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滋”辈代表人物:叶庆熙、叶滋森等
第三代“滋”辈共55人,科名相对沉寂,无人中进士,仅五位举人。此辈多知县,不乏良吏,如叶滋森、叶滋钧。文化上,叶庆熙之《我闻室词》,叶滋纯之山水画,叶滋棠之藏书,均有名。此时,叶氏子孙繁衍较多,云滋仍居乌山玉尺山房颐园,而庆熙居福州北面西园,滋森居福州南郊阳歧,已逐渐散居。详如下:
叶庆熙(1821—1896),原名滋沅,字与荪,号辰溪,申芗孙,时昌长子,行十二。运同衔补用同知,历任浙江武康、长兴、寿昌、分水、昌化等县知县。据《建德县志》载,光绪元年(1875)七月任浙江杭州建德县令(26)。据《桐庐县志》,光绪十年(1884)任杭州桐庐县令,然署为“侯官”(27),误。据《(光绪)分水县志》,十二年(1886)任分水(今桐庐县分水镇)县令(28)。据《长兴县志》,同治六年(1867)七月任浙江湖州长兴县令(29)。庆熙著有《我闻室词》,惜今已佚。他与谢章铤交情甚挚,谢氏《赌棋山庄文集》及《赌棋山庄词话》多有论及。庆熙是叶氏词学中上承申芗,下启大庄者,详参本书第五章第五节。
叶滋森(1823—1883),字与端,晚号补园。申蔼之孙,伟昌长子,承嗣传昌,生于道光三年(1823)。据其子叶大庄撰《叶府君墓志铭》,滋森生父伟昌为国学生,早卒。传昌督课读,卒后滋森服表。传昌为县学生,滋森补之,食廩饩。咸丰三年(1853)选授仙游县学训导,时年31岁。仙游多械斗,令不能治。滋森召集诸生,加以教育劝导,屡次平复,归所掳人口和所掘之尸骸无算,县令甚感其德,遂详报上级,得受推荐,改知县,分发江苏。
同治二年(1863)署震泽,四年(1865)补靖江,调江浦。任震泽时,刚上任便裁减冗役四百名,举漕事,行政果决,并捐养廉银二千两开吴溇港。任江浦时,因太平天国战乱刚过,朝廷改定漕额、典籍帐册尽失,田赋又混淆,布政使蒙混之,滋森力争不可,并详加区别,滋森的方法后成为江宁各地准则。
据《靖江县志》,滋森分别于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年(1871)、光绪元年(1875),三任靖江知县,前后共十年。在任内,亲士民,民亦喜之。重修钟楼,并为记;兴修水利,会同如皋、泰兴疏浚五大港;又捐资修官署、仓廒、书院、坛庙、桥梁、道路等。又设局修县志,亲自为之作序,今仍存,被认为是靖江旧志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志书”(《光绪五年〈靖江县志〉今译》前言)(30)。当时靖江境内尼庵很多,自战乱之后,江南缺少妇女,各处媒贩到靖江觅买,往往借尼姑为引线,将良家妇女拐卖到江南,为此告状打官司的甚多。同时,尼姑又和和尚狼狈为奸,诱骗妇女,演出许多伤风败俗的丑闻。为铲除这一不良社会风气,滋森命令对尼庵和尼姑登记造册,查清城乡共有庵堂34所,老少尼姑107人。命尼姑一律蓄发还俗,有家可归的回家,愿意出嫁的出嫁。在近城留一总庵,将没有依靠的尼姑合并居住,按口授粮,以终天年。对清出的690余亩庵产田和345间房屋全部充公,作为地方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一时众人称善。
靖江地气潮湿,滋森居久得风痹疾,便告假归家。在此之前,靖江邑有施韶祥之妻施氏,与缪春仁奸通,两人相约私逃。施氏已被获,施韶祥将迁往泰兴以避,临行已将屋售与邻人柳荣安,定期备款赎还。期尚未至,而施来索屋,荣安按约不还,施愤甚,自缢于树下,经滋森往验,案已结。而常州知府某以小事与滋森有怨,遂教管门人嗾使施韶祥兄弟,以荣安谋杀报请验骨。验时,滋森不往,告巡抚云,如误验,罪无可辞,请常州知府自行往验,自己则听候部参。巡抚了解案情后,知滋森受诬。滋森遂归,光绪六年(1880)离任。靖江百姓在县城南门外建叶公亭以资缅怀。据郭寿明《叶公亭》一文载,该亭以麻石建之,正面楹联为:“载石想高风,南海至今传陆氏;冷泉留胜迹,西湖从此属坡公。”以名宦陆绩和苏轼赞滋森品格及政绩。背面楹联为:“一代循良留德水;千秋遗迹补文峰。”(31)
据《福建通志》本传,滋森归家后,居福州侯官南郊阳歧乡(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歧村),筑玉屏山庄,有田园林亭之乐。陈衍《石遗室诗话》云:“玉屏山庄者,叶损轩(大庄)之父作宰江南,买玉屏山,以万金卜筑焉。池馆幽致,有陶江书屋、归来草堂、偕寒堂、写经斋、玲珑阁诸胜。山庄外,田园果树,几占一乡之半。”(32)(按:今阳歧玉屏山庄前,福州市政府1983所立石碑以玉屏山庄为滋林子叶大庄所建,误。实乃滋森所建,而大庄居之,后大庄将自己的书命名为“玉屏山庄丛书”,诗、词集名又多以其中建筑命名。)读书,治《尔雅》、《说文》,收金石书画以自娱,著有《弟子职书证》、《池上草堂笔记》、《蓴香楼书画识》、《蝠严仙馆诗稿》等(33)。惜今均佚。今存一阙《满江红》,悲慨迭宕,想见其人。
叶滋钧(1827—1887),字与衡,号准屏,修昌子,行二十七,广东知州,历任粤盈库大使,罗定州州判,和平县知县,化州德庆州知州,军功赏戴蓝翎随带加三级。笺注曹维藩所撰《历朝鉴略》一卷。清光绪四年闽中叶滋钧写刻本,广州合成斋刻版,今福建省图书馆藏。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卷九记滋均及其诗云:
叶准屏参军滋钧为宫詹毅庵先生曾孙,少年倜傥,工书善骑射。闽邑应童子试者约三千人,君文战尝冠其军。嗣入成均,授藩掾需次岭南,为劳辛阶制府、李星衢中丞所器。生平敦友谊,重然诺,人乐得而亲之,所著《盘涡小草》未梓行。记其《山居杂咏》云:“荒村错落两三家,流水无声略杓斜。失怪远山有晴雪,隔林飞白是梨花。”“一溪春碧弄潺潺,几树桃花夹水湾。逢着渔郎须问讯,仙源或只在人间。”诗笔亦不俗。(34)
可知滋钧有《盘涡小草》集,今佚。
叶滋纯(1831—1898),字与粹,又作雨穗,号朴夫,栋昌次子,承嗣荣昌,行三十六,监生,运同衔,曾任浙江义乌、金华等县知县。据《金华县志》,滋纯于光绪二十年(1894)任金华令(35)。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卷三载,滋纯“工山水,与蔡公重友善”。“官上海,与沪上画家时相往来,而作为风气所囿,绝似吴伯滔、吴谷祥”(36)。《竹间续话》、《中国画学全史》、《福建画人传》、《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等亦记之。
叶滋棠(1837—1906),字与芾,号芾南,仪昌子,行四十四,邑庠生,五品衔,署崇安县学训导。据《福建藏书家传略》,滋棠亦好藏书,其藏印为“古闽叶氏芾南珍藏”(37)。今存《春日至湖上作》诗一首,为五言长篇,历叙福州西湖沿革变化,议论、散文以诗歌形式出之。
“滋”辈又有:
叶云滋(1812—1846),字慧与,号惠宇,又号绛音,敬昌长子,行五,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拣选知县。因六子登科,诰赠资政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五级。居玉尺山房颐园。今存云滋题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诗一首。
叶滋燮(1818—1887),字与调,号竹孙,行九。国学生,诰赠中宪大夫。刑部直隶司主事,广东茂名县知县。
叶赞彤(1824—1886),原名滋欀,字与绍,号雨岫,伟昌次子,行二十二。浙江盐经,历署三江场、曹娥横浦场大使。据《乌石山志》,赞彤曾参与敬节堂推广事宜(38)。有《明史言行录》七卷行世,并将平日读书所见佚章小事44篇辑为《杞菊山房随笔》一卷(39)。
叶源滋(1826—?),字澂与,号澄宇,斌昌子,行二十五。浙江盐大使,诰赠朝议大夫。翰林院编修,广东分巡高廉钦兵备道。
叶滋东(1828—1878),字与苍,号雨村,偕昌子,行二十三。咸丰九年(1859)副举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任永定、台湾凤山县学训导,龙岩州学正。据《重修台湾省通志》,光绪三年(1877),滋东负责重建了凤山县儒学内明伦堂、朱子祠、奎楼、名宦祠、乡贤祠、教谕宅、训导宅各建筑(40)。
叶滋熊(1829—1899),字与璋,号小莱,栋昌长子,行三十一,同知衔,署江西瑞金县知县,宁都州知州。
叶滋春(1832—1886),字与聪,号绍香,本昌次子,行三十七。光绪元年(1875)举人,六年(1880)挑取誊录,诰赠中宪大夫。刑部直隶司主事,广东茂名县知县。
叶滋琳(1832—1869),字与奇,号雨畸,行三十八,同治六年(1867)举人。
叶荃原(1833—1879),原名滋淦,字与荃,号肖庭,行三十九,同治元年(1862)恩科举人,候选训导。
叶滋浚(1836—1893),字与哲,号槐轩,栋昌三子,行四十二,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大挑一等。据《洱源县志》载,滋浚光绪八年(1882)署云南浪穹(今云南洱源县)知县(41),次年二月,因县内乡民焚烧法国教堂杀司铎张若望一案被革职(42)。光绪十一年(1885)任云南乡试同考官,十三年(1887)知姚州,《甘孟贤遗稿》载:“天资长厚,洁己爱人,课试生童,校艺精审,奖给优渥。莅姚一载,四境清平,年谷丰稔。”(43)十七年(1891)任文山县知县(44),后授云南禄劝县知县。
叶晋祺(1836—1904),原名滋枋,字与逵,号眉生,伟昌四子,行四十三,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任宁洋、晋江、永定县学训导。
叶滋枬(1838—1883),字与樊,伟昌五子,两淮候补盐知事。
叶滋澜(1838—1894),字与苌,号瀛舟,旭昌长子,行四十七。同知衔,历任江西上犹、德化、高安等县知县,修有《上犹县志》(45)。
叶焘滋(1844—1893),字敦与,敬昌次子,行五十,郡庠生,赐封中宪大夫。
【注释】
(1)叶滋枢、叶修昌等撰《先考次幔府君行状》,《三山叶氏祠录》卷二。
(2)叶树发主编《叶姓史牒文萃》(第一集),第208页。
(3)管新《光禄坊的古代慈善设施》,《福州晚报》,2007年10月29日。
(4)可参王尊旺、王筱《明清福建停柩不葬习俗述论》,赵麟斌主编《闽台民俗散论》,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第235页。
(5)(清)高澍然撰,陈宝琛编《抑快轩文抄》,民国三十七年(1948)据陈氏沧趣楼选本铅印本。
(6)《林则徐全集·日记卷》(第九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7)朱景星修,郑祖庚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县乡土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148、149页。
(8)叶敬昌等撰《先考芷汀府君行状》,参《三山叶氏祠录》卷二。
(9)参董诰等编《全唐文》卷首“编校全唐文诸臣职名”,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页。(www.xing528.com)
(10)《林则徐全集·日记卷》,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201页。
(11)来新厦《林则徐年谱新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3页。
(12)二事据赵之恒、朱耕、巴图主编《大清十朝圣训之清仁宗圣训》,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5450页、第5389页。
(13)陈兰彬等《高州府志》卷十二,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第168页。
(14)王章涛著《阮元年谱》,黄山:黄山书社,2003年,第651页。
(15)梁章钜著,陈居渊校点《制艺丛话试律丛话》,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635页。
(16)林则徐著《林则徐全集·日记》道光十四年六月十四日:“阅邸抄,……又知叶芸卿揀发湖北知府。”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44页。
(17)参林则徐著《林则徐全集·奏折》,同上,第480页。
(18)参徐珂编《清稗类钞》(第二十一册)“义侠”(下册)“张亨甫急姚石甫难”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78页。
(19)参《乌石山志》卷二古迹“鹤蹬”条及卷五“沁泉山馆”条。按,《族谱》作“勤宣”,误。
(20)林则徐《致叶申芗》(道光二十二年)提及修昌榜后遽逝,称“宣勤”。当以后者是。
(21)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广录》(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0页。
(22)何振岱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西湖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
(23)林鸿年撰《季韶叶君墓志铭》,《三山叶氏祀录》卷二。
(24)吴恭亨撰、喻岳衡校注《对联话》杂缀二,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299页。
(25)梁桂元著《闽画史稿》,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第536页。
(26)建德县志编纂办公室《建德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36页。
(27)范樟友主编,桐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桐庐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69页。
(28)臧承宣等修《(光绪)分水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第191页。
(29)长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长兴县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91页。
(30)叶滋森修、褚翔等纂《靖江县志》十六卷,光绪五年刊本。
(31)丁兴国、陈新宇主编《马洲印记:靖江地名文化撷萃》,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214页。
(32)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6页。
(33)陈衍等纂,魏应麟续纂:《(民国)福建通志》总卷34,分卷37,民国间修印本,第11页。
(34)(清)李家瑞撰《停云阁诗话》卷九,清咸丰五年(1855)侯官李氏刊本。
(35)金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金华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42页。
(36)(清)张鸣珂著,丁羲元校点《寒松阁谈艺琐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37)王长英、黄兆郸编著《福建藏书家传略》,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06页。
(38)郭柏苍《乌石山志》卷二“古迹”,第73页。
(39)(清)叶滋欀辑:《明史言行录》七卷,《杞菊山房随笔》一卷,民国抄本。
(40)刘宁颜总纂,台湾文献委员会编《重修台湾省通志·文教志·教育行政篇》第6卷,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第74—75页。
(41)云南省洱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洱源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05页。
(42)参杨敬怀、杨文高主编,洱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洱源县民族宗教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369页,《浪穹教案始末公文摘录》一文。
(43)转引自杨成彪主编《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姚安卷》(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365页。
(44)云南省文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文山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60页。
(45)(清)叶滋澜修、李临驯纂《上犹县志》,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