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名医王清任学术思想评价总结

清代名医王清任学术思想评价总结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说王清任的脏腑形态描述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其在方法学上的创新,却是大胆的、勇敢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清代名医王清任学术思想评价总结

三、对王清任学术思想的评价

(一)王清任学术思想的理论价值

1.在医学方法学上变功能关系医学为形态实证医学

由《黄帝内经》所开始创立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医学方法学上,是一种功能关系学,带有先秦两汉时期社会、文化、思想之烙印,两千年来仍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中医学之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其五脏六腑的人体结构图是阴阳五行哲学方法论指导下的产物,就五脏的结构方位而言,是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脾居中央,这不是实体解剖的方位,而是功能结构的方位。不少人认为中医起源时就是功能结构,而不是实体解剖结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人在其博士后论文《五行—五藏模型研究》中,考察总结了中医脏象学说形成的三个阶段,发现《黄帝内经》以前的医学是讲解剖学的,先秦时期之哲学有关五行与五脏之配属也是从实体形态出发的,到《黄帝内经》这一配属经过了一个根本性之转变,从而完成了从实体形态到功能结构的方法学转型。为了建立功能医学,于是宁愿舍弃,舍弃实体解剖学上的方位布局,也要符合功能关系上方位的布局,加上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思维,人体五脏要与天道自然乃至社会政治相感相应,于是以五行为核心把人体脏腑器官组织等人体结构部位按功能归结为“五”,把天地、自然、社会、政治也归结为“五”,于是人体之五脏六腑、五官与天地之五方、五时、五职相配合。可见,功能关系的思维方法论在祖国医学中占了主导地位。

王清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深感觉到五脏与五体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他的临证效果,因此,王清任把那些不符合解剖实体的论述均认为是“错误”的,只有符合解剖实体的脏腑才是“对”的,才是“本”,才是实事求是的考证之学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为了“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病或少失”,乃亲自访验,立志改错,不顾当时的封建礼教的约束,去义冢刑场,进行观察验证,历经四十二年,绘成人体脏腑全图。虽然说王清任的脏腑形态描述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其在方法学上的创新,却是大胆的、勇敢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2.在医学目的论上,以临床实践修正医学理论

医学的目的当然是治病救人,祖国医学也不例外。然而祖国医学在构建理论体系初期,受到先秦尤其是汉初文化思想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相混合,医学概念术语直接取自于哲学范畴。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方法的确立都体现了先秦及汉代哲学的特征。其医学目的论也反映了“天人合一”、“取类比象”、“司内揣外”等哲学色彩,即人体生命健康与天道伦理秩序相统一,内在生命规律与外在自然规律相统一。治病时,既重视内在的生理功能变化,又考虑到外在的天时、地理、环境、生态的影响,即注重人体气血盛衰与月亮的盈亏的关系。

对王清任部分解剖概念解释如下:

肺:为两叶,改正古人肺有六叶两耳说。

肺管:似指现代生理解剖学上的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左气门、右气门:似指左右颈总动脉。

卫总管:根据不同通连,有的指左右锁骨下动脉,有的指左右肾动脉,有的指左右骨骼总动脉,有的指肋间动脉。

荣总管:似指下腔静脉。

血府:似指横膈膜

气府:似指肠系膜。

胃:上口贲门,下口幽门,幽门之左名津门。津门之左名遮食,津门之上有津管。津门似指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处,津管似指胰管、肝管、胆囊管。遮食似指幽门括约肌。(www.xing528.com)

肝:有四叶,大面向上,后连于脊。纠正前人左三叶、右四叶之说,比较接近于现代解释学肝为左右两叶,上界合于膈穹窿,后缘贴于后腹壁之形态。

胆:附于肺右第二叶,较前人“胆附于肝之短叶“为进步。

胰子:又称为“总提”,即胰腺。

脾:中有“珑管”,有“出水道”。王清任对脾与胰有所混淆,概念不清。

3.分别“心”与“脑”

指出人的思维器官是“脑”不是“心”。

(二)王清任《医林改错》的不足

1.过于强调形态医学而否定功能医学,造成对前人观点评价的偏颇

如在《脏腑记叙》一节中,王清任只列举了古书对脏腑论述及其图形的错误,却大都没有注明文献所出之处,且多数不是古书原句或原意。王清任过于强调形态而否定功能,有意或无意地将不同医家之不同观点放在一起比较,借以说明古人论述的矛盾及错误,这种方法是欠妥当的。各个医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如三焦、心包、命门等,往往是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的功能出发,提出一些观点,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全盘否定。

再如王清任认为肝体坚实,绝不能藏血;肾体坚实,内无空窍,绝不能藏精,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其原因是他把解剖学所见到的实质脏器和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相混淆造成的。

其他如:以脑主神明驳斥《黄帝内经》的心主神明,实际上《黄帝内经》讲的心乃功能之心,包括了脑。以动脉为“气管”驳斥《内经》“脉为血府,百骸贯通”。也是未能从功能上辨别“气”与“血”的关系,从而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

2.由于观察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因而导致了某些结论的错误或不足

王清任的观察方法主要是尸体直接观察法,因而往往造成了一些错误。如把“卫总管”误以为就是气管,未能全面了解动脉血管之功能及其动脉与心脏的真实关系。这与观察尸体标本有直接关系。因为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强,人死以后,管壁因弹力而收缩,将管中血液驱挤到静脉内等原因,故动脉中含血较少使其判断错误。

再如,王清任认为血府是膈膜的低处,且如池,存血,故命名为“血府”,这是把尸体的胸腔积血误认为生理性的结果。

另如:“心无血”之说,是因为王清任看到了屠夫宰杀猪羊的心脏无血,从尸体中又看到胸腔有积血,便认为血府存血,心只是气之出入之道路,因而提出了“心无血”之错误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