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名医王清任:脏腑解剖学对临床的启示

清代名医王清任:脏腑解剖学对临床的启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学习、分析、研究王清任的脏腑解剖学思想及其重要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解剖学之地位,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重要遗产,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以下重要的启示作用。王清任不仅重视解剖学的重要性,同时还体现了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解剖与临床相结合之重要思想。

清代名医王清任:脏腑解剖学对临床的启示

八、王清任脏腑解剖学思想对于临床之启示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他一生重视实践,探求真知,敢于纠错正谬,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我国解剖学和中医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用全部心血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这是他勇于实践、顽强探索、献身于医学科学的精华荟萃,也是他在解剖学领域中为求真知而勇于开拓创新之真实写照。特别是他创造了我国脏腑解剖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通过学习、分析、研究王清任的脏腑解剖学思想及其重要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解剖学之地位,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重要遗产,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以下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注重解剖、坚持形态、结构与临床诊治相结合

王清任对解剖学发展的重大贡献,首先在于他明确地肯定脏腑解剖学在祖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否则,“本源一错,万虑皆失”。特别是他提出的“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的警句名言,至今仍是解剖学的座右铭。他将解剖学视为“本源”,充分体现了他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形态结构为第一位的理念,把解剖学列为祖国医学宝库中之重要部分之一,独树一帜,也为中国解剖学在世界医学中争得宝贵一席。

王清任不仅重视解剖学的重要性,同时还体现了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解剖与临床相结合之重要思想。他认为“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施,病本先失”,并强调病性与脏腑应当相符。在《方叙》一文中,他就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的这个思想,他的在外以头面四肢、在内以膈膜为界,划分治疗疾病之病位原则,就是把自己多年观察所得的解剖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之典范,“立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面,周身气血瘀证,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腑血瘀证;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症”,充分说明了同是血瘀证,但因解剖部位不同,结构不同,治疗原则和方法也不同,深刻体现了他的脏腑辨证之学术观点,把古代解剖学思想更推一步,在当时十分可贵,在现今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现代医学,仍重视解剖学,注重对人体自身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人体结构是机能产生的物质基础,结构决定功能,同时也是认识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治疗之主要依据。联想病情与脏腑之关系,有利于对病证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治疗,因此,解剖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解剖学那样:“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二)重视实践活动,求真务实,探索知识海洋之真谛

王清任医学理论造诣很深,他继承了前贤医学之正确理论和宝贵经验。他十分重视实践,求真务实,反对侈谈和主观推测,主张著书立说“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精辟之言阐明了他重视实践活动的学术思想。他批评那些不经实践而罗列、虚夸的人是“其言仿佛是真,其实脏腑未见,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充分体现了他强调实践第一位,探求真知灼见之品格风范。在他一生的医学实践中,为求到医学的真谛,视实践为著书立说之根本准则,他在博览群书中发现历史有关脏腑之论述及所绘图形有许多矛盾和错误之处,担心其谬论误传,贻害后人,决心亲自考察,予以更正改错,他不顾封建礼教之约束,不怕他人责难与攻击,进行实地解剖研究活动。他亲赴义冢,观察因瘟疫死亡之百余具小儿尸体,并三次亲临刑场观察尸体,开创我国动物解剖实践的先河。进行细致之动物解剖实践,并访问有实践经验的人,历时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并作了“脏腑记叙”,完成了祖国医学最详备之脏腑解剖学,为后世留下了不朽之作。(www.xing528.com)

王清任这种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讲:“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要掌握知识之真谛,就必须亲自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解剖学本质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操作,进行实践教学、实验性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正常、变异或异常,分清生理与病理现象,才能真正掌握人之奥秘,从而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三)严谨治学,加强医德修养,扎实工作,不断进取

王清任一生潜心研究,勤奋钻研,治学严谨,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坚决反对凭空、凭虚立学,泛泛论医。他不仅说到,而且更是做到。他认为著书立说:“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他不为名利,不怕责难,戒浮忌躁,他为了弄清“胸中膈膜”问题,“留心四十年,未能审明确”。闻知他人知晓之义,“喜出望外,即拜叩而问之”。苦苦求索,不耻下问,终于获得了隔膜之结构知识,这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谦虚谨慎之治学风格,确实可敬可佩,不愧为是广大医学者学习的楷模。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严谨的,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之科学,客观具体,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伪,绝不能掺半点假。专业本身要求我们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严肃认真,顽强不懈,博学多闻,博采众长,加强医德修养,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扎实工作,不断进取。邓小平同志曾讲:“科学,他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

(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开拓中西结合新理念、新思维

科学有继承性一面,继承了才能创新,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王清任在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祖国医学的解剖学,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内经》对解剖学的名词和人体脏腑的部位、大小形态都有详细记载,《灵枢·经水篇》讲:“人死可解剖而视之。”解剖学出现了,汉代有解剖人体之实例。宋代不但有很多解剖实例,也同时出现了解剖绘图,为后世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王清任在研究了历代脏腑记述和绘图后,发现了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他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识到肺有两叶,改正了前人关于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孔之错误,他证实了肝胆之正常形态和位置,纠正古人肝为左三右四,胆附于肝之短叶的错误,还对主要血管之位置作了补充描述,并提出了“灵机记性在于脑”之脑髓论,纠正了“心主神明说”,肯定了人的灵性在于脑而不在心,并确切描述了脑与感官之关系。“两耳通于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两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形成了他自己的解剖学实践中独特的见解与理论创新,是祖国医学理论之一次重大质的飞跃。

江泽民也特别强调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之不竭动力”,并反复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创新能力之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生命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