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学术思想探源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学术思想探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王清任学术思想的文化背景王清任所处的时代正值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从而形成了清朝实学、朴学的“思潮”。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学术思想探源

一、王清任学术思想探源

清代名医王清任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纠错正谬的医学大家,其在解剖学临床医学方面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名医中是屈指可数的,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医学思想不仅是一种实践医学思想,而且是一种理论医学思想,是对中医方法论和目的论的反思与创新。

(一)王清任学术思想的文化背景

王清任所处的时代正值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清代开国,是在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推翻的明朝统治之基础上实现的。清兵入关后,为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王朝,除在政治依附明朝制度而设官制,吸收汉人任职而由满族人把握实权外,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文化乃至学术领域的控制。官方不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重刊《性理大全》,编印《朱子全书》和《性理精义》,任用李光地、汤斌等“理学名臣”,而且查禁了几乎所有的反清书籍,大兴文字狱,寓禁书于修书,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多种书籍,这些措施不仅控制了学术思想有利于向清廷方面发展,而且划定了知识分子治学为文时的范围和倾向,从而严格地规范了官方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发展。可以这么说,清朝初年到康熙末年的80年(1640年—1720年)是对宋明理学继承的反思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夫之、方以智、黄宗羲顾炎武、傅山、颜元等人,他们大都生于明朝末年,学术活动多在清朝初年,或继承宋明理学,或反对宋明理学。壅正到道光中叶一百二十年(1721年—1840年),是考据学最兴盛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阮元、焦循等人,他们依据的是新兴的经史考据学,继续对宋明理学进行批评,在思想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了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清朝实学、朴学的“思潮”。(www.xing528.com)

梁启超先生曾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称“清代思潮”的特点为:“对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文艺复兴绝相类。”将道光中叶以前的“清代思潮”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启蒙时期,后期为全盛时期,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又分为两大派类。前时期的顾炎武、黄宗羲、胡渭、阎若璩、阎若为启蒙派代表人物,后时期的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为正统派之代表人物。早期启蒙派的代表人物深深感到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心学的流敝很大,理学家们“束书不规,游谈无根”,不能让社会人去信仰,于是乃起来矫正,大力提倡“舍经学无理学”之学说,教学者摆脱宋明理论之羁绊,直接反求之于古经。其后全盛派则进一步发展之,至乾隆嘉庆年间而称为极盛期。启蒙派与正统派不同之处在于:一则启蒙派对于宋学一部分猛烈地批评攻击,而仍旧沿袭其一部分,正统派则自固壁垒,将宋学置之于不议不论之列。二则启蒙派抱通经致用之观念,故喜欢言成败得失经世之务;正统派则为着考证而进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两大派治学的根本方法,都在于“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作为清代学术之代表,考据学兴起于清朝初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清代考据学以推翻宋儒经说和理学支柱为目的,针对宋儒经学凿空悬揣,牵强附会,以“虚理”说经的主观主义方法,提出一整套以声言、文字、校勘诸学科为途径,以博览、求证、推理为手段的法论。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坚实的证据为依据,以严密的逻辑方法作为论证,显示了它的学术价值,这种方法可以用以考证经书以外诸如史籍、地理沿革、名物、典章等各种学问。它的方法论具有普遍之应用性。方法论变更促进了清代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学金石学、名物学、典章制度学、校勘学、经学、文学的大大发展,各学科均蔚为大观。

生活在这一时期,又处在学术中心的北京,王清任不能不受到考据学思潮、实事求是学风的影响,尤其是其方法论之改变给了他以很大的启迪,使他对前人的医学著作之医学经典之论述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使他敢于采用新的方法,对前人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其所犯的错误。其名著《医林改错》,注重人体形体解剖,注重形态医学,注重临床实践,正是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之学术风格的具体体现,其在解剖学、临床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惊人成绩,正是应用考据实证方法论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