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境遇上看,农民工的就业权利与城市工人相比较是不平等的,在我国城市中存在着两种劳动力市场。表4-1反映出了进城农民工的职业类型及多次进城的职业变化。而在125名具有第二次职业变动情况的进城农民工中,74﹒4%的人职业地位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与第一次职业变动相比,这一比例高出了5.1个百分点,进一步说明农民工职业地位变动的机会并不多。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

从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境遇上看,民工就业权利与城市工人相比较是不平等的,在我国城市中存在着两种劳动力市场。一般而言,城市的正式就业岗位包括在政府部门任职的资格是城市户口持有者的专利,他们构成首属劳动力市场;而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面就相对比较狭窄,他们只好去竞争那些为数不多的由个体户、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等提供的工作岗位,或者去临时干一些城市人所不愿意干的报酬低、待遇差的脏活、累活、重活、险活,由此构成次属劳动力市场。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使得进城务工农民成为城市里的二等公民和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被排斥在城市生活的主流之外。

4-1反映出了进城农民工的职业类型及多次进城的职业变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进城农民工的第一职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临时工、技术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三类职业的人数合计占总体(N346人)的百分比832%。这一状况在进城农民工的第二、第三份工作中也基本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临时工、技术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这三类职业的人数合计占总体(N分别为232人和137人)的百分比分别为807%759%。也就是说,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职业主要是临时工、技术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如码头上的搬运工、工地上的泥水工、企业中的打工仔、餐馆中的打工妹,都是这些职业的典型写照。

4-1 进城农民工的职业

从职业变动状况来看,346位进城农民工中发生过至少一次职业变动的有232人,占671%;发生过两次职业变动的为135人,占396%。由此可见,农民工的职业变动还是比较频繁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地根据职业声望评价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将上述农民工的职业排出先后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人员——个体从业人员——保安人员——技术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家政工人——临时工——废品回收人员——失业人员。如果职业变动体现为向上的社会流动,则赋值1;相反,如果职业变动体现为向下的社会流动,则赋值-1。发生第一次职业变动和第二次职业变动的进城农民工中有效可测样本数分别为218人和125人,他们从第一职业流动到第二职业后的职业地位变动状况见表4-2。表中数据反映出,进城农民工的第一次职业流动后,693%的农民工职业地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了处于次属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没有能力改变自身的职业地位;216%的第二职业比第一职业变得相对好了一些,不过考虑到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集中于401700元的区间,很难说这种所谓的变好了真的会给农民工带来多大的收益;另外有92%的农民工职业地位下降了,这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进城农民工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中没有足够充分的资源保障自身的职业地位不至于下降,职业发生流动,其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对于农民工而言是一个未知数。而在125名具有第二次职业变动情况的进城农民工中,744%的人职业地位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与第一次职业变动相比,这一比例高出了51个百分点,进一步说明农民工职业地位变动的机会并不多。第二次职业流动中职业地位发生向上和向下变动的农民工分别占184%72%,与第一次职业变动相比略有下降。如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向上流动的比率和速率要低很多。

4-2 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而从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单位来看,在私营企业中就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在第一单位、第二单位和第三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为451%453%474%,这与近年来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数据,1996—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44万户增加到132万户,增长了两倍;私营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169%上升到437%1996—2001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802万人增加到3170万人,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31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企业的比重由44%上升到192%,提高了148个百分点。这说明私营企业在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巨大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提高全社会就业率、缓解城镇人口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除了私营企业外,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个体户店铺、群众组织、三资企业也吸纳了相当一部分进城农民工,还有10%左右的进城农民工在不固定的地点揽活打零工,如商业街里的“扁担”、码头的搬运工、走街串巷的贩煤人,等等。而能进入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这些体制内核心部门就业的进城农民工相当少。从单位变动状况来看,尽管变换单位的状况很频繁,但是真正能从体制外单位走向体制内单位的进城农民工却极少,体制壁垒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作用。从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来看,被调查的346名农民工中有153人的月收入处于401700元的区间,占总体的442%;月收入在701元以上的有140人,占405%;而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有53人,占153%。经加权计算得出月收入平均值为6514元,略低于全国农民工的月平均约700元的收入。以2003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2元计算,2003年城镇居民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约706元,稍高于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但是这里面包括了城镇居民家庭中的非就业人口在内。如果按照城镇就业人口的口径来计算,2003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4040元,月均1170元,约为进城农民工平均月收入的18倍,如果再算上城镇职工获得的实物性、福利性方面的收入,就要比进城农民工的收入高出更多了。在调查中,近七成(241人)进城农民工认为自身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里人。

4-3 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单位

当然,进城农民工的打工收入比在家乡的收入还是要高一些,这也是众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农民工进城理性的证明之一。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中打工的收入总体上是在逐步增加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收入变低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愿意持续地在城市中从事劳动的原因之一。

4-4 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

4-5 进城农民工的收入与家乡比较

从收入的职业和单位差异来看,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是不同的,具体见表4-6和表4-7。从农民工进城的第一份职业来看,个体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分列前三位;第二和第三份职业中,个体从业人员、技术工人都是处于平均月收入的前两位。从农民工进城的单位来看,各单位之间的差距较大,最高的仍然是个体工商企业。

从收入的性别差异上看,在月收入700元以下的区间中,女性在各个收入区间的比例均要高于男性;但在700元以上的区间中,男性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女性,见表4-8。计算女性和男性进城农民工月收入的中位数,可以发现两者相差1272元。如果进一步做卡方检验,可以发现不同性别进城农民工在收入上的差异显著。这与由性别引起的劳动力的职业差异有很大关系。

4-6 进城农民工平均月收入的职业差异单位:元

4-7 进城农民工平均月收入的单位差异单位:元

从收入的人力资本差异来看,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似乎影响不大。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调查样本的616%213人),这一文化程度的进城农民工在各个收入区间上都是最多的。由于不识字(5人,占样本的14%)、识字但未上过学(6人,占样本的17%)及大专以上(12人,占样本的35%)文化程度者在样本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因此很难判断文化程度对进城农民工月收入的影响。计算Gamma等级相关系数,得出G0140a0001),基本可以接受样本中文化程度与月收入水平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这与某些研究认为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越长,他们的收入水平越高的观点基本一致。

4-1 不同文化程度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www.xing528.com)

4-8 不同性别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

从收入的打工时长差异来看,进城时间长短与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经检验得到Gaa等级相关系数为0189a0005)。这说明,农民工进城时间越长,平均月工资将越高。这显然是合理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民从生手逐步地变为熟手,熟练工的工资显然比非熟练工工资要高一些。如果我们不考虑职业领域与职业技术要求的变化,并假定外出打工2年以下的为非熟练工,而2年及以上的为熟练工,则同样可以得出进城农民工的月收入与是否为熟练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熟练工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非熟练工的月工资水平。

4-9 进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月收入的相关检验

4-10 进城时长与进城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单位:元

4-11 农民工进城时长与月收入之间的相关检验

与进城农民工较低的收入水平极不相称的是他们每天较长的工作时间。不论有无正式的工作单位,进城农民工中只有1/4263%)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国家规定的8小时范围之内;工作时间超出国家规定12小时的有158人,占457%;而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的占281%,其中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就有22人。长时间劳动使农民工的体力和脑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消耗,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时间从事高强度、重体力劳动的民工来说,工作时间过长将会导致身体的极度疲劳,注意力下降,也因此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同时,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也意味着农民工没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娱乐,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领略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去感受城市文明的多彩性,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融入城市。

4-12 进城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长

个案4-1

在调查中,一位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女工CQL向笔者介绍了她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她所在的企业专门生产外销海外的工艺品“手工圣诞树”。简单计算一下,可以发现,这名女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3小时,真正能用于休息的时间只有区区的56小时。她说尽管下班后累得像条狗,但晚上却睡不着,经常失眠、做恶梦,上班时又老想打磕睡。来东莞已经有1年多了,但是还没有好好到城市各处去转转,成天都在工厂内“厂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地转悠,周末也不例外,为的就是每月1200元的工资。

4-13 一位女工的作息时间

尽管同农业生产相比,部分早期进城的农民对于自身长时间工作的劳动强度不以为然,但是在武汉的调查却反映出进城农民工对工作稳定性、工作辛苦程度和工作环境上的看法与早期农民工有所不同,具体见表4-14。表中数据反映出有近一半的农民工认为工作太辛苦,超过50%的人认为工作环境比城里人差。这似乎说明,当代的进城农民工已经开始改变与第一代进城农民工在评价自身工作方面的参照系。早期进城农民工更多地是将自身的工作与农村的职业,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相比较;而当代的进城农民工则开始将自身的工作置于城市职业评价体系之中,与市民做比较。

4-14 进城农民工对工作稳定性、工作辛苦度和工作环境的看法

当然,无论进城农民工们对工作持有怎样的看法,抱着进城赚钱的目标,一切的辛苦都可以不放在心上。总体上来看,进城农民工对自身的工作满意度还是较高的。对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占364%;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仅只有44人,占127%;而509%的进城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这些数据似乎与我们推想中的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因为按照一般的看法,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他们理应对工作极不满意,这样似乎更合情理一些。但是事实上,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完全是因为主位和客位的立场造成的。农民工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他们拿来做参照系的是农村中的职业状况,仅就收入来说,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比在农村时要高,他们当然有理由对在城里的工作感到满意,这是一种主位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相反,研究者往往站在客位的立场上,以自身的文化标准来推断进城农民工的想法,得出想当然的结论也就不足以为怪了。

除了上面所论及的工作各方面的状况外,进城农民工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资拖欠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职业培训问题等,有关研究对这些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关注,这里不再赘述。

4-15 进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