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再一次光临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受到热捧,成为当今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最值得“拜读”的理论。德布斯曼在题为《卡尔·马克思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专栏文章开头写道,卡尔·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批判,对人类存在状态之基本架构的分析以及现代文明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必须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化制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到高度社会化,资本也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成果愈来愈为一小撮垄断寡头所有,这种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私有性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商品经济内含的危机可能性转变成必然性。同理,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其直接表现是美国具有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性,及其管理失控与崩盘所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的对抗性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如果我们对危机的反思做进一步的“马克思主义追问”的话,那么可以预计,类似次贷危机的灾难今后肯定还会发生,而且在虚拟经济严重超越真实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危机将会越来越频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产物,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当然,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而影响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除了经济本身,还有政府干预、科技发展等因素。尽管如此,马克思关于“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的论述,依然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指导金融危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危机的经典视角,重温马克思的论述,不仅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以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而且可以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2.必须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www.xing528.com)
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明确提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而未来新世界的产生不是虚妄的,也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基本规律,因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并且,“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扩大,对于建立未来新社会缺一不可。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这支“看不见的手”以及政府调控这支“看得见的手”的“两手作用”,这样既能避免陷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而且又能给“市场经济”赋予“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并且“通过恢复一切人的未异化的、从而是自由的能动性,使人获得解放,并达到那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不再是‘畸形的’,变成了充分发展的人”,从而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的过程变成一种新的人的存在方式创建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崇高目标。
3.必须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换代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科技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这就需要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