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叶氏家族兴衰沿革的启示

叶氏家族兴衰沿革的启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叶氏家族兴衰沿革之启示叶氏家族自叶观国乾隆年间兴起,经四代至“大”辈再现了曾祖“申”辈的科举辉煌。此时的叶氏与福州其他家族的联系加强,叶氏家族出现了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巩固了叶氏作为福州世家大族的地位。叶氏家族有一些离开福建,移居他省。可以说,丰厚的文化积淀作为传统仍留存在叶氏家族的后代中。

叶氏家族兴衰沿革的启示

第六节 叶氏家族兴衰沿革之启示

叶氏家族自叶观国乾隆年间兴起,经四代至“大”辈再现了曾祖“申”辈的科举辉煌。其中进士8人:大同、大焯、大涵、大遒、大烜、大琛、大华、大章。举人10人:大湜、大泳、大钦、大焴、大庄、大久、大杞、大钊、大鋆、大瑄。观国五子登科,云滋六子大同、大湜、大泳、大焴、大焯、大涵登科。大焯入翰林,多次掌试事,任学政,官职几乎与叶氏之祖观国相同。大庄才名早盛,著作等身。此时的叶氏与福州其他家族的联系加强,叶氏家族出现了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巩固了叶氏作为福州世家大族的地位。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已经拉开。作为传统的文化家族,这一代人走的仍是勤读诗书以科举入仕的道路,谨慎的家族教诲也使他们在近代化进程中稍显落后。然而时代毕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异族入侵,国家的生死存亡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与叶氏家族关系密切的人中也不乏时代的先进者,如林则徐。这个传统家族也开始接受新事物,甚至参与其中。叶大庄中年入张之洞幕府,参与洋务活动,晚年资助汪康年办《时务报》,关心陈季同、陈衍所办的《求是报》。从他们的变化中又可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如叶大章(1860—1925)由科举出身,其一生官职由前期的知县、文案到中期的各种委员、知事秘书,再到晚期的官产处坐办、印花税处长航空署、铁路办、外交部等秘书。叶大林、叶大澂等一生所历官职均变化明显。而叶大镠(1869—1917)毕业于广东法政学校,后任检察官、书记官,是叶氏中第一个进入近代专业化学校者。

伴随着子孙众多,近代化转型,人口流动频繁,至“在”辈叶氏各支发展不平衡,联系已不如父辈密切。有一些仍居省城,家族名声仍显,如叶在琦与陈宝琛、邵积诚、林炳章(林则徐曾孙)被称为当时福州四大家族(53)。有一些则衰落,如居福州南郊阳歧的一支,大庄逝后,其家骤落,玉屏山庄被卖。易顺鼎《见叶临恭写经斋诗追念旧事感赋示陈木庵》云:

挑灯重读写经诗,欲向天涯一哭之。华表归魂君已鹤,泥涂曳尾我方龟。却从蓬累偷生日,转忆苫庐誓死时。满目海山img19洞,抱琴去访水仙师。

陈书《追和实甫同年有怀临恭见示之作》:

始终不合坐谈诗,君学渔洋,余初不谓然。厚爱扪中想见之。同居一方,大暑祁寒,未尝三日不见过。故里宅迷王榭燕,园池竹木今皆易主。小园床伏子山龟。人生到此宁论道,君见诋愤极,辄詈日无道。薄宦如君未失时。乙未丙申之间,大府怜才,君亦异常感奋。惟有哭盫还念旧,刺船竟去塾吾师(54)

两诗当作于大庄逝后不久,非隔多年而作。由“园池竹木今皆易主”可知玉屏山庄已非归叶氏。陈衍《石遗室诗话》载:“严氏则几道(复)久客于外,令子伯玉(璩)以三千饼金典叶氏玉屏山庄,小住又去。”严复曾购置一宅为三子严叔夏举办婚礼处。其余却不知易给谁人。谢章铤《校阅余话》则载:

一日,有书贾以旧藏十数种来售予,视之,皆叶氏物也。惊问之,则云:叶家骤落,资产皆以抵债,即书籍亦皆散失。予为之泫然,几至失声。回念往事,作两绝以写予哀:“曾寻福地乐三余,穿穴书堆作蠹鱼。我羡石林工点勘,大男才调冠吾徒。与端有《校书日记》十余卷,临恭诗笔近韩孟。今父子皆作古人矣。”“宅置江乡隔市廛,心清常到古人边。咸丰初,闽大乱,与端迁阳歧江上,独得安居。然其父子亦相继出山矣。那知一瞬沧桑梦,不及四十年。邺架飘零满眼前。”

大庄卒于1898年,谢章铤逝于1903年,短短不过两三年时间,叶氏便家道中落,后人以典卖书籍资产抵债,叶氏几代辛勤经营的藏书流失殆尽,玉屏山庄亦易主,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诚让人心痛,可叹可泣也!

叶氏家族有一些离开福建,移居他省。在各种介绍叶在馥的文章中均言其为广东番禺人,个别注明“祖籍福建闽侯县。”在馥、在宜兄弟为五房申苞一支后裔,其父为叶大铨(1855—1931),祖父叶滋熊,曾祖叶栋昌为申苞三子。同支中的叶大琛,其父滋纯,本为栋昌次子,滋熊之弟,后承嗣栋昌二兄荣昌。在叶大琛的会试硃卷履历中,其籍仍为“闽县”,可见本支滋字辈仍居福州。据叶氏后人叶于曦(55)所言,叶滋熊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携夫人及子女同往江西瑞金县、宁都州赴任知县、知州,后长子叶大铨赴广东任龙川十一都司、连山宜善司、顺德都宁司巡检,携父母及弟大镠同往。叶滋熊卒后葬于广州,是后大铨、大谬及后人仍以大家庭形式共同生活。这是三山叶氏中较早脱离福州的一支。

“在”辈活动主要在光绪宣统及迈入民国时期。欧风美雨已逐渐来袭,西方文化传入,传统人才结构和流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多的叶氏后代进入专业化学校,如法政学堂,水师学堂等,进入了教育法律、工商、船政、科技等各领域。有些人甚至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教育,叶在畬入日本明治大学攻读商学,叶在馥留学英美,是中国近代著名造船专家;在钧、在畴是法学界泰斗。女性也出现在族谱的“于”辈中,这是时代思潮变化在个体家族的折射。如果说以大焯、大庄为代表的叶氏仍是封建家族,以大章、大林、大镠等“大”辈以及“在”辈的长者在琦为代表的叶氏处于转型期,那么以在畬、在馥、在均、在畴为代表的叶氏已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已是近代型知识分子,并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程。只有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社会的潮流才不会被遗弃,才能发展。个体如此,家族如此,民族亦如此!

尽管如此,这种转型并不代表着对传统的遗弃,叶氏家族的文化传统积淀仍是相当浓厚的,叶氏后辈在文学书法、绘画上仍颇有成就。《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入叶氏家族仅“大”字辈者就有大同、大华、大观、大章、大烜、大涵、大琛、大焯、大遒10人(56)。大遒、在藻、在廷等多参加闽省以及京城福建士子的文社活动。在琦不仅是福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同光体闽派的诗人,并入祀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在宜(少秉)为岭南派重要画家。在衍有诗集《唐风集》。在畬t攻读商学,亦好吟咏,有《罗山咏事诗》行世。笔者在与叶氏后人的交流通信中也深深体会到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可以说,丰厚的文化积淀作为传统仍留存在叶氏家族的后代中。

【注释】

(1)叶在琦等撰《叶大焯行状》,清光绪闽县叶氏福州刻本。

(2)参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页。

(3)谢章铤《赌棋山庄余集》卷一,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第142页。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5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223页。

(5)(清)何德刚著《话梦集·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3—44页。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福建文史资料选》(第5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3页。

(7)陈宝琛著,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60—462页。

(8)叶大焯编:《补拙斋藏书书目》,民国七年(1918)福建修志局抄本。

(9)叶大焯撰《补拙斋文钞》,民国福建通志局钞本。

(10)谢章铤著《赌棋山庄余集》卷三《校阅余话》,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第165页。

(11)谢章铤著《赌棋山庄诗》卷八,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第271页。

(12)陈衍著《石遗室诗话》(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13)徐世昌编,闻石点校《晚晴簃诗汇》卷156,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207页。

(14)杨萌芽著《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活动年表》,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32页。

(15)陈立鸥、张允侨著《闽县陈公宝琛年谱》,第51—52页。

(16)转引自陈世镕纂《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89—890页。

(17)可参林东源著《坚守在荒寒之路:陈衍评传》,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69—71页。

(18)可参杨萌芽著《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活动年表》光绪十五年至二十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靖江县志编纂办公室编《靖江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7页。

(20)可参黎仁凯《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一文,陈锋、张笃勤主编《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人文论丛》特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85—92页。

(21)蒋英豪著《黄遵宪师友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22)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9页。(www.xing528.com)

(23)以上事参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83—486页。

(24)转引自陈世镕《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90页。

(25)陈铮编《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2页。

(26)转引自陈世镕《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下册),第889页。

(27)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433—2434页。以下与汪康年相关的材料均来源此,不再标注。

(28)可参马重奇《福建语言研究文字概述》,《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第2期,第35页。

(29)茅海建著《戊戌变法史事考》,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364页、第410页。

(30)张天禄主编、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人名志》,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31)按,此书大遒任“广东督粮道,兼三水关监督”,不知何据。曾意丹《福州世家》,第318页。

(32)《叶姓史牒文萃》(第1集)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9页。

(33)叶兴松主编《近现代闽侯书画集》,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2页。。

(34)何刚德著《话梦集春明梦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9—50页。

(35)李景铭编《闽中会馆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闽中会馆铅印本。

(36)杨庆琛等辑《击钵吟》(一至七集),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十二册;清光绪年间闽人辑本六卷五册,均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37)叶大遒等撰《榕荫堂律集》,清光绪福州林士灿刻本,福建省图书馆藏。

(38)高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高要县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51页。

(39)福建省图书馆辑《福建乡试硃卷履历汇订》,清刊本。

(40)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61),台湾:成文出版社。

(41)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1卷教育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7页,第292—294页。

(42)林枫、郭柏苍、郭白阳辑撰《竹间续话》卷四,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83页。

(43)以上事参陈宝琛《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议大夫掌安徽道监察御史叶君墓志铭》,叶在琦《穉愔诗钞》卷首;周邦道《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叶在琦》(初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1年,第339—340页。

(44)张作兴主编《三坊七巷》,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第110—113页。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屏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屏南文史资料》(第2辑),第43页。

(46)(清)叶在衍撰:《唐风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山叶氏福州林士灿刻本。

(47)生平参叶于曦先生提供《叶在馥简历》。又:朱隆泉、孙光二撰《叶在馥:造船巨擘,教育先驱》,王宗光主编《老交大名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8—226页。又《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编纂《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16页。

(48)生平参叶于曦先生提供《叶在均简历》,又: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9页。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366页。

(49)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366页。

(50)生平参叶于曦先生提供《叶在增简历》。

(51)生平参叶于曦先生提供《叶在宜简历》。又:冯有权《岭南派画家叶少秉传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番禺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番禺文史资料》(第5期),1987年,第159—163页。

(52)叶在畬《罗山咏事诗》,1962年传抄本,福建省图书馆藏。

(53)《我所知道的陈宝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福建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5页。

(54)两诗均见易顺鼎著,王飚校点《琴志楼诗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903页。

(55)叶于曦(1941—),字可鞠,五房申苞后代,在开之子,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制系,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上海科学院院长助理,2001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徐家汇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现任上海新创船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56)赵禄祥主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2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