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叶氏家族对福州文化的推动
叶氏家族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家族的文化素质,也推动了福州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个体文化名人的交游;二是科举家族间的联姻;三是参与文社。
清代福州府分闽县、侯官两县,其府城范围大致南至今南门兜,北至屏山山麓,东迫至晋安河,西至鼓西路西门兜(43)。叶氏迁居闽县后,原租赁他人屋居住,至叶茂盛晚年始购宅。观国析出,先迁往通津衢(今福州市鼓楼区津门路),后再迁往九仙山(即于山)旁法海路,后再迁文儒坊。叶氏居所正是围绕三坊七巷的福州府中心。这里精英荟萃,名人众多。明代有林瀚、张经、林廷玉,清代许友、黄任、林枝春、张际亮、郭柏荫家族、刘齐衔兄弟、陈寿祺、梁章钜、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衍等等,其中也包括叶氏家族成员。正是在这里,叶观国与何逢禧、黄任、孟超然、郑光谟、林广文、张甄陶等一批在文学、经学、藏书方面卓有成就之人结为好友。观国四子申蔼年少拜林茂春为师,同学有梁章钜、张经邦、郭龙光等。申蔼好友又有林庚焕、萨察伦,书信往来以论学论文。今申蔼《退食吟钞》已佚,所见几诗赖萨察伦《珠光集》所附唱和诗得以保留。值得一提的是梁章钜,晚年先后为申蔼和申芗撰写墓志铭。《小庚叶公墓志铭》云:“余与公家兄弟七人皆以文字交好,而公视余加亲,往来迹独密。”《叶次幔邑侯墓志铭》回忆年少与申蔼交游又言:“余与君累世旧交,少同学于林畅园师之门,两家群从,乡会多同榜。”(44)可见梁家与叶家关系之亲近。近代名人林则徐与申蔼、申万、申芗均保持书信往来,又与申芗为姻亲。此外,陈寿祺亦“夙从诸昆季游习”。申万长子叶敬昌嘉庆年间移居光禄坊光禄吟台,改名玉尺山房,道光年间林则徐归里,常至敬昌处放鹤,因留“鹤磴”胜迹,曾赠敬昌诗云:“家世三传皆玉署。”申蔼四子叶仪昌与林鸿年同年举于乡,过从甚多。林鸿年《季韶叶君墓志铭》云:“相与上下议论时事之变迁,交游之衰谢。”申芗长孙叶滋沅与谢章铤年少以词相交,终生未缀,交情甚挚,谢章铤《叶辰溪七十寿序》评申芗词云:“每执卷,悠然恨不得奉其绪论。窃念假令旗鼓坛坫,或不无拔帜之一日。”(45)《叶辰溪〈我闻室词〉叙》评滋沅:“辰溪之于词,家学也。而余之词,则土音耳。”(46)对叶氏家学颇为倾心。滋森长子叶大庄为同光闽派诗人,与严复、龚易图等均有往来。陈宝琛与敬昌孙叶在琦同为福建近代教育家,亦交情不浅。
除交游外,叶氏还通过联姻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与名人文士的联系。名人、家族间的联姻是扩大声名的有效途径,互为影响互为推动。被称为清代福州四大望族的廖氏、刘氏、萨氏、林氏历代均互有联姻,三坊七巷一带名人几乎也形成姻亲网络(47)。对一般家族而言,联姻或是提高政治地位,或是扩大经济实力。但“科举家族的婚姻行为,更重视的是双方的文化背景,在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家族的文化素养,而不是权力和财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科举家族的婚姻行为,突出体现出一种文化行为”(48)。这个论断是较为恰当的。由叶氏来看,叶观国有四女,分别适林天椿、周大宾、张经邦、魏思源。其中张经邦为张甄陶之子。张甄陶(1713—1780),字希周,一字惕安,福建福清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曾任云南昆明知县,因事被罢官,潜心从事教育。任云南五华书院山长,移掌贵州贵山书院,晚以病归闽,主讲鳌峰书院,在经学上颇有造诣。观国曾欲与其共编《国朝闽中诗》。
申蔼妻何氏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何兆龄之女。何兆龄,清苑人,字幼之,晚号经老农。工诗文,尚气节,有任侠之风。申蔼有六子,长子传昌妻陈氏,兵部右侍郎陈霞蔚之女。次子修昌娶河南济源李氏江苏宜兴县知县李述三之女。三子伟昌妻林氏,贵州广顺州知州林庆章女。四子仪昌娶林钟英女,林钟英曾于嘉庆年间为灾民冒死告御状而著。五子倬昌娶刘氏,漳浦县学教谕刘照之女。六子偕昌娶浙江仁和汪氏淮扬余东场大使汪之选女。申蔼长女适太学生石亦光三子石上楷,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次适薛朝煌三子薛嘉添,例贡生。次适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四川直录知州李桂林三子李赓咸。
申万长子敬昌娶李氏,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李大瑛之女。李大瑛,字秋潭,闽县人,曾与赵在田、林芳春、林一桂、谢震等组织团体,研究学术,名为“殖榭”。二子斌昌妻邱氏,邱凌云女。申万有五女,陈寿祺指出:“择配皆名门。”长女早卒,次适浙江秀水知县陈徵芝次子陈延诠。陈徵芝,字兰邻,福建人,喜藏书,有目录学著作《带经堂书目》。申万逝时,三女字翰林院编修林春溥三子林懋熊。林春溥是福建著名学者,曾先后主讲于玉屏、南浦、鹅湖、鳌峰等书院,尤精古史,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林则徐是叶家姻亲,其次子娶申万女,八妹嫁申芗子。陈寿祺在《芷汀叶君墓志铭》曾云:“尝与君同社论文,又与小庚郡丞有连。”与申芗亦为姻亲。梁章钜怀申芗云:“比年复申之以婚姻,乃以宦辙相歧,计自三十年来不获一二见,而公遽逝矣,老怀其何以堪!”可见申芗也曾欲与梁章钜联姻。申蔼四子仪昌正室林氏,林钟英女。侧室林氏,有一子滋棠,妻郑氏,郑瑞凤女。一女,适林靖光次子林璜。孙子二,大钊,举人出身,候补教谕,妻郑氏,郑虞女。大鋆,妻姚氏,姚宝铭女。孙女一,适林贺峒长子林佩纶。长曾孙女二许字龚易图四子龚桢义(49)。因史料未详,今难以得知叶氏全部婚姻状况,然从以上例子亦可体察叶氏婚姻之概貌。随着观国为官,叶氏兴起,叶氏联姻已突破福州一地,但在可能的条件下,仍以闽地特别是福州为首选,其择婿标准尤重对方家庭的文化素养。通过联姻,叶氏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家族间的联系,融入了福州文化上层,保障了后代的文化素质,是叶氏得以兴盛两百年不可忽视的一因。
此外,文人交往、唱和吟咏往往藉以文学团体组织或文化活动呈现,故人文荟萃之地,往往文化团体也兴盛,文学活动也频繁。清初闽省著名的文社当属平远诗派、光禄坊诗派两派,它们衰落之后继之而起最有名的文社则是读书社。谢章铤《课余续录》卷二载:“乾隆间,大兴朱石君(珪)以粮储观察管理鳌峰书院,拔时髦二十八人,令联一社曰‘读书社’,授以治经作文之法,梁斯志上国、岱岩上泰、梁九山上国、郑苏年光策、林畅园茂春、龚海峰景瀚、林樾亭乔荫为领袖,叶毅庵观国、孟瓶庵超然、林醇叔昆琼昆仲诸先生皆与焉。”(50)这是朱珪于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初次官闽期间所倡建。郑光策《林樾亭六十寿序》提及社事云:
方社之初建也,诸君皆里中豪隽,博学建文,以读书相切劘。……聚则各出所读,往复质正。……就中性情所近,或好宋儒,言性命之学;或好求经世之务;或耽考订训诂及金石文字;又或旁及二氏,如斯明、有美、允默,皆有选样之跨,而述善别尤喜手引吐纳家言,儒林、文苑之间杂以仙佛,命传啸侣,不名一格焉。
这种文人聚会切磋交流的氛围能够极大提高个体的文化素质和创作质量,而个体又以其成就推动浓郁文化氛围的生成。观国父丧归里时曾以长辈身份参予读书社活动,与孟超然、林乔荫、林开琼、林昆琼、张甄陶聚而唱和。《绿筠书屋诗钞》卷十一《孟瓶庵郎中与林孝廉(乔荫、开琼、昆琼)昆季唱和为诗,次东坡岐亭韵诗,亦如其数。仆从郎中斋头读之,勃然有感,辄次韵奉和寄呈郎中并简三孝廉兼呈入张惕庵编修五首》叙及当时唱和情形:“闲居事醉哦,濡笔吮墨汁。唱予孰和汝,情性异燥湿。……同醉酒瓮香,各树诗帜赤。我来诵新句,一豁尘眼白。细字笼壁隅,就读碍巾帻。清辞意也消,苦语感应泣。俗学期速化,岂念风骚缺。谁为嗣坫坛,那复图主客?诸君扶雅轮,题襟裒成集。”虽然观国并非读书社主要成员,参与次数并不多,但对这类文社活动持积极肯定态度,并以师长身份勉励诸人重振风雅。
除读书社,清代福州其他大小文社也颇多,如殖社、逸社等。民国年间林孝曾等辑《闽百三十人诗存》八卷(51),收录道光至民国初年福建作者诗共133家,其意义不仅以诗存人,且保留了清末福州花好月圆吟榭、旅越吟社、逸社、东社、慎诚律社的部分唱和之作,其中叶氏及诗作有:叶大琛3首、叶大章10首、叶大瑄27首、叶经3首、叶在畲13首,分别散见于各社吟唱中,从中可见叶氏参与福州文社情况。
叶氏的文化活动还延展至京城。乾隆五十一年(1786),叶观国奉皇十一子永瑆之意,编《上书房消寒诗录》一卷,收录乾隆年间每年冬上书房君臣唱和篇什。叶申万嘉庆年间在京为官,多与林则徐、梁章钜、杨庆琛、杨篑等同乡来往,举行文酒之会(52)。清代福州在京会馆称福州新馆,原为旅京福州籍名宦陈若霖舍宅而建,道光间梁章钜等捐款扩建,光绪末叶大遒、陈壁等筹资重修,并由叶大遒书写“福州新馆”的匾额。该会馆是近代闽籍在京士子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林则徐、严复、林旭、曾宗彦等许多闽籍名人在此活动过。馆中最大的建筑物即正堂为“榕荫堂”,缘福州别称为榕城。据李景铭《闽中会馆志》载,榕荫堂有击钵吟社,活动频繁。“月三四会,会三四题,题数十首。先后刊刻《击钵吟集》九册,又有《榕荫堂律集》、《松乔堂律集》、《蛰园律集》问世”(53),多收有叶氏诗作。《榕荫堂律集》收录闽籍17位文人,叶氏成员有四位:叶大遒、叶在琦、叶在廷、叶在藻,其中大遒是本集中年辈最长者,也是榕荫堂唱和的核心人物。
可以说,省城福州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叶氏家族的兴起繁盛,而叶氏家族又以其文化活动成为推动闽籍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注释】
(1)(清)叶观国修、叶大焯续修、叶在玑再修《三山叶氏族谱》,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山叶氏南昌铅印本,以下省称《族谱》。
(2)(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2页。
(3)张天禄主编,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福州姓氏志·叶姓》,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386页。
(4)江庆柏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07—112页。
(5)福州市鼓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鼓楼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年。
(6)(清)朱景星、郑祖庚纂《闽县乡土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7)(清)梁章钜著《归田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7页。
(8)(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旧典备征》,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9)曾意丹《科举史上的奇迹》,《福州晚报·文化周刊》2007年10月15日。
(10)《族谱》附录。
(11)叶振发主编,叶树凡审订,世界叶氏联谊总会《中华叶氏研究》编辑部编《叶姓史牒文萃》(第一集),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第2006年,第209页。
(12)刘德城、刘煦赞纂,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福建图书馆事业志》,北京:方志出版社,第2006年,第161页。
(13)郭白阳《闽藏书家考略》,抄本,福建省图书馆藏。
(14)玉屏山庄坐落于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叶大庄营建,是清末福州有名的私家园林建筑群,因傍依玉屏山丘而建,故名“玉屏山庄”,现为外姓居住,1983年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5)王长英、黄兆郸编著《福建藏书家传略》,第317页。
(16)可参赵禄祥主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上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248页。
(17)朱隆泉、孙光二《造船巨擘叶在馥》,《上海造船》2007年第4期。
(18)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卷四。
(19)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卷五《奉命督学广西纪恩述怀六首》。
(20)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
(21)张杰著《清代科举家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4页。(www.xing528.com)
(22)潘光旦著《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
(23)郭则沄著《旧德述闻》卷三,民国二十五年(1936)蛰园刻本。
(24)以上参曾意丹、徐鹤苹《福州世家》之“永盛梁”及“东瀚林”。
(25)叶申棻等撰《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内廷供奉日讲起居注宫詹前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三级纪录八次显考毅庵府君行述》,《三山叶氏祠录》卷二。以下省称《毅庵府君行述》。
(26)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卷九。
(27)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卷八。
(28)叶振发主编,叶树凡审订,世界叶氏联谊总会《中华叶氏研究》编辑部编《叶姓史牒文萃》(第一集),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2页。
(29)张天禄主编《福州姓氏志》,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389页。
(30)(清)陈康祺撰,褚家伟、张文玲点校《郎潜纪闻四笔》,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4页。
(31)事见《族谱》中《国史儒林传·叶观国传》。
(32)叶滋枢等撰《先考次慢府君行状》。
(33)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41页。
(34)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卷十一。
(35)《三山叶氏祠录》卷一《恩纶录》。
(36)谢章铤《赌棋山庄文集》卷一,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第7页。
(37)廖鸿荃等《叶申蔼崇祠乡贤祠录》,《三山叶氏祀录》卷一。
(38)叶在扬著《度量衡新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石印本。
(39)叶在均编《刑法》(朝阳大学法律讲义十八种),朝阳大学编,民国油印本。
(40)叶在均撰《刑事特别法》,法官训练所,民国铅印本。
(41)叶在均、叶于绍编《刑事诉讼法要义》,上海昌明书屋,1947年12月。
(42)叶在均、林鼎章合编《民事疑判》,司法行政部法官训练所编,民国线装本。
(43)黄荣春编著《闽越源流考略》,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第266页。
(44)《三山叶氏祠录》卷二《行谊录》。
(45)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46)同上,第7页。
(47)参北北著《三坊七巷》附录“三坊七巷名人姻亲关系简表”,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48)张杰著《清代科举家族》,第208页。
(49)参叶滋棠撰《先考府君季韶行状》,《三山叶氏祀录》卷二。
(50)转引自陈世镕纂《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征录》(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69页。
(51)林孝曾辑《闽百三十人诗存》(八册),民国十八年(1929)逸社铅印本。
(52)来新夏编著《林则徐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6页。
(53)李景铭编《闽中会馆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闽中会馆铅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