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叹句中常用的语气词
进入感叹句中的语气词最常见的有单纯语气词“啊、哟、呢”以及复合语气词“啦、喽、嘛、呗、着呢”。从出现在感叹句中的位置来看,有位于句中和位于句末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纯语气词
1.“啊”。
“啊”是感叹句中使用最为普遍的语气词。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尤其是‘啊’字,竟以表示感情为主。”因此,黎锦熙先生认为:“助惊叹语气的助词,只有一个‘啊!’”这也不是毫无凭据的。“啊”的变体较多,常见的有“哇、呀、哪”。“啊”的主要功能是扩张句子的语气,使句子的口气变得较为舒缓。这样,在感叹句中,从表达效果来看,就会使得句子已有情感表现得更加充分,客观上起到增加感情色彩的作用。如:
(24)景琦:“噢——想起来了,孙老太爷?”
孙继田:“去世了!叫你杀了个干干净净啊!” (《大宅门》)
(25)白文氏叹息道:“这个家就这么败了?真快呀,兵败如山倒!” (《大宅门》)
在感叹句中,“啊”也可以用在句子的中间,通常用在反复使用的动词的后边,增加咏叹性:
(26)我就跑啊,跑啊,跑啊!跑到他们赶不上就好啦!
(赵元任用例)
(27)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
(老《茶馆》)
用在句首的名词性词语后边的情况较少,我们只是在口语调查中搜集到一例:
(28)你呀,叫我说什么好!
这时“啊”的句法作用似乎和用于陈述句句中的情况不同,请看下面的变换:
(28)′你呀,叫我说什么好!→叫我说什么好!你呀!
变换后意思基本没变。但用于陈述句句首名词性词语后面则不能作这样的变换:
(29)姚志兰和吴天宝啊,一个是电话员,一个是火车司机。→、一个是电话员,一个是火车司机,姚志兰和吴天宝啊。
这就说明,感叹句中,句首名词性带上了“啊”以后,在句法上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
2.“哟”。
“哟”的常见变体有“呕”,胡明扬先生认为应该以“呕”作为代表字和代表音。从我们收集的材料来看,这两个字的书面出现频率差不多,只是“哟”读音较为响亮,表达的口气也更强烈一些,故用其为代表。“哟”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种亲近或亲昵的口气。
(30)王喜光已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被香秀问得大窘,不知说什么好了:“你瞧,你说的……我还有什么说的?……我什么也甭说了!妈哟,跑死我!” (《大宅门》)
(31)“没有,”我开玩笑,“我不过是想弄清你的身份,等国军打回来好去报告。”“真反动哟!” (王《橡皮人》)
前一句如果换成“妈呀”则变成纯粹痛苦性的呼叫,用“哟”则表示仍然保持和听话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后一句使用“哟”则具有亲昵的口气,带有开玩笑的性质,如果去掉“哟”则口气不明朗。
3.“呢”。
常见变体为“呐”,不过人们一般习惯用“呢”记音高较高的音,用“呐”记音高较低的音。如:
(32)敬业大叫:“我没有!天地良心呐!” (《大宅门》)
在口语中,前一句的语气词一般为中低音,后一句的语气词一般为中高音。“呢”一般表示“不容置疑”或“深究”的口气(见孙汝建1999),在感叹句中“呢”通常用于句末,如:
(34)我他妈才不关心逃学会有什么后果呢!
(王《动物凶猛》)
(35)真是宁伤君子,不得罪小人呐! (《大宅门》)
也有用于句中的情况,如:
(36)景琦:“你们呐!不知道当个女人有多难!”(《大宅门》)
(37)哎呀,你这个人呐,怎么就不服老呢!
同“啊”一样,“呐”用在感叹句的句首名词后面也使句首名词获得了句法上的相对独立性,请看下面的变换:
(36)′你们呐!不知道当个女人有多难!→不知道当个女人有多难!你们呐!
(37)′你这个人呐,怎么就不服老呢!→怎么就不服老呢,你这个人呐!
变换后句子意思和语气基本上也没有大的改变。
(二)复合语气词
复合语气词指的是由两个以上的语气词连用合音而构成的词,进入感叹句的复合语气词常见的有“啦(了+啊)、喽(了+呕)、嘛(么+啊)、呗(吧+哎)、着呢”。其中“着呢”比较特殊,它并不是由两个语气词构成的,但由于是两个音节合成的,所以我们将其放入复合语气词中一起讨论。
1.“啦”。(www.xing528.com)
一般认为“啦”由“了+啊”构成,由于“了”主要用于陈述句,因此“啦”也以用于陈述句为常。孙汝建(1999)认为,“啦”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用舒缓的口气陈述已然的事情或新情况”。然而,下面的例句显然只能被看成感叹句:
(38)他急了,一把抓住我的手腕,“你他妈便秘啦!”
(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39)你骂我还还手——反了你啦! (王《我是你爸爸》)
可见,“啦”和感叹语气没有直接的关系。“啦”是和其前面的其他成分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进入感叹句的,只是由于其中的“啊”有增加感情色彩作用,而使的全句的感叹色彩更加明显:
(40)香秀:“您还栽,这回您在北平可是出了名儿啦!”
(《大宅门》)
(41)黄立:“仨姨太太卷包儿全跑啦!房子也卖了,王喜光人财两空!” (《大宅门》)
如果将它们变成:
(42)′香秀:“您还栽,这回您在北平可是出了名儿了!”
(43)′黄立:“仨姨太太卷包儿全跑了!房子也卖了,王喜光人财两空!”
仍然可以是感叹句,只是感叹的语气稍弱一些。
2.“喽”。
它是“了”和“呕”的合音,在感叹句中的作用和“啦”差不多,只是口气有所不同。赵元任先生认为,用“喽”的感叹句“比较侧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如:
(44)“放学喽!咱们都回家喽!” (赵元任用例)
不过,我们认为,“喽”和“啦”主要的不同表现在口气的指向上,“啦”为外向性的口气,“喽”为内向性口气。因此,用于“自言自语”时一般用“喽”不用“啦”;用于对别人说话时,“喽”通常带有“没把对方当外人”的口吻。如:
(45)香秀又拿起槐花母亲的手看了看,一跺脚,“急死人了,整个儿一糊涂妈!这下儿可坏喽!” (《大宅门》)
(46)不过这鞋可就金贵喽! (《大宅门》
如果把这两例改成:
(45)′香秀又拿起槐花母亲的手看了看,一跺脚,“急死人了,整个儿一糊涂妈!这下儿可坏啦!”
(46)′不过这鞋可就金贵啦!
前者似乎是说给第三者听的了,后者则缺少例(46)所具有的一种亲近感。
3.“嘛”。
它为“么+啊”的合音,书面变体有“吗”。习惯上人们用“嘛”记录音高较低的音,用“吗”记录音高较高的音,如:
(47)魏大人气急地道:“那是一回事儿嘛!老佛爷正找不着替罪羊呢,你这不是送上门儿去吗!” (《大宅门》)
很显然,前一个句子中的句末语气词的音高低于后一个句子句末语气词。所以,在书面语中,人们将“嘛”用于陈述句,将“吗”用于疑问句。当这个语气词出现在感叹句中时,则视情况或作者的习惯而定。其主要功能为表示一种“显而易见”或“理应如此”的口气,如:
(48)景琦:“花儿养得不错!你还真有两下子,金二!”
金二:“祖传的嘛!” (《大宅门》)
(49)香秀:“以后您就知道了,这不挺好吗!” (《大宅门》)
“嘛”有时还可以用在句中,表示一种轻微的慨叹:
(50)我都三十六了,女人嘛,总要嫁一回,也不枉来人世一遭。 (《大宅门》)
(51)诸位好些都是财主,有的是钱!人嘛,有了钱想干什么干什么! (《大宅门》)
4.“呗”。
它是“吧+哎”的合音,通常用来表示轻慢的口气,具有“不过如此”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的言外之意,如:
(52)香秀笑着:“没什么,他们理亏呗!” (《大宅门》)
(53)“骂呗,谁让她有钱的,人穷志短。”那个男的跟石岜说。
(王《浮出海面》)
5.“着呢”。这是一个整体,不同于“着(动态助词)+呢”,请比较:
(54)他们好着呢!→、他们好着!
(55)他们吃着呢!→他们吃着!
例(54)去掉“呢”不可说,说明“着”和“呢”不可分,是一个整体;例(55)去掉“呢”可说,说明“着”和“呢”不是一个整体。作为整体的语气词,“着呢”一般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感叹对象具有某种程度较深的性质特点,并带有“不容置疑”的口气,如:
(56)香秀:“行啦行啦!人家这儿烦着呢,你还呼呼叨叨没个完!” (《大宅门》)
(57)敬业:“这老小子手可黑着呢!” (《大宅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