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及研究视角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及研究视角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些都并不表明“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无足轻重,概览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会发现“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的身份颇有几分暧昧。[31]“世界文学”的概念进入比较文学学科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由于歌德理想中的世界各个民族文学合而为一的“世界文学”与“总体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从此,“世界文学”就搭上了“总体文学”的便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乃至学科合法化的依据。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及研究视角

一、“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的前设目标?

在比较文学界,似乎很少有人会把“世界文学”看成比较文学中一个切实有用的学科概念,也不会有多少人梦想有朝一日歌德所预言的“世界各民族文学合而为一的一个时代”会真正到来。但是,这些都并不表明“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无足轻重,概览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会发现“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的身份颇有几分暧昧。

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中,“世界文学”历史地生成了诸多不同层面的含义: 1.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 2.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 3.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4.歌德理想中的世界各民族文学合而为一的一个时代; 5.专指欧洲文学。世界文学的这些含义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同的:前三种含义既不具有学科的意义也没有歧义,第五种含义在二战以前常被西方学者使用,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中心主义在东、西方学术界的声名狼藉已很少被使用。只有“世界文学”的第四种含义常常在比较文学原理或文学原理的著述中被经常使用。其原因不仅仅是这一含义被歌德(也许还应该包括马克思)使用从而在东、西方所产生的“名人效应” ,也不仅仅是它展示了一个虽遥远却十分诱人的文学大同理想,更主要的是它见证了比较文学从法国学派到美国学派在研究方法和学科理念的“朝代更迭” 。(www.xing528.com)

1827年,歌德在一次与秘书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其后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确立于法国的比较文学学科中也并未被提及,原因是法国学派担心比较文学被说成是华而不实的学科,所以尽可能避免使比较文学研究超出两国之外的任何范围。而与“世界文学”多少有点牵扯的“总体文学”也是以比较文学学科的“他者”身份出现,或者说,在法国学派的理念中,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 、 “世界文学”无关。比如,法国学派公认的领袖巴尔登斯伯格( 1871—1958)不喜欢不包含产生依赖关系的真正的相互接触的比较。法国学派的理论宗师梵·第根( 1871—1948)在《比较文学论》( 1931)中对比较文学作了影响深远的界定,他认为比较文学应象一切历史科学一样,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收集在一起,以便对每一个事实做出充分的解释;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精细和准确的考证” ,“比较”和审美的研究不相关, “比较”实质上就是要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研究两国以上文学关系的是“总体文学” ,研究两国文学关系的才是“比较文学” 。[30]基亚在《比较文学》中把比较文学称作“国际文学关系史” ,他的老师伽列在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把比较文学明确规定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研究“国际精神之间的关系” ,研究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 。[31]“世界文学”的概念进入比较文学学科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从表面上看,美国学派对“世界文学”的美妙远景和它的学科功能似乎并未当真,如韦勒克在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中对歌德心目中的“世界文学”的评价:“今天,我们可能离开这样一个合并的状态更加遥远了;而且,事实可以证明,我们甚至不会认真地希望各个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消失。 ”[32]雷马克认为:“世界文学如果是指出类拔萃、获得了国际声誉的成功作品,便是一个切实有用的术语,但绝不能泛泛地用它来代替比较文学或总体文学。 ”[33]但是,随着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在比较文学学科中话语权的确立,这些语意并非含混的措辞并未能阻止“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的“殖民”和大同主义者对“世界文学”远景的憧憬,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与“世界文学”的暗合性。

比较文学的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比较文学只研究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并不能完整地研究一部艺术品,因为艺术品绝不仅仅是来源和影响的总和,它们是一个个整体,是融合了新材料的新的结构。比较文学应该转向文学的“内部研究” ,必须面对“文学性” ,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 。[34]2.比较文学研究不应是两种文学之间的“外贸” ,因为“它往往被狭隘的民族主义侵蚀,造成计算文化财富的多寡、在精神领域计算借贷的弊端” 。[35]应废除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界限,通过对各民族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价值研究,把比较文学导向“总体文学”或“共同诗学” 。3.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应包括“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36]美国学派的崛起显示了比较文学学科重心的转移,即从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的事实考据转向对文学本质、各民族文学共同规律的探寻,即把“总体文学”或“共同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科目标。由于歌德理想中的世界各个民族文学合而为一的“世界文学”与“总体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从此,“世界文学”就搭上了“总体文学”的便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乃至学科合法化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