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语六类叹词研究

现代汉语六类叹词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叹词研究就感叹句研究的各分支领域而言,人们对叹词的研究最为充分。《马氏文通》设专节讨论“叹字”(叹词)。“凡虚字以鸣心中不平者,曰叹字”。对叹字的功用,《马氏文通》通过和其他虚字的比较后认为:“凡兹诸字,皆所以记心中之声,发于口而为言者也,而所以记心中之感,矢诸口而为声者,则惟叹字。叹字者,所以记心中不平之鸣也。”《文通》对各类叹字的描写颇为细致,主要是着眼于对书写形式加以说明。

现代汉语六类叹词研究

六、叹词研究

就感叹句研究的各分支领域而言,人们对叹词的研究最为充分。《马氏文通》设专节(叹字九之七)讨论“叹字”(叹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定义和有关的说明。“凡虚字以鸣心中不平者,曰叹字”。对叹字的功用,《马氏文通》通过和其他虚字的比较后认为:“凡兹诸字,皆所以记心中之声,发于口而为言者也,而所以记心中之感,矢诸口而为声者,则惟叹字。叹字者,所以记心中不平之鸣也。”

其二,对叹字的结构及书写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说明。“叹字终于单音,而极于三音,至矣。其发而为叹美,为伤痛者,或音同而字异,或字同而情变,所谓随事见情,因声拟字,不可拘也。”《文通》对各类叹字的描写颇为细致,主要是着眼于对书写形式加以说明。如:

“‘於’叹辞。加一言则曰‘於乎’,或作‘於戏’,又作‘乌呼’,其义一也。‘噫’叹声。释文‘噫’作‘意’……‘噫’、‘意’、‘抑’、‘懿’竝皆字异而同音,而情则随事而有变也。“‘嘻’叹声。……《庄子·养生主篇》作‘譆’……《魏策》作‘誒’……《史记·项羽本纪》作‘唉’……《汉书·翟义传》作‘熙’……是‘嘻’、‘譆’、‘誒’、‘唉’、‘熙’五字,并字异而同意”。

“‘吁’叹声,与‘呼’通”。

“‘。’,《说文》谓‘窾’也。《广韵》:‘。嗟,忧声也。’有倒作‘嗟。’或‘嗟兹’,更有作‘嗟子’者……《诗·周南·麟趾》曰:‘于嗟麟兮。’‘于嗟’,同‘吁嗟’,亦叹词。然则统观诸叹词,或单音,或双音,音至於三至矣,无过之者”。

其三,对叹字在句法结够中的位置进行了探讨。指出:“叹字既感情而发,故无定位之可拘。在句首者其常,在句中者亦有之,句终者不概见焉。”此论十分的当。

其四,将汉语的叹字和“泰西”诸语中的叹字进行比较,指出其发音虽异,但功能相同。

“叹字者,所以鸣心中猝然之感发,而为不及转念之声也。斯声也,人籁也,尽人所同,无间乎方言,无别乎古今,无区乎中外。乃旁考泰西,见今英法诸国之方言,上稽其罗马、希腊之古语,其叹字大抵‘哑’、‘呵’、‘哪’之类,开口声也;而中国伊古以来,其叹字不出‘呼’、‘吁’、‘嗟’、‘咨’之音,闭口声也。然声有开闭之分,而所以鸣其悖发之情则同”。

新著国语文法》将叹词看成“情态词”的一个小类,指出叹词“是用来表示说话时的一种表情的声音。常独立,不必附属于词和语句;以传声为主,本身也没什么意思”。作者对“叹词”非常重视,专辟一章进行讨论。该书将叹词归纳为五种:①表惊讶或赞叹;②表伤感或痛惜;③表欢笑或讥笑;④表愤怒或鄙斥;⑤表呼问或应答

《新著国语文法》对叹词研究的理论上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认为应该从实际语音出发来研究叹词,而不能拘泥于书写形式。指出叹词“只是表泄情感的一种声音,词的本身上毫无意义可说,那么,更不需写那些杂乱无章的假借字,只需把字母表示实际的声音出来”。

其二,认为古今中外的叹词“大体一致”。指出:“叹词既是人类在共同的劳动时对于环境中刺激的一种反应作用,那么,东西的民族纵然不同,古今的语音纵有迁变,这叹词的发音总不会相差太远。”并“根据最近汪荣宝、钱玄同所考证的公例,将‘於’、‘猗’、‘吁’、‘乌乎’等都还原于元音之‘ㄚ’或‘ㄛ’”。黎氏本人对此评价甚高,认为“这原来是语言学上的一个公案得了正确的判决,可也是本国文法和修辞法上一种报晓的钟声”。(www.xing528.com)

其三,提出了研究叹词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指出“须把一个语调全同的地方社会(北京)作研究的标准,从日常语言中,随时搜集,分别归类,然后叹词分化之‘音’和同音而更有低昂之‘调’,才可以成立一个贴切的系统”。黎氏的这种意见是非常有见地的。

张世禄的《国语叹词的研究》主要是从语音形式的角度研究叹词的,该文通过对古今中西语言中的一些叹词的语音特点的对比,认为“叹词在人类语言上,很有一种普遍的价值”。“因为叹词的音,大都出于直接的反应的作用,根据于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现象;所以不受社会环境的支配,语族系统的限制,而有人类相通的价值”。这种见解是非常具有真知灼见的。该文还认为,“国语里的叹词,依照他们的发音形状,可归并做两大类:①重音在韵元的,如啊!呵!哇!嗳!啊呀!啊哈!……②侧重辅声的,如呸!啐!竀!笶!哼!……”

文中不仅对这两大类叹词的内部成员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同时还着重论述了古今叹词在语音上的流变情况。

《中国现代语法》把“叹词”称为“情绪的呼声”。指出:“情绪的呼声是表现各种情绪的。自然,极微妙的情绪绝对不是呼声所能传达;它只是表示一种大概的情绪,未尽之处是须待下文整句的话来说明的。”并进一步把“情绪的呼声”分成十一小类:①感喟;②慨叹;③急叫;④呼痛;⑤惊愕;⑥诧异;⑦恍然;⑧呵斥;⑨恫吓;⑩发恨;img10赞赏。分类较为细致。

《中国文法要略》认为,“感叹词就是独立的语气词”。并指出:“讨论感叹词,有不少困难。第一,同一声音可能表示不同的情绪;地方的,时代的,个人的歧异都很大;其次,同一音可以写成不同的字,你是你的写法,我是我的写法,而后人又往往因袭古人的写法,并且连前人用这些字代表什么音也不了然而照样写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只能作极其概括的说明。”书中将感叹词分为以下几类:①表惊讶和赞叹的感叹词;②表叹息、哀伤、悔恨、愤怒等等;③表诧异(不信);④表醒悟;⑤表不以为然、鄙视、斥责。

《汉语语法论》中的“特殊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一般所说的叹词。书中将“古文”中的“特殊感叹词”分成十六类,把“口语”中的“特殊叹词”分成三十类,主要是以书面形式作为分类依据的,缺少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话的文法》也专设一节讨论叹词,指出:“感叹词是惟一永远独用的语式,所以跟一向连用的语助词正好相反。”感叹词的音韵为:“(1)感叹词没有声调,但有一定的语调。(2)感叹词的分截音位常常超出其他词类所有的音位范围。”并认为:“感叹词跟它的语调,不但在不同方言之间没什么差别,甚至在不同语言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出入。”在“感叹词一览表”中,根据叹词的音质音位特点及其音高变化形式详细地列举了四十一类叹词。分类原则是每一个音高变化形式都单独立类,力求描写的精确性。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显示各类叹词和其表达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是在实际语言中,叹词无论是在语音形式上还是表达功能上,都有一定的模糊性,过分追求精确往往未必能准确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

何霭人在他的短文《谈感叹词》中谈了三个问题:①感叹词是不是词?②可不可以孤立地把某些感叹词规定(或说明)为一定表示某种情绪的呢?③感叹词的书写规范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对叹词研究价值最大,作者认为,如果孤立地把某些感叹词规定(或说明)为一定表示某种情绪“这样做是不够妥当的,因而是不可以的。理由是,这不符合语言的现实”。所以他“想请求语法家对怎样讲感叹词,舍弃掉老路,另找新的道路”。意见十分中肯。

胡明扬的《北京话的语气词和叹词》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叹词的语音特点及各类叹词的功能。指出:“叹词在语音上的某些特点超出了北京话的一般字音系统。”如叹词具有:①超系统的调型;②声调的表义性;③音长的辨义作用;④吸气音ts?和pf?;⑤成音节的辅音;⑥浊辅音。

该文根据叹词的语音特点,将北京口语中常见的叹词分为十六类,每一类再根据音高变化情况又分为各自不同的小类,叹词的不同功能和其不同的小类相对应。分类较为科学,描写十分细致。对充分认识北京话中的感叹词的语音变化及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是对语音形式的描写机械了一些。

刘宁生的《叹词研究》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叹词的语音性质特点、叹词的确定、叹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叹词的语音具有超方言的特性,叹词的音高不是声调,叹词的语音和意义都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确定叹词时,需要研究以下几种情况:①音同而字异;②音近而义同;③音质相同而音高不同。并进一步提出了分析叹词意义的方法:“找到一些典型的实例,使后接句的内容直接等同于叹词的意义,至少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一致。”“叹词的意义也就才最直接地从后句得到解释”。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可以看出,到这里为止,汉语语法学界已经形成了对汉语感叹词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对汉语的叹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和解释,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也创造了一定的方法,使得叹词研究日趋成熟,成为感叹句研究领域内的最为突出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