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亚研究所基地工作简报

南亚研究所基地工作简报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组持续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2011年度持续编撰资料汇编《藏事月报》12期,本季度又继续编撰3期,每期两万余字,总字数已达55万。目前,这5个项目均进展顺利。黄云松老师的四川大学2008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与南亚在自然灾害预防与救援领域的合作前景”,陈小萍老师的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印巴三角关系研究”等均已结项。

南亚研究所基地工作简报

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2012年工作简报(第1期)

在2012年第一季度,经过全所人员的辛勤工作,我所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术研究

1、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09年,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申报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五十年‘藏独’海外活动特点、走向和对策研究”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严格评审获得立项。课题组随后组织专家多次赴尼泊尔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加德满都参加了学术会议,会见了社会各界人士,根据赴尼调研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系列内部咨询报告并报送国家相关部门。

课题组持续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2011年度持续编撰资料汇编《藏事月报》12期,本季度又继续编撰3期,每期两万余字,总字数已达55万。《藏事月报》分赠相关部门,获得较好反响。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展顺利

我所张力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印关系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和戴永红教授承担的《中印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与我国的对策研究》进展顺利。

3、基地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我所在研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印度教民族主义研究”,“南亚的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研究”、“中国与南亚各国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研究”、“南亚国家能源、资源与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文化视野下的中印关系研究”等项目正在研究之中。

本年度我所又成功申报两个基地重大项目,即“印度经济发展前景研究”和“后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研究”。

4、教育部一般项目

我所近年连续获得4个教育部一般项目,分别是张立老师的《印度经济崛起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获批准为规划项目,欧东明老师的《印度政教关系模式研究 》获批准为规划项目,黄云松老师的《在印流亡藏人之“难民地位”研究》获批准为青年项目,黄正多老师的“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研究”获批为教育部西部项目。目前,这4个项目正在紧张的研究之中。

5、其他项目

已有的5个“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进展顺利

基地李涛教授申报的“亲历印度——中国学者赴印度田野考察报告”获批为“走出去”项目,其成果(即同名专著)将获资助在海外出版。基地尹锡南副教授、张伟教授分别申报的“印度的中国学研究:1900——2010”、“中印土地制度与城市化比较研究”均获批为学科交叉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杨文武教授申报项目获批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戴永红副教授申报的“中国(四川-西藏)与南亚国家次区域合作——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应对策略”获批为学科交叉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目前,这5个项目均进展顺利。

校内项目进展顺利

目前基地还承担有多个校内项目。张伟教授的四川大学2008年度校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处于紧张研究阶段。黄云松老师的四川大学2008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与南亚在自然灾害预防与救援领域的合作前景”,陈小萍老师的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印巴三角关系研究”等均已结项。

“成都市拓展南亚市场课题研究”横向项目

基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成都市商务局组织的“成都市拓展南亚市场课题研究”横向项目招标,并一举中标。目前,该项目正组织研究力量,密集开展相关调研,已提交多份研究报告

二、人才培养

今年第一季度,我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学校制定的分数线,我所将安排合格考生参加复试。

我所通过科学研究、出国访问和学术交流等各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基地现有3名研究人员分别在美国、德国、印度访学。

根据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的协议,我所若干研究人员即将受“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以访问学者或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国外进行为期3-12个月的研修活动。

三、学术交流

1、接待国内外学者和官员访问

我所学者会见俄罗斯国立乌拉尔大学代表团

2月28日,由副校长谢尔盖·克尼亚泽夫博士(Knyazev Sergey),社会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瓦西里·米哈伊连科博士(Mikhaylenko Valeriy)和人文艺术学院语文系主任瓦西里·古多夫博士(Gudov Valery)组成的俄罗斯国立乌拉尔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会见了代表团,并就两校合作事宜进行了会谈。

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党支部书记宋志辉副教授会见了俄方代表团,并与其就交流合作事宜进行了研讨。

国家开发银行代表团访问我所并洽谈合作事宜

2月28日,由规划局国际一处处长于茜带领的国家开发银行代表团一行三人来访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文富德教授、支部书记宋志辉副教授、戴永红副教授、黄正多副教授、李建军老师、曾祥裕老师等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与来宾在文科楼524会议室举行座谈。

李涛教授首先从历史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我所简况。双方探讨了南亚经济发展前景、中尼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就信息资料合作交换了意见,并研讨了其他合作的可能性。

会谈结束后,李涛教授陪同来宾参观了南亚所资料室,并向其赠送了图书资料。

巴基斯坦国防大学学者在我所作专题演讲

3月6日上午,应中国西部与南亚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巴基斯坦国防大学(Pakistan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研究员H. 汗(Mr. H. Khan)在我所文科楼454会议室作了题为“巴美关系现状及展望”的专题演讲。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宋志辉书记、黄云松老师、陈小萍老师、王娟娟老师、曾祥裕老师、李建军老师,我所硕士研究生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等40多人聆听了此次专题演讲。专题演讲由中国西部与南亚合作发展研究中心谢代刚主任主持。

H. 汗研究员首先回顾了巴美关系发展史;然后分析了近年来巴美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如本·拉登被击毙、美无人机进入巴基斯坦袭击、巴边境哨所遇袭等事件对巴美关系的影响;随后阐述了巴美关系的现状,巴美关系的困境,巴美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作用,伊朗核危机对巴美关系以及南亚地区的影响,大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在南亚地区中的角色和作用;最后展望了巴美关系的前景。

专题演讲结束后,来宾就师生关心和感兴趣的提问做了详细解答和交流。

美国学者访问我所并与我所学者座谈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费得霍斯教授(Anne Feldhaus)和麦金农教授(Steven MacKinnon)于2012年3月6日来访我所。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尹锡南副教授等接待了来宾。李涛教授陪同来宾参观了南亚所办公区和资料室。

宾主双方在文科楼524会议室举行了会谈。李涛教授从历史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南亚所简况。双方围绕中印文化交流、中印教育交流、抗战时期及五十年代的中印关系等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流了意见,并探讨了联合研究、资料交流等合作方式。

美国学者麦金农教授在我所举办学术讲座

3月20日上午,我所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麦金农(Stephen R. MacKinnon)教授在文科楼454会议室作了题为“MISSED OPPORTUNITIES: INDIA, CHINA, AND CHEN HANSHENG陈翰苼(1897-2004)”的专题讲座。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费得霍斯教授(Anne Feldhaus)、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尹锡南副教授、陈小萍老师、曾祥裕老师、李建军老师,我所硕士研究生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等30多人聆听了此次专题讲座。讲座由李涛教授主持。

麦金农教授回顾了近代中印关系发展的历程;图文并茂的介绍了1944-1946年,陈翰笙在印度生活的两年间从访问学者到研究印度政治经济的学者再到英国政府的中国顾问的经历;分析了1951年陈翰笙返回中国后,在中印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专题讲座的最后,麦金农教授就师生关心和感兴趣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

2、学术出访

尹锡南副教授在奥利萨邦主持印度青年学者论坛

2012年1月1日至3日,应印度中国研究所主席、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M.莫汉迪(Manoranjan Mohanty)先生、尼赫鲁大学中文教授邵葆丽(Sabaree Mitra)女士的邀请和委托,尹锡南副教授赴印度奥利萨邦的国立礼仪学校(National School of Decency)参加全印青年大会,并与其他印度学者一道主持了印度青年学者论坛。此次青年论坛参加者包括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印度著名高校的博士候选人或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主题为“Moral Education and Corruption”。

尹锡南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即席演讲。他首先对莫汉迪先生等人的邀请表示感谢。然后,他简单地回顾了历史悠久的中印文化交流,并对泰戈尔人类文明观的当代意义做了阐释。他还对中国的梵语文学和梵语诗学翻译研究、梵语人才的培养等作了简单的介绍。他认为,当前发展健康友好的中印关系,离不开中印青年间的亲密交流。如果有更多的印度青年和中国青年到对方国家访学,这对增进中印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非常有益。(www.xing528.com)

会议间隙,尹锡南还接受了德里国立电视台(Doordarshan National Television Station of Delhi)和奥利萨当地媒体的采访。他再次强调增强两国青年间的交流对于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

尹锡南还与其他与会学者一道,观看了国立礼仪学校的学生为来宾们表演的非常精彩的民族舞蹈和音乐节目。 

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印度“2012年伙伴关系峰会”

2012年1月10至14日,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应印度工业联合会(CII)邀请赴印度海德拉巴参加由印度工业联合会、印度工业部、安德拉邦联合举办的“2012年伙伴关系峰会——新时代的创新伙伴关系”(Partnership Summit 2012------New Age Innovation Partnerships),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印度各地1200多名商界、政界、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其中包括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印度尼西亚商贸部长、阿富汗财政部长、斯里兰卡工商部长、美国参议员、印度工商纺织业部长、安德拉邦首席部长等。会议分成印-美、印-非、印-中等7个论坛,我所李涛教授在“中印新动力”论坛上作了“中印发展新动力——四川在中印区域合作中的作用”(Sichuan's Unique Role in Sino-Indian Regional Cooperation)的发言。

尹锡南副教授在加尔各答参加《泰戈尔与中国》新书发行式

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及其下属的泰戈尔研究中心(Rabindranath Tagore Centre)邀请,2012年1月11日至12日,尹锡南副教授代表中国学者赴加尔各答参加《泰戈尔与中国》一书发行式,并与印度著名比较文学学者A. 德武(Amiya Dev)教授和S.马宗达(Swapan Majumdar)教授等人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德武先生回顾了该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诞生过程,并深情地回忆起泰戈尔和谭云山、徐志摩等中国朋友的亲切交往,还论及泰戈尔在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复杂接受。马宗达先生对泰戈尔的中国文化观作了点评。尹锡南由泰戈尔强调文明交往对话的思想出发,强调当前加强中印青年交流的重要现实意义。

《泰戈尔与中国》一书由北京大学的王邦维、魏丽明、印度学者A.德武和华裔学者谭中等四人联合主编,该书中文版此前已经在中国大陆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英文版则于2011年在新德里的Sage Publications出版发行。该书英文版收录了三位中国学者即王邦维、魏丽明和曾琼的论文,其余论文为A.德武、谭中、S.马宗达等人所撰。该书既是对泰戈尔与中国历史交往的深情回顾和学术评估,也是当代中印学术界合作交流成果的体现。

中国驻加尔各答领事馆总领事张利忠先生也受邀参加此次新书发行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泰戈尔与中国友人的亲切交往,介绍了泰戈尔在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和影响。

尹锡南副教授在国立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举办讲座并拜访印度文学院

2月3日,应位于新德里的国立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翻译研究学院院长、翻译理论家A.K.辛哈(Avadesh Kumar Singh)教授的邀请,尹锡南副教授在该校翻译研究学院举办了题为“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utra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的学术讲座。A.K.辛哈先生等该学院部分师生以及该校外语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G.桥杜里(G. Chaudhuri)教授出席讲座,并就讲座内容与尹锡南进行对话。

尹锡南副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溯了中国古代学者的印度佛经汉译史,涉及道安、鸠摩罗什(Kumarajiva)、玄奘、义净等人的翻译成就及玄奘等人的翻译理论。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中国高校目前的翻译研究现状,涉及到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译介学理论和王宁(清华大学)等人的翻译研究。第三部分涉及尹锡南关于梵语诗学著作和当代印度学者英文著述的译介的个人体验。辛哈先生等人对讲座内容给予了积极评价,学者们均对玄奘和鸠摩罗什等人在译介印度佛教经典中的卓越贡献表示钦敬,并对佛经的汉语翻译史和藏语翻译史与印度的翻译传统之间的差异表示关注。桥杜里先生对未来中印学术界加强古代名著翻译和翻译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寄予殷切厚望。

2月1日,尹锡南副教授拜访了位于新德里的深孚众望的科研机构即印度文学院(Sahitya Akademi),与该院负责人K.S.拉奥(K.S. Rao)先生和A.K.穆尔提(Agrahara Krishna Murthy)先生等进行了亲切交谈。尹锡南就中国的梵语经典翻译现状、印度当代英语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等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与之进行交流。穆尔提先生和拉奥先生愉快地接受了尹锡南翻译印度文学院出版的英文著作的请求。

尹锡南副教授访问印度高级研究院并参加中国留学生座谈会

2月16日,尹锡南副教授访问位于印度旅游胜地喜马偕尔邦西姆拉的印度高级研究院(Indian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该院负责人塔库尔(A.M. Thakur)先生等人热情接待了尹锡南,并与之就中印文化交流等诸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谈。尹锡南副教授还参观了该院历史悠久且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2月23日,尹锡南副教授还应邀参加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处主办的留学生座谈会。以副会长沈冰(原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主持人)女士为首的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前身为欧美同学会)代表一行10人亦应邀参与。全印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德里分会全体成员及海德拉巴分会代表、金奈(马德拉斯)分会代表共30余人。(该座谈会的详细报道可参参见http://www.chisa.edu.cn/news/syyw/201202/t20120227_369674.html)中国大使馆教育参赞黄志刚一秘在座谈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留印学生注册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在1600人左右,如加上短期进修生,人数在2000人左右。而同期来华印度留学生人数在2到3万左右。中国留学生主要以自费为主,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商业管理等方向。他们主要集中在海德拉巴、班加罗尔和新德里等地。

尹锡南副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他向各位参会人员介绍了自己此次留印的基本概况,并和大家交流了留学经验。他认为,语言是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鼓励大家在保障学业之余,学习一些基本的印度语言,与印度各阶层人民交朋友。与会留学生对此反响热烈。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四川大学的联合资助,尹锡南副教授再次留学印度(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的研修项目是《中国文化在印度:1900到现在》。至此,他已顺利完成此项目的资料收集和前期研究,并于近期回国。行前,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A.夏尔玛(Anita Sharma)女士向在该系留学的尹锡南副教授颁发了研修结业证书。

 张力教授与美国南亚问题资深专家讨论座谈

3月9日下午,张力教授受邀拜访美国知名南亚问题学者特丽斯塔·谢弗尔(Teresita Schaffer)、霍华德·谢弗尔(Howard Schaffer)夫妇,就美国的南亚战略、近期南亚安全局势、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阿富汗稳定、中印战略文化对比与对外政策等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特丽斯塔·谢弗尔曾担任美国驻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大使馆政务参赞,美驻斯里兰卡大使、美国务院南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美国外交学会董事局成员、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现为美国际战略中心南亚项目主任和美国际战略咨询公司“McLarty Associates”高级顾问。其研究领域涉及南亚的政治、经济、安全与冲突管理,近著包括《巴基斯坦-美国谈判:险象环生》(How Pakistan Negotiat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Riding the Roller Coaster)和《巴基斯坦前景与美国的政策选择》(Pakistan’s Future and U.S. Policy Options)。霍华德·谢弗尔曾担任美国驻印度、巴基斯坦使馆公使衔参赞、美驻孟加拉国大使、美国务院南亚问题副助理国务卿,现为乔治敦大学外交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和终身教授。其近著包括《受局限的影响:美国在克什米尔的作用》(The Limits of Influence: America’s Role in Kashmir)。夫妇俩合著的《21世纪的印度与美国:重建伙伴关系》(India and the U.S. in the 21st Century: Reinventing Partnership)于2009年出版,被评论界誉为分析当代美印关系及其前景的代表性著作,对现今美国的南亚决策有重要影响。谢弗尔夫妇长期供职于美国外交机构和智库,有丰富的南亚事务经验,有关美南亚外交与安全的著述甚多,长期跻身美国的主要南亚问题专家之列。

张力教授在美国史汀生中心举办学术讲座

3月12日下午,张力教授受邀在史汀生中心举办学术讲座,讲授专题为“可塑的中国南亚战略”(China’s Malleable South Asia Strategy)。讲座由史汀生中心联合主席、美国知名军控与南亚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克瑞庞(Michael Krepon)教授主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史汀生中心、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等美国智库机构的学者和官员出席了讲座。在发言中,张力分析了中国对南亚安全现状的认知、中国南亚战略的基本特征、中印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当前中巴关系、阿富汗局势走向、中美两国在南亚的利益与政策异同等问题。

张力在论文发言中认为,尽管中国强调奉行平衡的南亚政策和发展与印巴两国的友好关系,但中印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竞争和潜在冲突,双方应降低对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期望,而应寻求通过务实的政策实现双边关系的稳定和有效管理;中国和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反恐角色和作用的评价存在反差,但中美在控制南亚冲突与稳定阿富汗等地区安全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未来南亚地区安全结构中存在合作潜力和互补性;中国将继续扩大在南亚地区和印度洋的战略存在,并将在解决阿富汗冲突的过程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论文发言结束后,美著名南亚与国际战略学者斯提芬·科恩(Stephen Cohen)、迈克·克瑞庞作了针对性评论,与会学者并就中国管理南亚安全的兴趣与可行性、中巴关系性质、中美协调努力促进南亚和平与解决阿富汗危机的可能性和机会等问题提问,张力和与会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坦率深入的交流。

3、参加学术会议

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国际山地中心发展规划咨询会

2012年2月11日,“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发展规划咨询会”在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召开。ICIMOD、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CNICIMOD)等单位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ICIMOD水与灾害管理部门主任欧阳华博士主持。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在会上致辞,对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新一届主任David Molden博士等人员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愿与ICIMOD继续开展更为有效、深入的国际合作。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韦方强就成都山地所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科研机构设置以及“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等内容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David Molden博士重点介绍了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发展战略以及未来五年中期发展规划等情况。

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在会上向与会代表从历史沿革、科研发展、教学成果和资料建设等方面对我所作了介绍,并根据山地中心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在交叉学科、国际青年人才(特别是学生)培养上的合作构想。

四、信息资料建设

图书资料

我所新购的一千余册外文图书已大部分验收完毕,正在制订新的图书管理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我所中外文图书的编目工作已经启动,完成后将建成南亚所图书资料书目系统,极大地方便图书资料查阅与信息化管理。

刊物建设

基地全力加强学术刊物《南亚研究季刊》的质量建设,并成功继续获评为CSSCI来源期刊,排名提前5名。

以及已启动南亚研究大型动态资料集《南亚月报》的编撰工作,从2011年底开始,至本基地末已连续编撰4期。《南亚月报》将分赠南亚研究部分、企事业单位等参考,并将与基地数据库建设有机结合,相互推动。

网站建设

建立和维护了以我所命名的独立网站,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网络进行完善。进一步完善英文网站,大幅增加英文稿件,力争做到重要信息中英文同步发布,扩大国际影响力。新开辟“南亚论坛”板块,及时发布学术讲座信息。全面提高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推动网站向学术网站转型。

数据库建设

基地将全面整合已有的4个数据库即“南亚研究季刊数据库”、“南亚所师生研究成果数据库”、“国际关系研究期刊数据库”、“国际关系及南亚研究图书资料库”,结合对南亚8国现状的紧密跟踪,打造涵盖南亚8国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对外关系各方面最新动态的开放型数据库,争取将这一数据库对国内南亚研究机构和人员全面或部分开放,推动国内各相关单位南亚研究全面发展。

五、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方面,我所根据“传统与现实”并重的方针,强调科研成果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和转化,每年要向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社会成果。

2012年第一季度,基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基地承担的“成都市拓展南亚市场课题研究”横向项目招标,密集开展相关调研,已提交多份研究报告。

基地积极向教育部《专家建议》等载体投稿,至本季度末已投稿3篇,获采纳1篇。

六、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

我所在研究所下设立了南亚经济发展研究室、南亚外交与安全研究室、南亚社会与文化研究室、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研究室等4个研究室和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南亚与中国西部发展合作研究中心、中国藏区与南亚研究中心以及信息资料中心,逐步形成以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学术带头人带动中青年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机制。

基地十二五规划顺利推进

根据教育部对基地建设的要求,我所认真制定了“基地整改方案”及“基地建设十二五规划”。基地认真总结经验、凝聚智慧、追踪学科前沿、研究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制定了一份反映国内南亚研究最高水平,密切服务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十二五规划”。目前基地正按照规划开展各项工作。

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

我所进一步加强了科研环境和规章制度建设,正根据学校新制定的“刊物分级方案”和“科研工作量考核方案”,系统、全面地修订我所的“科研奖励办法”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逐步改善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充分调动全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良好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