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中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的理想社会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创造了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社会基础。但是,现实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提前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而资本主义也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和所处的历史地位问题就成了社会领域的重要问题。而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就需要在马克思实践批判方法论的指导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批判地审视现实,探索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代之路。
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经济落后国家率先建立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体制还不完善,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会主义就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只有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前提下,才能拥有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与资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发展。但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社会主义既要与资本主义进行竞争,争取发展的主动;也要与资本主义合作,争取发展的机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资本主义占据主导,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争得了迎头赶上的机会。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人力资源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带来更多的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的机会,这有助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这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资本全球化永远也改变不了资本侵略和剥削的本性,它在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剥削与掠夺。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在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防腐抗变能力,抵御资本全球化的侵蚀。
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就必须在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中、在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脱离世界、脱离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独自发展是行不通的。马克思在分析印度的历史时指出:“孤立状态是它过去处于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脱离历史孤立发展,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放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来对待。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生产关系也有待调整,落后的僵化体制需要改变等。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自身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其自身发展的弊端和需要完善的环节。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实践批判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在自我反思和批判中探索解决的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只有在批判的基础上扫除障碍,轻装前进,才能加大发展的力度,加快发展的步伐,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在经济领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明显、下岗失业严重、国企改革艰难;在政治领域,腐败问题依然严峻、机构精简阻力重重、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文化领域,落后地区人民文化生活相对稀少、人民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既有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又有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既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提高,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就业竞争。问题与成绩同在,压力与竞争并行。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要迎接挑战,保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稳步发展,就要在实践批判方法论的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状况,冷静地思考,科学地分析,探索社会发展的正确途径。
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在孤立、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而要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把它看做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批判方法论的指导下,开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崭新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