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有机体视角体系

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有机体视角体系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其内部关系进行系统的阐释,这是马克思实践批判方法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有机体视角体系

一、有机体方法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就已经进行过批判,但真正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活的有机体,将其全部社会关系、矛盾加以完整揭示,则是在《资本论》中实现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正是对这一机体中所蕴涵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述,从而形成了批判社会的有机体方法。

在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中,马克思首先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这种以普照之光形式存在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规定着社会的发展轨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就是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批判。剩余价值是资本在生产领域中对工人剥削的直接结果。而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是通过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实现的,因为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是能带来大于它自身价值的价值,而这正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剩余价值所能带来的巨大利润促使资本家们对剩余价值无限追逐,对剩余价值无限追逐的结果客观上促使他们不断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而产生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利润率下降又必须追加资本以保存资本和增加利润,而追加资本的物质内容又必须发展生产力。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以不断扩大的剩余价值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在分析剩余价值生产之后,马克思又从剩余价值的再生产、从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货币流通的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样就使资本主义生产由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交换扩大到社会的一切领域,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活动都表现为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直接体现。而这种矛盾由于其对抗性质,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这样,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具体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结论。(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不仅批判了作为骨骼的社会生产方式,也对丰富骨骼的血肉即国家、法律道德等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不同性质,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而雇佣工人是直接生产过程的承担者。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政治形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所不可缺少的层次。从这一理论出发,马克思考察了以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结构的内部机制,指出以现存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马克思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法权关系和国家等问题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体系结构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而与经济基础一道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结构。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领域的探讨,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各种因素和关系交互作用的活生生的有机体。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其内部关系进行系统的阐释,这是马克思实践批判方法的具体体现。以这种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就使我们能够在资本主义复杂社会关系面前,真正触摸到这种活生生的有机体的脉搏,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科学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