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研究:结果与讨论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研究:结果与讨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上一章的研究设计分步骤进行实验后,这一章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由于教学实验检验公式语输入的方式对学习者词汇能力有影响,所以在分析实验结果前有必要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做出解释。也就是说,词汇能力依附于语法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上对词汇能力的衡量标准沿着一条从微观到宏观,从关注个体到关注整体的路径发展,词汇的组合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一章的研究设计分步骤进行实验后,这一章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由于教学实验检验公式语输入的方式对学习者词汇能力有影响,所以在分析实验结果前有必要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做出解释。

学习者的词汇习得靠什么标准来衡量,对这一标准的认识反映了词汇在语言习得系统中的定位,也影响着词汇教学方法。自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提出后,词汇能力(vocabulary competence)被作为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的组成部分,指选择有适当意义的词,语法形式包括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形态形式和句法形式(Canale & Swain,1980:2;Bachman,1990:87)。也就是说,词汇能力依附于语法能力。后来,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习得理论产生了冲击,Schmitt(2000:14)提出,语料库的分析表明,词汇和语法从根本上紧密联系,两者并行作用,连续为一个整体,没有明确的界限。以往在二语词汇习得教学实践中,检验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是看能识别多少词的意义,并找到同义解释或相对应的翻译。也就是说,重视对单个词意义的理解。后来,词汇习得理论的发展拓展了词汇能力的概念框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词汇组织的心理表征,二是词汇语义自主性。蒋楠(2004)在考察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形式—意义映合和语义迁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词汇语义自主性应成为定义二语词汇能力的维度之一。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是发展与该语言的母语者共享的结构和语义系统的过程,学习者能够自主使用第二语言词汇,不受母语的干扰。Meara(1996a,1996b)提出词汇能力的三维框架:词汇量,词汇组织和获取词汇的速度(speed of access)。这三个维度不是针对单个词而言,而是把词汇特征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语义联系在二语心理词汇网络中的心理表征及学习者存储和从记忆中提取词汇加以运用的速度。(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上对词汇能力的衡量标准沿着一条从微观到宏观,从关注个体到关注整体的路径发展,词汇的组合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式语输入的词汇教学手段正是沿用了这一标准,强调整体输入,关注横向组合关系。

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有效通常要用实验分析来检验,在上一章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本章重点分析汉英称赞类动词系统的特点以及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通过分析教学实验的结果讨论公式语输入手段的有效性,在翻译的有声思维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公式语的语境建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