见图2-5)。从近些年勘探状况来看,独联体潜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以及其他里海沿岸国家。

图2-5 独联体地区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5)亚太地区。截至2008年底,亚太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合计46.6亿吨,占全球比重为2.5%,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见图2-6)。以中国、印度和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资源需求增长较快,但亚太地区石油生产供应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图2-6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二、全球主要国家石油资源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2007~2008年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储量资料,发现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规模排在前30的国家已占到了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98.3%,这30个国家中就包括了13个欧佩克石油输出国,占到了70.3%,而且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的全球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也大多集中于这30个国家中(见表2-2)。

表2-2 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国家剩余可采储量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世界石油产量和储量的展望》,《石油和天然气杂志》,第105卷第48期。

从表2-2可以看出,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储量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均衡,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美洲地区等少数几个国家。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阿曼这7个中东国家就拥有了世界56%的剩余石油可采储量。除了委内瑞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尼日利亚以及中东地区外,全球其余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11%,也不足中东地区6个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1/5。

全球石油资源区域分布的这种高度不均匀性使国家间和国家集团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极端尖锐和复杂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外交甚至军事战争问题(王安建等人,200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是指当前情况条件下的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即是在假定现有技术、当前经济和经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当期石油生产企业提供的实际勘探开发数据资料,计算全球剩余石油储量及其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

还有一类全球油气剩余可采储量是“上市储量”,一般也称为SEC[3]油气储量。SEC油气储量是指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那些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公开上市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油气储量需要按照其评估要求,报告其所持有的全部剩余可采油气储量,而估算其所在国的剩余可采石油储量主要是基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准确数据、所在国实际资料以及国际地质权威数据进行的,但这些估计的数据资料也并不是每年都做更新(贾承造,2004)。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发生了前所未有“大涨大跌”的异常情况,计算出的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数据肯定也是变幻莫测的,而上述这些储量数据也仅仅是当期情况下的“剩余石油可采储量”。

在后续分析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状况和资源潜力时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不再赘述。

三、全球石油资源潜力分析

在全球已探明的剩余可采石油储量中,目前仅是根据那些已知的石油资源数据中估算出来的,但它们只是全球所有潜在石油资源的一部分而已。其实全球潜在石油资源量的估计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目前已探明的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另一部分是在将来某一时间内可能被划分为储量的未探明石油资源。未探明石油资源包括现在技术条件下无法获得,但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可以获得的石油资源,如南北极、深海领域等区域的油气资源。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4]出版的《IEO2008》报告的预测结果,到2030年世界各国累计的石油产量将很可能超过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石油产量的预测中不考虑石油资源本身的制约,或者由于剩余石油可采储量本身的日益减少而使得石油产量快速下降。美国能源信息署系统研究和预测了未来世界范围内可用的石油资源,尽管这些预测工作是对整个世界石油产量比较权威的理论预测,但依据当前已探明石油储量本身并不是判断长期全球可用石油资源量的最有效办法。

为了更合理地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石油产量,我们所做研究工作不仅局限在生产预测期间的产量,还需要考虑在当今技术限制下的产量预期和可能发展趋势。最近几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美国探明石油储量计算事例就说明了这种方式预测石油产量的重要性,美国1998年有30.28亿吨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而2008年已探明储量为28.40亿吨——这期间只减少了1.88亿吨,而在1998年和2007年间美国累积探明了43.84亿吨的新增石油储量。[5]

美国能源信息署正尝试更精确预测全球石油资源量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的计算方法,目前已开发出一种基于真实产量和相关经济要素预测探明剩余石油储量的计算模型。正是基于对未来石油资源量而不是油气储量和产量的估计,在《IEO2008》研究分析基础上,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了2010~2030年可开发的石油资源和剩余石油可采储量。然而这种基于产量的预测主要依赖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同时还要考虑到如油气开发生产本身的盈利能力、具体国家的法律政策等关乎正常生产方面的各种限制。

四、本节主要认识

(1)1980年以来,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石油需求和生产能力逐年增长幅度也非常大,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的已开发油田生产枯竭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全球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还是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这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石油价格与全球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增长呈现同步增长的现象,说明了石油资源的需求刚性比较强和油气资源发现相对较快。

(2)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储量排名前30位国家占据98.3%的份额,而在这30个国家中,剩余石油可采储量排名前7位的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占据了全球74.3%的剩余石油储量份额,2008年这些国家的石油储采比都达到了80以上,说明其石油生产潜力还没被充分挖掘。

(3)2008年全球石油资源储采比平均高达50.4,其中中东地区(88.5)、北美地区(56.0)、中南美地区(54.5)、非洲地区(34.6)是全球石油储量最有产量增长潜力的区域,当然这也是本书后续对全球石油资源产业规划布局部分需要重点研究的地区。

(4)1980~2008年近30年,全球油气资源探明储量稳定增长趋势明显,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俄罗斯、美洲、非洲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未来全球油气资源战略供应格局,中东地区仍是主体,非洲油气资源将日益受到关注,中南美、中国南海、里海等海域的深水油气资源将得到各国的重视,未来世界石油经济大国有把石油生产触角伸向北极的可能。

一、全球天然气储量历史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

1.1980~2008年全球天然气储量变化趋势

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的变化趋势比较,近10多年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变化趋势是持续增加的。但1980~2008年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增长趋势有明显不同,其中,1980~2008年近30年的时间内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一直是快速增长,不过2000~2008年增长趋势稍微有所放缓(见图2-7)。

图2-7 1980~2008年全球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08年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77.01万亿立方米——2004年实际估计值只有172.45万亿立方米。[6]2004年以来,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尤其是主要天然气生产大国一直是相对平稳增长,这也意味着,迄今为止随着时间推移,全球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已经能够成功地继续补充其天然气资源的采出量。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需要说明,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增长与全球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输送局限性没有石油资源那么明显,也许这本身与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价格的相对“刚性”,且一般与实行“照付不议”的市场供销合同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增长与勘探投入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因为这是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2.全球天然气储量的区域分布

全球天然气将近3/4的剩余可采储量位于中东地区和欧亚大陆。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7.1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中东、欧洲(以前苏联地区为主)及非洲地区为主,占全球比重为81.2%(见表2-3)。

表2-3 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区域分布表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1)中东地区。截至2008年底,中东地区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73.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比重为41.4%。中东地区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其中,伊朗、卡塔尔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28.08万亿立方米与25.26万亿立方米,仅这两个国家就占据了中东70%和全球30%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见图2-8)。

图2-8 中东地区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卡塔尔这个中东国家,人口只有50多万人,在其仅1.14万平方公里国土疆域面积内,却集中了全球14.3%的天然气和1.1%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2)非洲地区。截至2008年底,非洲地区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3.99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比重为7.9%。非洲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非和北非地区,主要包括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等国家,其中,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5.2万亿立方米与4.5万亿立方米,这两个国家占据了非洲天然气资源总量的70%左右(见图2-9),也是非洲地区依靠长输管道对外出口天然气资源的两个国家。

图2-9 非洲地区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3)美洲地区。截至2008年底,美洲地区(含北美和中南美)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6.19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比重为9.2%。美洲地区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玻利维亚、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家,其中,美国、委内瑞拉和加拿大是美洲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6.73万亿立方米、4.84万亿立方米和1.64万亿立方米,仅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就占据了整个美洲地区86%的份额(见图2-10)。

图2-10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4)独联体地区。截至2008年底,独联体地区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56.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比重为31.9%。独联体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该区域也是全球天然气资源最多的国家,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47.6万亿立方米,占据独联体地区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9.3%(见图2-11)。

图2-11 独联体地区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5)亚太地区。截至2008年底,亚太地区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2.19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比重为6.9%。亚太地区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见图2-12)。据资料分析,中国陆上西部地区、中国南海、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部分区域是亚太地区天然气资源具有潜在增长潜力的区域。

图2-12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二、全球主要国家天然气资源分布特征

与石油资源相比较,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国家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并没有发生多少实质变化,甚至其区域集中度更甚,只不过俄罗斯取代了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天然气资源老大而已。截至2008年底,仅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3国就拥有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的57%,再除了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美国等10个国家外,其他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13%。

基于本书后续章节油气资源区域和国家优选的需要,2008年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排名前30的国家中,我们只重点关注其中的15个国家,[7]即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这15个国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球的82%,基于中国油气产业拓展角度,这里并没有把美国计算在内(见表2-4)。

表2-4 全球主要天然气资源国家剩余可采储量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世界石油产量和储量的展望》,《石油和天然气杂志》,第105卷第48期。

从表2-4的统计资料分析,2008年全球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伊朗、美国、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及利比亚等国家。其中,伊朗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23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4.6%;美国新增7544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12.6%;印度尼西亚新增3400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12.9%;科威特新增2080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13.1%;利比亚新增1212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了8.5%。另外需指出的是尽管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增长幅度也比较大,但总体规模有限,对全球天然气产业影响不大。

三、全球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

在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国家当中,储采比最大的12个国家依次是伊拉克(479.2)、卡塔尔(411.7)、伊朗(281.7)、尼日利亚(193.2)、委内瑞拉(191.6)、阿联酋(135.7)、利比亚(133.7)、科威特(127.7)、沙特阿拉伯(99.2)、哈萨克斯坦(88.8)、阿塞拜疆(77.3)、俄罗斯(74.1)。

考虑到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总体规模和资源属性,笔者认为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及中国等将是全球天然气储量最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包括其境内东海、渤海及南海在内。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不定期评估全球油气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长远生产能力和潜力。当前世界天然气资源远景评估量与当前已获得的累计探明储量总量大致相当,而世界范围内仍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有待发现(尤其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如煤层气、页岩气及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等),初步估计世界各地未被发现的天然气资源量为117.1万亿立方米甚至更多,预计2035年新的天然气资源储量将增加66.5万亿立方米,两者合计18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当前的全球探明储量(见图2-13)。

图2-13 2008~2035年全球天然气资源潜力情况

资料来源:Annual Energy Outlook(Early Release),Energy Information Adiministration,Dec.17,2008.

基于此,全球天然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尽管增加较大,尤其是在过去的10年里,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采年限[8]还是相当大的。根据2008年BP研究预测,全球范围内天然气资源的储采年限应该在63年左右。按地区分析,天然气储采年限的排列依次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大约48年,俄罗斯78年,非洲地区79年,中东地区100年甚至可达到更长的生产年限。[9]

从全球油气地质特征来看,世界油气资源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油气资源分布大区内,这些油气资源大区涵盖了世界主要的油气田,这些油气田未来是全球油气需求的现实和潜在供应源,包括北极地区。

一、美洲地区

1.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12月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石油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石油储采量为45亿吨,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2.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当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就诞生在这里。距离该湖东南部500多公里就是全球著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折合347亿吨)重油储量。

3.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地区的墨西哥湾上石油钻井平台可谓“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开采作业平台每天生产17.8万吨原油和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26%和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50万吨,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的80%。

4.加拿大油砂

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2009年以来,加拿大在阿尔伯达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11.4万吨,占加拿大石油总产量的43%。

5.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于美洲大陆的西北角,是全球最大的一块飞地。虽然阿拉斯加临近北极圈,极度寒冷,但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据初步测算,阿拉斯加仅石油的蕴藏量就在6.8亿~21.9亿吨,主要石油产区位于普鲁德霍湾油田,每天通过阿拉斯加管道向外输送的原油高达24.7万吨。多年来,美国一直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石油公司过度开采阿拉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二、亚洲地区

1.松辽盆地

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中国大庆油田(含吉林油田)就在松辽盆地发现,这里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在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庆油田也走过了50年的开发生产历程。在这50年间,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三个第一”,即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了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了10~15个百分点,尤其是1976~2002年持续实现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奇迹。

2.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盛产石油的主要有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东南亚的原油和天然气(以原油当量计算)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7%。油气开采业是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东南亚国家油气勘探获得了多项重大突破,预计到2012年之前至少有170座新油气田投产,分别位于文莱、柬埔寨、中国南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合作开发区、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3.波斯湾

波斯湾亦称阿拉伯湾油区或海湾油区,在这里集中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当今世界上的19个大油田中,波斯湾这一带就占据了其中的14个。波斯湾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的58%,高达1000亿吨之多,当前石油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8%。这里生产的原油约70%输出到全球各主要消费区域,每天外运的原油高达200万吨,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60%。

三、非洲地区

1.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是近20年来全球新发掘的石油富集地区之一。据初步估测,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10%,其中,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两个产油国。几内亚湾的石油含硫量少,属于提炼成本低的高品质油品,而且距离美国、西欧主要石油进口区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与战乱不断的波斯湾相比几内亚湾相对比较平静,多年来,几内亚湾实际上已经逐渐变成美国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后勤基地。

2.北非

北非地区石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截至2008年,北非地区探明石油储量已近630亿桶(含86.31亿吨),其中利比亚是北非地区重要的产油国,石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苏丹1999年开始生产石油,目前日产量已达30万桶,并计划把日产量提高到50万桶;突尼斯是北非地区一个很有远景的油气区。

四、欧洲地区

1.里海

里海含油气盆地是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里海水域面积为38.6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里海西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随着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里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热”。

2.北海

北海是欧洲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已探明石油储量约47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年产原油已超过8630万吨。北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储量仅次于波斯湾和马拉开波湾而居世界第三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油,80年代起大规模开采,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挪威其次,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出口。

3.季曼—伯朝拉(www.xing528.com)

季曼—伯朝拉位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北部的高纬地区,地处俄罗斯能源短缺的西北区,距耗能高的中央区也比较近。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科米自治共和国,乌萨为该油田最大采油区。

4.伏尔加乌拉尔斯克

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区,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内,又称“第二巴库”。该储油区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产量占全俄石油产量的1/5以上。由于它位于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域,原油加工与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区内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能力达1.5亿吨,原油与成品油管道纵横交错并通往区外。

5.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油区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目前,它是俄罗斯的主要油气产地,占据了70%俄罗斯原油产量。这里的石油低硫、低石蜡汽油馏分含量高、易挥发物质含量高,油品质较好。在西西伯利亚油区有数十个大油田,大部分油田位于俄罗斯秋明州,石油年产量高达2.2亿多吨,占整个西西伯利亚年开采总量的90%强,俄罗斯开采总量的55%强。

五、北极地区[10]

冰封的北极地区本是一块白雪皑皑的荒蛮之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除了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之外,只有一些探险家、科考人员和少数游客才会偶尔打破此处的宁静。然而,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更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北冰洋沿岸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里,打响了一场“能源争夺战”。20世纪60年代末,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加拿大早就开始以各种形式主张自己对周围原始地带的主权所有,从而控制其中蕴涵的能源。

北极地区面积1450余万平方公里,是当前地球上最后一块没有油气开采的区域。据美国和丹麦地质调查局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显示,北冰洋水面下所蕴涵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预测石油可采储量为123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4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液可采储量60亿吨。在全球所有未探明的石油储量中,北冰洋占到了13%,天然气开发潜力更加乐观,占全球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的近1/3。

一、全球油气产量的变化和区域分析

1.近代全球石油生产利用的历史变革

人类发现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历史相当悠久,公元前3000年西亚两河流域的居民发现了油气资源,并用来取火照明和疗伤。中国也是最早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易经》中就有关于石油的记载,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也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

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为标志的现代石油工业序幕展开,人类才真正进入了当代石油工业生产的新阶段。但石油工业生产真正进入高峰还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原油生产基本上直线上升,195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约为5.2亿吨,1960年达到了10.5亿吨,1976年超过了27亿吨,此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0倍和1950年的5.3倍,1979年的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31.2亿吨(见图2-14)。

2.近20年的全球油气产量变化趋势

(1)石油。1990年以来,全球石油6个主要生产区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根据产量规模又把这6个生产区分为两类,即中东、欧洲、北美为Ⅰ类和中南美、非洲、亚太为Ⅱ类石油生产区。在Ⅰ类石油生产区,中东地区和欧洲(含独联体)石油生产区石油产量保持稳定上升,北美地区石油产量保持稳定并稍有递减的态势,并有可能跨入Ⅱ类石油产区的发展趋势。在Ⅱ类石油产区中,中南美、非洲、亚太石油产区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见图2-15)。

图2-14 1950~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图2-15 1990~2008年全球石油生产区域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2)天然气。全球天然气生产区主要包括独联体、北美、中东、非洲、中南美以及亚太地区。参考对石油产区的基本分类原则,我们5个把全球天然气产区也分为两个大类,其中,欧洲独联体和北美地区为Ⅰ类天然气产区,中东、非洲、中南美、亚太地区属于Ⅱ类天然气产区(见图2-16)。

图2-16 1990~2008年全球天然气生产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与石油生产区的情况有些不同,无论Ⅰ类和Ⅱ类天然气产区中,1990年以来,全球主要天然气产区产量都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只不过中东、亚太及非洲地区天然气产量上升势头更快一些。

3.全球油气区域生产基本状况分析

根据国际能源局2009年2月在“Petroleum Economics”(石油经济学家)上统计资料分析,世界上现拥有约7万个生产性油田,但原油产量的大多数来自一些大油田,主要是超大型油田(初期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超过50亿桶)和巨型油田(储量超过5亿桶),这些大油田的1/4在中东地区。全球石油主要生产区包括中东、欧洲(含独联体)、北美、中南美、非洲及亚太共6个产区。

据统计,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为35.5亿吨油当量,天然气产量为30229.5亿立方米,其中,全球石油产量主要来自于中东、前苏联、非洲、美洲及亚太地区的主要产油国家或地区,而天然气产量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北美、中东、亚太及非洲地区等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和生产输送设施比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见图2-17和图2-18)。

图2-17 2008年度全球原油产量区域情况图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图2-18 2008年度全球天然气区域产量图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4.全球主要资源国的油气生产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石油的主要产区,2008年生产石油11.2亿吨,生产天然气3379.0亿立方米。其中,石油产量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的油田,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是中东地区原油产量最高的两个国家,分别达到了年产4.59亿吨和1.9亿吨。2008年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最高的国家依次是伊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伊朗天然气年产量达到了997.2亿立方米。

非洲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2008年非洲地区生产原油4.63亿吨,天然气产量是1845亿立方米。非洲地区主要石油生产国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2008年尼日利亚石油产量达到了0.97亿吨;非洲地区主要天然气生产国是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国家,2008年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产量934.5亿立方米,占非洲天然气产量的50%以上。

前苏联2008年生产原油6.1亿吨,生产天然气8365亿立方米。其主要石油生产国是俄罗斯(4.9亿吨)、哈萨克斯坦(0.72亿吨)和阿塞拜疆(0.45亿吨)等;天然气主要生产国是俄罗斯(6017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661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622亿立方米)等国家。

美洲地区(尤其是北美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2008年整个美洲地区石油产量为7.9亿吨,生产天然气9793亿立方米。

美洲地区石油生产国以北美三国为主,2008年美国石油产量3.05亿吨、加拿大和墨西哥各为1.57亿吨;中南美地区以委内瑞拉(1.32亿吨)、巴西(0.94亿吨)、阿根廷(0.34亿吨)、哥伦比亚(0.3亿吨)、厄瓜多尔(0.26亿吨)为主要石油生产国。整个美洲地区天然气生产以美国(5822亿立方米)、加拿大(1752亿立方米)为主要产区,其次为墨西哥(549亿立方米)、阿根廷(441亿立方米)、特立尼达—多巴哥(393亿立方米)、委内瑞拉(315亿立方米)等国家。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其油气产量主要满足区域内需求。2008年亚太地区共生产原油3.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了3892亿立方米。

亚太地区以中国(1.897亿吨)、印度尼西亚(0.49亿吨)、印度(0.36亿吨)、马来西亚(0.34亿吨)、澳大利亚(0.24亿吨)等为主要产油国。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家是中国(761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697亿立方米)、马来西亚(652亿立方米)、澳大利亚(383亿立方米)等。

欧洲是全球油气资源重要的加工和消费区域之一,假如不计入独联体国家的话,其油气产量在全球油气生产体系中的份额非常低。2008年欧洲国家共生产原油2.1亿吨,天然气产量为2955亿立方米。欧洲主要产油国是挪威(1.14亿吨)、英国(0.72亿吨)、丹麦(0.14亿吨)等国家。欧洲天然气生产国是挪威(992亿立方米)、荷兰(672亿立方米)、英国(696亿立方米)、德国(130亿立方米)、罗马尼亚(115亿立方米)等国家。

二、全球石油资源区域加工能力分析

1.2000~2008年全球石油资源区域加工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2000年以来,全球石油加工能力整体呈现一个稳定增长态势,其中2003~2008年有一个台阶式的抬升,其主要原因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石油加工能力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全球主要国家和区域的石油加工能力,发现除了中国和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工能力没有明显增加。单就中美两国来说,2008年中国石油年加工能力达到了3.87亿吨/年,比2000年净增长了38%的加工能力。2008年美国石油加工能力为8.81亿吨/年,比2000年加工能力净增长了5.8%,占世界石油加工能力的19.9%。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加工区,欧洲地区(含独联体的亚洲国家)石油加工能力为12.4亿吨/年,占世界石油加工能力的28.3%,但与2000年相比,石油加工能力基本没太大的变化(见图2-19)。

图2-19 2000~2008年全球石油加工能力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2.全球石油资源加工能力分析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08年世界的资源石油年加工能力约42.2亿吨,其中,亚太地区为11.09亿吨/年,北美地区为10.28亿吨/年,欧洲地区为8.43亿吨/年(见图2-20)。

按年加工能力来看,世界石油年加工能力最大的前六位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德国。其中,美国石油年加工能力8.81亿吨,约占全球石油加工能力的19.9%;欧洲地区石油年加工能力8.5亿吨(不含前苏联),约占全球石油加工能力的26.0%;亚太地区石油年加工能力11.1亿吨,约占全球石油加工能力的26.3%;前苏联地区石油年加工能力4.0亿吨,约占全球石油加工能力的3.5%。世界石油加工能力最大的这6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当今石油消费规模和未来需求增长最大的区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左右着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大格局,即石油生产区和加工、消费区的差异性依然存在下去。

图2-20 2008年全球石油加工能力

资料来源:《石油基础数据要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09年。

三、全球油气生产及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中东和亚洲石化工业迅猛发展,当2008~2010年中东和亚洲新建及扩建项目全都建成投产后,全球石化产品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但总体来看,全球石油生产及加工行业全球化、集中化、科技化、亚太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11]

1.石油石化行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是世界石油行业全球化的最主要力量。国家石油公司为了分享国际资源和市场,在积极加快本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海外业务拓展,逐步实现从纯粹的国家石油公司向市场化的跨国公司转型,国家石油公司正在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的新兴力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的全球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表现为行业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石油行业在1998年后出现了以巨型石油公司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重组和联合浪潮,油气资源集中度不断提高。炼油和石化行业则表现出资金和技术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企业规模和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厂和化工厂的规模与装置规模进一步增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已成大势。

3.技术进步是世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伴随着三次重要的石油技术革命,世界石油产量出现了三次大的跨越。20世纪前50年里世界石油年产量从约1亿吨增长到约2亿吨;六七十年代,石油产量从约10亿吨提高到约20亿吨;8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迅猛发展,海洋石油开始大规模开采,1988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突破了30亿吨,1998年年产量突破了35亿吨,2008年年产量达到了39.3亿吨,世界突破40亿吨石油年产量大关指日可待。

高科技与石油石化行业的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石油石化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石油石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保产品不断出现。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得石油勘探开发向更多的新领域拓展,采收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非常规石油投入开发的进程明显加快。炼油化工领域也将加快开发生产工序少、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原料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环保的技术和工艺,顺应市场对轻质油品的需求增长加快和清洁燃料生产需求提高的趋势,炼油装置结构进一步调整,深加工能力及装置适应能力提高。

4.世界天然气发展将成为石油行业发展的亮点,非常规油气在全球石油产能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迄今为止,世界天然气利用主要集中在发电、工业和民用三大领域。随着人类对环保需求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未来天然气消费量的扩张速度要明显快于石油资源,天然气将成为世界石油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由于老油田开发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且新发现常规油气资源的难度日益加大,随着未来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逐步成熟,油砂、重油等非常规油气在全球石油产能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5.世界石化产业向中东和亚太转移

北美、欧洲和亚洲一直是世界石化市场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石化产业结构一直在发生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在高新技术化工领域的发展,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和中东地区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占世界石化市场的比重也因此逐渐下降;近年来,由于市场、贸易、油价等影响,特别是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在资源国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

一、国际石油贸易

石油进出口贸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在一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际石油进出口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近十几年来国际石油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国际石油进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以石油贸易及其产品为交换内容的跨国间的交换,其方式主要有现货贸易、期货贸易和易货贸易。

1.现货贸易

石油现货贸易是一种随同石油所有权的转移同时完成石油实体的交换与流通的交易方式,西北欧—地中海市场、北美—加勒比海市场、远东市场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

2.期货贸易

石油期货贸易是相对石油现货贸易而言的,是与现货市场相互影响的金融衍生品,分为场内与场外贸易。场内贸易是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进行石油标准合约的买卖;场外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期货交易所之外进行的石油期货交易。当前,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及新加坡石油交易所是世界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

3.易货贸易

2005年10月,世界首个石油易货市场在中国成功投入运行,成为与石油现货贸易、期货贸易并列的第三大石油贸易方式。它是由中国海南南洋浦易货交易所组建的一个石油易货贸易中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石油贸易模式,主要通过“工程贸易”、“石油易货”两种方式进行贸易。石油买方可以通过等价的货物换卖方的油气产品,具有建设资质的企业也可以在交易市场寻找引资开发油气公司的公司或者国家,而对方来支付油气建设费用。

当前,中国石油易货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建立了中—俄、中—泰间的石油易货贸易合作关系,而且也在美国、俄罗斯、泰国及中国香港、北京等地建立了运营中心(杨志等人,2009)。

二、全球石油贸易发展变化

1.全球石油贸易历史变革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全球石油工业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周围地区,由美国垄断、控制石油的生产、消费与销售。直到20世纪40年代,东半球的石油资源供应仍然大部分依赖于西半球,以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等为主要石油资源供应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中东、苏联等众多大型油田的逐渐发现并投入开发,全球石油工业重心逐渐转移到中东地区。由于中东石油产量“神速”增加,并向西欧和日本大量出口,苏联的石油资源也大量供应东欧各国,而西半球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在1948年以后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从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大量进口石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但是,美国依然充当长期垄断、控制全球石油的生产的角色,并长期廉价地侵占和消费,直到1973年中东战争后石油资源国的逐渐觉醒。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贸易重心开始转向中东地区,其出口量曾经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60%(目前约占50%)。70年代以后,非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石油出口地区,随后东南亚、英国、挪威都有原油出口,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出口地域结构。

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贸易量在15亿~18亿吨。1979~1980年的能源危机,造成了一定的石油贸易市场萎缩,直到1986年以后世界石油贸易才又呈现上升的趋势(林伯强等人,2007)。

2.1980~2008年的全球石油贸易发展

1980~2008年全球石油资源进出口贸易额呈现一个阶段的波动起伏状态(见图2-21)。造成上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1980~1986年两伊战争导致的全球能源危机,造成了全球石油贸易额快速下降,1986~1991年全球经济开始稳步复苏,但局部地区“偶发”事件不断发生,石油贸易额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1992年以来,全球石油贸易额总体还是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其中,2004~2007年呈现快速上升的特点。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了2008年全球石油进出口总额又呈现下降态势。

图2-21 1980~2008年全球石油进出口状况统计图[12]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综合分析近30年来的全球石油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可以发现全球石油贸易与全球经济形势是密切关联的。

从全球石油进出口贸易区域来看,1980~2008年美国、欧洲及部分亚太国家是全球石油净进口地区,尤其是美国、欧洲占据了全球石油进口的绝大部分份额;中东、非洲、前苏联、中南美是全球石油资源净出口地区,其中,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资源最大出口地区。

三、全球石油进出口贸易区域结构

目前,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求进口石油,因此全球石油贸易的覆盖面非常大,但从石油供需的大格局来看,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1980年以来,美国、欧洲等传统石油消费“大户”的净进口量保持相对稳定,并有少许的下降发展趋势,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的石油净进口量快速上升,尤其是最近几年亚太地区的全球石油进口额有占据全球石油贸易“半壁江山”的可能。

从全球石油资源出口状况来看,1980年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石油净出口的主力军,苏联、非洲、中南美等地区在全球石油资源供应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而且其石油净出口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在2008年全球石油资源进出口总量中,美国、欧洲占据了全球石油进口的57%的份额,中东和前苏联分别占据了全球石油总出口额的50%和17.7%(见图2-22和图2-23)。

图2-22 2008年全球主要原油贸易区净进出口图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图2-23 2008年全球主要成品油贸易区净进出口图

资料来源: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将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盈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新经济体快速崛起,亚太地区(含日本)的进口石油份额和比重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短期内以中东、前苏联的“油源”供应欧美消费的格局不会马上改变。

四、全球石油贸易海上运输通道

全球石油贸易严重依赖于海上运输通道,在全球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中,也有国家通过控制国际石油运输通道以控制全球石油供给。因此为了保障石油能源的安全供给,很多石油消费大国正在筹备构建新的运输通道以避开风险,如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我国进口中东、非洲石油的主要通道,但因为中东地区战争多,恐怖分子活动活跃,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这些海上石油贸易通道很容易遭受意外风险而被切断,中国正在筹备构建避开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国际石油运输通道以保障海湾石油的安全进口(见图2-24)。

图2-24 影响全球石油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

资料来源:朱春湖:《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影响全球石油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有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六大通道,这六大通道连接着主要石油产地和主要石油消费国。

五、全球石油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全球石油贸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3]

1.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将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盈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石油贸易方式不断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演变

石油贸易的多样化、体系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功能化日益突出,形成了包括现货合同、远期合同、中长期合同等在内的体系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石油纸货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石油期货在整个石油市场交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套利交易、现金交割及期货转现货、期货转掉期和差价合约等新的衍生工具在石油交易活动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3.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

为了减小和规避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给全球石油贸易带来的交易不确定性,在全球国际石油贸易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世界石油市场贸易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中远期市场和规避风险能力更强的石油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全球石油贸易市场体系。

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1]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资料,截至2009年7月,利比亚拥有探明石油储量437亿桶,比2008年时的424.6亿桶增加了12亿桶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分别拥有探明石油储量362亿桶、122亿桶、90亿桶和50亿桶。

[2]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的简称,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2个成员国,土库曼斯坦和格鲁吉亚先后退出后,独联体有10个成员国,但本书统计分析还是包括12个国家,本书除第二章个别统计资料把它归结到欧洲地区之外,都是单独进行分析的。

[3]SEC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英文缩写。

[4]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是美国国会设立的能源统计机构,创建于1977年,隶属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的宗旨是通过提供有关能源政策的信息及能源预测和分析,提升决策理性和市场成效,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能源政策的认知程度。EIA是美国的能源数据及其分析预测的主要信息来源。根据法律规定,EIA进行独立的信息报道,不受政府的影响,其年出版物为《IEO》。

[5]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8(London,UK,June 2008),http://www.bp.com.

[6]“Worldwide Look at Reserves and Production”,Oil &Gas Journal,Vol.105,No.48,这与BP2009年统计报告的185.02万亿立方米有较大出入。

[7]这15个国家前13位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规模很大,尽管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只分别排在世界第17位和第26位,但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天然气重要合作国家,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产业发达,近些年,中国石油企业与澳大利亚天然气领域合作力度很大,因此属本书重点关注的范围。

[8]储采年限是油气储采比的另外一种称呼,含义上与储采比一样。

[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8(London,UK,June 2008),http://www.bp.com.

[10]牛海荣:《北冰洋油气资源引发群雄逐鹿》,世界石油网(http://www.worldoilweb.com),2009年11月4日。

[11]《全球石油化工发展呈5大特征》,中国环氧网,2007年12月27日。

[12]对一些国家或地区存在石油进口和出口情况时,折算成石油净进口量,即净进口量=总进口量-出口量。另外,由于一些国家缺乏石油出口的数据,就出现图中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现象。

[13]《全球石油贸易走向及我国的策略》,中国投资咨询网(http://www.bokee.net/company/weblog_viewEntry/1484557.html),2008年3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