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理论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安蒂思·潘罗斯(Penrose)提出的。她于1959年出版的《企业增长理论》一书,是一部继承了熊彼特传统理论,从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动态活动来分析企业行为的经济学著作。
潘罗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管理组织,同时也是人力、物力资源的集合,企业内部的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潘罗斯通过建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正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潘罗斯指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因此,她深入分析了作为企业成长基础的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突出特征和功能,并把资源和能力作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潘罗斯对资源和服务的概念区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服务只能产生于对资源的使用过程,所以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生产性服务就必然是独特的或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如她自己所说:“现存的管理人员提供从企业之外新雇用来的人员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构成了除了他们自己的行动所无法扩张的行政管理组织,而且也是因为他们从在企业内部一起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对他们与之相连的特定群体的工作提供有独特价值的服务。”
虽然潘罗斯没有在书中使用能力的概念,但她的服务概念主要是指企业管理活动的服务,所以“服务”与“能力”的概念有相通之处。事实上,潘罗斯的服务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能力概念的早期表述。潘罗斯认为,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源所产生的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所以企业的成长并非由市场的均衡力量所决定,而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独特力量(即由使用资源所产生的服务或能力)所推动,而无论所有企业是否面临着同样的市场条件。
潘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对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依靠的是内在动力,即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这里讲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小微企业必须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抗击竞争对手“挤压”的能力,把握环境机遇,力争以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二、企业性质理论
企业性质是指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而区别于其他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传统经济学把企业看做是劳动分工的产物,或是负责生产要素投入产生的一个组织。现代经济学侧重于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企业产生的原因、性质、存在的依据和企业的边界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这里集中了一些经济学家对企业及其性质的阐述,以便于我们分析比较。
(一)马克思对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契约性质的阐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特别是对分工、协作、大机器生产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如何转化为资本生产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的存在取决于协作关系,而企业的规模决定于生产的技术条件。马克思还对企业的契约性质进行了探讨,认为雇佣的契约是劳动力的买卖,是劳动力的等价交换。
马克思阐述了协作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是这种协作关系使企业的存在成为必要;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企业规模与生产力之间有着一种函数关系。马克思还抓住了资本主义所有制这个根本范畴来讨论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分析了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下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亚当·斯密对企业存在原因和企业规模的解释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的研究视角集中在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好处上。他认为,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而分工会形成各种工序、各种工种,它们只有协调起来才会形成产品,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组织来协调,企业就此应运而生了。企业规模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需要量增大,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这样企业的规模也就扩大了。
亚当·斯密的贡献在于他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产生和企业规模扩大的原因,但没有指出企业产生和企业边界的其他决定因素。
(三)科斯对企业性质的探讨
科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和交易费用概念对企业性质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包括收集交易信息、谈判及履行合约所需的监督而支付的成本。科斯的观点概括起来有四点:①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的交易机制;②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基本理由在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③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企业的边界是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④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与市场的交易费用的差异。
科斯的关于企业性质的研究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先河。自此以后,经济学的视野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企业理论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四)威廉姆森对科斯企业性质理论的补充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起因和性质进行了说明,他提出交易费用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信息获得和传递过程。他认为,交易费用的发生、影响和扩展已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先声夺人。组织经济活动而不计交易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都存在两种费用,即生产费用和组织管理费用,市场机制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占有优势,市场可以限制官僚性扭曲,也就是能降低管理成本。而企业则拥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理手段,企业在保持契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方面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都是以节约成本为目的。
威廉姆森提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比市场机制更具有治理、控制手段,能够解决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的问题。这也弥补了科斯对企业性质研究的不足。
(五)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对企业产生原因的论证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单个的私产所有者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必须进行合作生产。如果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他们分别进行生产所得出的产出之和,个人私产所有者就会利用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但是合作生产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如何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进行计量。这里就需要有专门的监督者对合作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当然监督者需拥有剩余索取权。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观点,其实只是把科斯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或者说二者各自有所侧重。
企业性质理论对我们分析研究小微企业的建立、成长和规模扩大,小微企业生产要素和生产经营过程的合理组织,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节约,探讨小微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的形成和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新时期研究如何促进小微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以及探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定位和服务方式选择等问题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葛瑞纳(Larry E.Greiner)在其《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并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创业阶段、集成阶段、规范化与控制阶段、衰亡阶段。1983年,美国的奎因(Robert E.Quinn)和卡梅隆(Kim Cameron)把企业的生命周期简化为四个阶段:即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是一个由非正式到正式、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幼稚到成熟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是:
1.创业阶段
创办之初,企业是小规模的、非官僚制和非规范化的。企业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产品能否打开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生存以及单一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上。创业局面打开后,随着企业的成长,工作重心开始由创业特征转向管理特征,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就必然会产生调整组织结构和更换高层管理者的压力。
2.集合阶段
这时企业处在发展的成长期。更换了高层主管后,企业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员工不断受到激励之后也开始与企业的使命保持一致,企业组织和管理体系已建立并也开始程序化工作,但组织结构仍然欠规范、欠合理。高层管理者习惯于集权指挥式管理,迟迟不肯放权。此时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使基层、中层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何在放权之后协调和控制好各部门的工作。
3.规范化阶段
企业通过分权得以克服自主危机而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随着企业高速成长,事业领域不断拓宽,企业可能会大量增加人员,并通过构建清晰的层级制和专业化分工开展程序化、规范化工作。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内部的稳定性和扩大市场。高度的分权和管理层次的增多,又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得各部门的经营活动难以控制。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懂得通过授权调动各层级管理者的积极性,还要能够不失控制。
4.精细化阶段
成熟期企业的突出表现就是创新精神的衰减,但环境机遇和威胁却对庞大的成熟期企业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这时,企业管理者可以尝试跨越部门界限组建团队来提高组织的效率,以阻止企业运行步入僵化和进一步的官僚化。如果绩效仍不明显,就必须考虑实施组织变革包括更换高层管理者以重塑企业形象,否则就无法阻止企业的衰亡。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能较为合理地描述企业存续时间及其存续时间内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过程并能诊断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壮大的过程,研究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小微企业抓住环境机遇,克服环境威胁,在竞争中生存和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核心能力理论(www.xing528.com)
核心能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5—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首先提出来的。
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容
1.企业的人力资本
这里讲的人力资本不是一两个对企业有用的人,而是一支团队,一支有着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设计一种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结合的机制。
2.企业的核心技术
企业能否做到长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专利产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
3.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也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给公众留下的印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是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网络和营销技术
营销网络,是促使商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营销技术是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市场的竞争,拥有可靠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技术,是企业增强其核心能力的保证。
5.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应用知识和人的智力,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增强创新能力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6.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7.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形式为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核心能力与小微企业的发展
核心能力是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小微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那么,如何培育和增强小微企业的核心能力呢?一是要实施制度创新。个私经济、民营经济天然是一种市场经济,但我国小微企业管理制度普遍落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随着小微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观上要求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选择制度创新的模式,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小微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二是实施管理创新。在科技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微企业的兴衰,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它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缺少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现场管理和生产秩序尚不规范,这些都成为企业增强核心能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瓶颈”。所以,扎实地推进小微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是增强小微企业实力不可逾越的重要一环。三是实施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小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根本的举措,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生存的压力和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又迫使小微企业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否则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四是实施营销手段创新。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小微企业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研究,重视市场营销工作,创新营销手段,培训市场营销人员。同时,把握时机,开拓市场,勇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五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当前市场竞争条件下,小微企业应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设计出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小微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打造积蓄力量。
五、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对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正确理解、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小微企业不仅要努力做大,更要追求科技含量的提升;要求小微企业必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信用水平、企业文化水平;努力实现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产权制度等的全方位创新。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小微企业在选择投资、开发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从源头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小微企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在生产中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防止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现象发生;以人为本,要求小微企业自觉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小微企业实施制度创新注入了活力。小微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走管理制度创新之路,清除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制度障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改变单一的家族式管理,积极引进适合本企业的高效、开放的科学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内部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小微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机制,从不同角度关心员工的发展和成长,给员工以安全感、荣誉感、归宿感,从而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小微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素质的增强探明了路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小微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要求小微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比较而言,小微企业在诚信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小微企业的群体形象受到影响。小微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能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诚信兴企的理念,通过提升信用等级,塑造自己良好的外部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科学发展观理论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主的综合素质。企业主对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小微企业决策者整体素质不高,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运作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小微企业决策者的培训,增强其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克服决策中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领导企业走向长期健康发展之路,使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