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军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传统的协同性联合作战相比,具有很多新特点。不论是从联合作战的范围、程度、能力还是层次上来看,联合作战的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内容也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具有层次感。近些年,针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缺乏的问题,军委、总部采取措施,加大了院校培养的力度,成果明显。但是我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由于起步较晚,培养机制不完善,存在着重复施力,交叉培训的现象;或者部分军事人才培养的路径不明确,对培养目标和培养着力点的认识存在缺陷。然而在这些问题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关系我军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问题。
培养“技指合一”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与培养“联合作战人才”在认识上存在缺陷。“技指合一”的军事训练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的军事人才培养思想,战略意义重大,它与军事技术发展和军事教育训练演进的规律相吻合。但是,从“技指合一”的产生原因来说,正是为了应对未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需求。联合作战是个深刻的概念,未来的联合作战不仅仅包含各军种的联合,还要包括更高层次上的政治和军事的联合。换句话说,培养“技指合一”的人才就是要培养即会指挥,又懂技术的军事人才;而“联合作战人才”即培养即会指挥又懂技术的,并且通晓政治作战和军事作战的,跨军种的联合作战。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确是我军急需的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军事人才的价值引导要求正确认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哲学着力点。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筑牢当代军人的思想防线,坚定当代军人的道德底限,核心价值观必须针对于军事人才的客观信仰存在而展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只有从社会存在入手,才能对人的思想信仰产生质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社会存在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针对现实社会的每个人而言,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个人的物质经济条件,即个人所处的生产关系。它在对人的社会意识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的物质经济状况,直接决定自己的思想和信仰。“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思想信仰,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是由处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人民军队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同时,“当代军人革命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意识,它对社会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哲学着力点。
对于军事人才的培养应当同时注重培养其科技素质、军事素质和人文素质。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信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国家的硬实力。战争总是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几百年来的所有战争,都可以体现出科学技术对于战争胜负的巨大作用。现代战争中,科学技术体系纷繁复杂,作战手段形形色色,军人的科技素质已经成为探知未来战争胜负的触角。在军事人才的各项素质中,科技素质毫无疑问是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军人仅仅有着科技素质是不够的,过硬的军事素质是一名优秀军人区别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条件。同时,战争是门搏杀的艺术,也是门科学。军事实践的高度组织性、激烈对抗性和残酷破坏性,要求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达成战争的目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说的就是一场战争不能仅仅从军事角度去分析,军人还需要具有人文素质,需要懂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现代战争中有心理战、舆论战等方式,都是仅具有军事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军人难以应对的。事实上,《孙子兵法》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古,其重要原因就是信奉全胜之战,不仅仅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www.xing528.com)
二、国防生培养应当与我军军事人才的培养方向一致
国防生作为我军军事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军军事人才的重要来源。自从1999年正式开始委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开始,每年招收的国防生人数都有提升,现在全国各签约高校每年大约共招收国防生8000余名。国防生在解放军生长干部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10年,60%的军队生长干部将来自地方高等院校国防生。从全军看,毕业国防生已经大量投入到我军的基层岗位,并且已经逐渐成长为诸多部门中的优秀干部,成为了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国防生的培养应当和我军军事人才培养的方向一致,以军事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向为指导。
在现实中,国防生的培养由于其教育环境原因,与军事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国防生也往往因为长期处于地方大学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客观上会出现政治有动摇、作风不过硬、军事素质不强等现象。国防生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可以反映出,在地方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与我军要求培养的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有差距的,甚至在培养方向上也出现了偏差,地方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是否更加适合担任指挥干部也值得商榷。具体来说,在国防生的培养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国防生培养中,应当政治理论教育先行,从现实树立地方院校培养军官对于科学政治理论的信仰。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但是应当承认,从理论联和实际的关系来看,实际是动态的,理论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理论和实际的脱节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理论为了指导实践,总是高度抽象、完美、理想化的。在自然科学中,存在着许多理论化的设想,但很多设想放到实践中来就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了这些定律、理论的精确性。在社会科学中也一样,科学的政治理论并不是在实践中总能够完全符合事物本身的外在表现。事实上,理论和实际的完全吻合是暂时的、相对的,更多情况是理论相对于实际的超前或者落后。具体到政治理论来说,科学政治理论是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的。理论如不超前,就失去了其作为科学理论指导人类政治活动的意义,理论如果永远不落后,那就否定了“自我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人类就没必要承担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来更好地引导未来。
国防生培养应当发挥地方大学科研资源优势,提高国防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国防生培养和军事院校的培育相比,本身并不具有军事教育资源优势,若单单追求军事素质的培养则是舍本逐末。国防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也是必需的,现代战争作战方式多样,机器化、电气化生产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推动军队朝着“大规模”、“集群化”、“高度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作战双方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较量,科学技术的较量。武器装备日益标准化和制式,军人和武器的结合已经不具备个性化特征,而是有着标准的程式。武器装备的技术原理、作战兵器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参战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领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中,离开了科学技术的教育,军事人才变失去了在战场上的最大武器。国防生在地方院校所接触的优良的科研资源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科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再辅之军事训练,就可以培养出技指融合的适应智能较量的军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