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品牌入侵对中国品牌生态的研究及对策

跨国品牌入侵对中国品牌生态的研究及对策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跨国品牌生态入侵的学习协同效应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跨国公司500强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关系。跨国公司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各种效应引起了学术界与企业营销实践者的注意,其中跨国公司投资的学习效应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跨国品牌入侵对中国品牌生态的研究及对策

第七章 跨国品牌生态入侵的学习协同效应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跨国公司500强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关系。跨国公司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各种效应引起了学术界与企业营销实践者的注意,其中跨国公司投资的学习效应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不同学者对学习效应的定义、产生过程、表现的分析都不一样。德赫斯指出将企业视为机器就意味着企业的学问只能是雇员学问的总和;而将企业视为生命,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一个实体进行学习。怀特(1936)在生产系统中发现了学习效应,即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单位成本随着经验的累积而下降,他把这种效应归结为员工在重复某种工作时产生的学习效应,并采用学习曲线加以度量。巴特森(1992)将组织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学习一型、学习二型、学习三型。阿吉里斯和舍恩将其分为:单循环学习、双循环学习与再学习。“单环学习”,即“知道如何做”,是一种维持学习,主要是用来发现并纠正错误;“双环学习”,即“知道为何这样做”,是对自己(个体或组织)行为的正确与否进行反思,实质上就是改变认知模式;“再学习”或“次级学习”,是学习如何检查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探索式学习的过程。有人分别称之为适应性学习、结构性学习和过程学习。桑克认为通过分析行业价值链,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行业的现状与前景,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与学习,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坎特威尔、托兰剔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主要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国外学者主要从学习效应的类型、作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案例、模型的分析,对跨国品牌所带来的生态学习效应进行研究的较为少见。(www.xing528.com)

我国学者阎向阳(2009)、刘强(2008)等人针对不同研究需求选取了不同模型对学习效应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与检验,比较典型的有幂函数模型、斯坦福B模型、指数模型、S曲线模型和时间常量模型等。方华韦(2004)等认为学习是品牌竞争最主要的途径,国内品牌应该“终身学习”,做学习型品牌。宋华(2009)、薛求知(2004)、王为东(2009)、马庆国(2004)等从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学习以及建立学习组织的策略等方面,对组织学习机理进行研究,针对企业组织间学习机理方面进行探讨。樊建聪(2008)、梁永全(2009)等从认知的角度对学习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强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李建明(2008)、苗莉(2009)等从联盟的角度阐述了学习过程,指出共同创建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有利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徐飞(2008)、刘莉(2009)等从消费者品牌学习动机视角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学习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学习、学习效应的量化研究、学习构成与作用等方面,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基本没有学者对跨国品牌入侵的学习效应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