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晋剧各板式过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探讨了晋剧唱腔内部结构及起板的“源”与“流”问题之后,我们一起来分析晋剧各板式过门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晋剧【夹板】作为“原板”的意义被我们所肯定的话,那么,【夹板】的过门也一定具有“原”或“源”的意义。带着这样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谱例。
例3-3-22: 晋剧【夹板】“1”字上句字过门
例3-3-23: 晋剧【四股眼】上句子“1”字过门
很显然,【夹板】的这个过门通过衍展之后,变为【四股眼】的过门,两者之间的旋律非常接近,所不同的只是快一倍或慢一倍的节奏和速度的关系。这充分表明,各板式的过门之间也存在“源”与“流”的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1)衍展
通过前例的对比,可以肯定地做出回答的是:【夹板】通过衍展手法演变成了【四股眼】的过门。我们把两者的落音相同的上句本句子过门分组进行比较。
例3-3-24: 【夹板】、【四股眼】上句本句子“2”字过门比较
例3-3-25: 【夹板】、【四股眼】上句本句子“3”字过门比较
例3-3-26: 【夹板】、【四股眼】上句本句子“4”字过门比较
例3-3-27: 【夹板】、【四股眼】上句本句子“6”字过门比较
例3-3-28: 【夹板】、【四股眼】上句本句子“7”字过门比较
以上五组谱例均显示出,这两种板式上句本句子过门之间的旋法特征非常
相近,此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内在关联性非常强。
我们再看下句子过门。
例3-3-29: 【夹板】、【四股眼】下句子“5”字过门比较
我们这里列举了一组由河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1956年编导的《晋剧唱腔选集》中记载的【夹板】和【四股眼】的下句子过门。从这一组过门对此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衍展关系。
例3-3-30: 【夹板】、【四股眼】下句子“5”字过门比较
在这一组谱例中,【夹板】的过门为河北省版《晋剧唱腔选集》中的过门,【四股眼】过门为晋剧近年来常用的过门。两者的衍展关系仍然明晰可见。
例3-3-31: 【夹板】、【四股眼】下句子“5”字过门比较
这是一组现今常用的过门。过门的前半部分尚可看出两者的衍展关系,而后半部分则有些勉强,原因何在呢?我想,这可能与历史的进步和旋律的发展有关。较早时期的过门形态还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原始印记并未完全褪去,尚能从中寻得一些发展轨迹。到如今,旋律的发展和走向呈多元性、丰富性状态,原始的印记将几乎消失殆尽,逐渐地,我们便很难理出其发展脉络。若干年后,也许会变得更加面目全非,好像两者之间毫无瓜葛。
(2)紧缩
以【夹板】过门为“源”进行旋律紧缩性变化,便可形成【二性】的过门。这一观点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
作者在张沛、郭少仙搜集整理的《晋剧音乐》第286页看到了一个【夹板】“5”字过门,如下:
例3-3-32: 【夹板】上句帽子“5”字过门(www.xing528.com)
把这个过门进行紧缩,便可形成下面的过门:
例3-3-33:
但这个过门不是晋剧【二性】的过门,仅可作为【夹板】过门的紧缩形态来看。作者在河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编印的《晋剧唱腔选集》第39页看到了与此非常接近的【二性】过门(以下简称“河北版”过门),如下:
例3-3-34: 【二性】“5”字过门
把这个过门与例3-3-32的过门放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一目了然。对比如下:
例3-3-35: 【夹板】与【二性】“5”字过门对比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是较早时期的过门,越能寻得过门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张沛、郭少仙搜集整理的《晋剧音乐》中我们找到了如下一组过门。
例3-3-36: 【夹板】与【二性】“5”字过门对比
这是【夹板】下句子过门与【二性】下句子过门的对比。【夹板】过门中带有“▼”的音符便是【二性】过门的旋律。两者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
以上为“5”字过门的情况。我们接着看“1”字过门的情况。
例3-3-37: 【夹板】、【二性】上句子“1”字过门比较
这是现代版的一组过门。一眼看去,这一组过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我们恐怕还得从早期的过门中寻求答案。在张沛、郭少仙搜集整理的《晋剧音乐》第298页,作者找到了一个【夹板】“1”字过门,如下:
例3-3-38: 【夹板】上句子“1”字过门
我们把这个过门和【二性】过门放在一起进行比对,看看情况如何。
例3-3-39: 【夹板】、【二性】上句子“1”字过门比较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很密切。我们把其中的【二性】过门替换为“河北版”的过门,看看情况如何。
例3-3-40: 【夹板】、【二性】上句子“1”字过门比较
这一组的逻辑关系似乎比前面的要强一些,但后两小节的旋律并不相近,特别是结尾处一个是下行旋律,一个是上行旋律。原因何在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把“河北版”的【二性】所有过门都列出来,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
例3-3-41: “河北版”【二性】过门
在以上的七个过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每个过门的第一小节旋律和第三小节的旋律完全一样;第(1)至第(4)个过门的第二小节旋律完全一样;第(6)和第(7)个过门的第二小节的旋律也完全一样;第(5)个过门的第二小节旋律稍有变化,可能原本这里也是“6765”的旋律,但由于后面出现了“5”字,所以,为了演奏上的流畅,这里便改为“6767”。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例3-3-40中【二性】过门的第二小节原本也是“6765”的旋律,也是由于后面出现了“5”字,所以,改为“6767”了。表述到此,例3-3-40中第二小节的疑问解决了,接下来是最后一小节的问题,即一个为下行旋律,一个为上行旋律的问题。原因何在呢?原来,晋剧【二性】“1”字过门里也有下行的旋律:
这个过门若套用河北版的过门形态,就成为:
把这个过门带入到例3-3-40中,两者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如下: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我们的例证表述的是上句子,即【夹板】和【二性】的谱例都是上句子的,而这个【二性】过门是晋剧的下句子“1”字过门。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我想,这其中一定蕴含了晋剧前辈们对【二性】过门的不同理解和认定。他们一定认为【二性】的上下句“1”字过门应该有区别,于是把上句子过门改为上行旋律,如例3-3-40中的【二性】过门。把【夹板】紧缩成为【二性】的下行过门作为下句子过门来使用。于是形成了今天晋剧的两个【二性】“1”字过门状况。应该说,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同时也解决了我们对“1”字过门的疑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