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公式语理论要点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公式语理论要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公式语理论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共现频率高的词串往往就是地道的搭配。在语料库证据下,词语间的组合关系显示出丰富得内容。

中国学习者英语称赞类动词公式语理论要点

三、公式语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前期的语言学家着重从语言形式的角度(Bloomfield,1933;Firth,1957),后期的语言学家着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Halliday,1976),当代一些语言学家在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从言语处理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语言单位的论述都从不同程度折射出公式语的理念(薛琳,2011)。Alison Wray 是公式语理论的代表人物,她的两部专著(2002;2008)对公式语理论做了系统的分析诠释,并尝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应用语言学各个领域,也为语言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门。

公式语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公式语是具有稳定性的词语组合,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本族语者在使用语言时并不考虑语法规则,往往是脱口而出,而外语学习者都要经历一个在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习惯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在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中存在大量符合语法却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句子。Pawley 和Syder(1983)提出了地道性的问题:“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形式上符合语法的句子是地道的,他们被认为是稳定的表达形式,和那些符合语法却不地道或缺乏语感的表达形成对比。”对比下列两个句子:

A1:The captain has illuminated the seatbelt sign as an indication that landing is imminent.

B1:The captain has put the seatbelt sign on,which means we’re about to land.

A句符合规则不符合习惯,B句是规则和语言表达习惯的结合。

又如:

A2:There is nothing to boast about.

B2:There’s nothing that deserves self-flattering.

A3:I agree in principle.

B3:I approve of it in discipline.

A4:The teacher praised the student to the skies.

B4:The teacher praised the student very much.

上述A句是地道的表达方式,B句不同程度上带有中式英语的特点。

频率是识别公式语特征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公式语理论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共现频率高的词串往往就是地道的搭配。就像人们习惯用“Merry Christmas”而不用“ Happy Christmas”,习惯用“Happy birthday”而不用“Merry birthday”。作为公式语的组成元素的单个词之间有紧密的“共现”关系,因为被普遍使用,已经形成习惯性的表达,所以地道。Ellis(1996:111)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指出公式语的这一特征:公式化序列中的词被粘在一起,作为一个“大词”被储存在记忆中。这里的“大词”是从语言处理的角度提出的,Alison Wray 提出公式语“等同语素”的概念,都指公式语具有完整紧密的形式和整体的意义,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整体的语言单位。

(二)形式上相对固化的特征

公式语在形式上呈现为词串,也就是词的横向组合,是惯用的搭配,不完全束缚于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例如,英语中I couldn’t care less和I could care less 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汉语中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如“涂油漆”、“睡地板”、“吃食堂”等形式上是动宾结构,逻辑上不是动宾关系,这些词语组合已经在广泛使用中固化下来,使用者在使用时并不处理语法上的逻辑关系,而是直接从心理词库中整体调用。

形式特征不能成为界定公式语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固化也指的是相对的固化。公式语系统中存在着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也有的公式语是半开放式的,例如“I’ve never stopped to (question, doubt,…) whether...”“It is true...but...”。公式语的特征往往是由语境和相对固化的语言形式的互动决定的,例如,“ignorant boasting”“boasting and lying”“boasting and exaggerating”等常见搭配决定了“boast”的感情色彩意义。

(三)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

公式语形式上相对固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内部结构体现为词语组合的线性关系。语言学对词语关系的研究可分为聚合关系的研究和组合关系的研究,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词语间存在的联想关系,这种抽象的联想向人们揭示词与词之间可能存在的同义、反义以及上下义等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在句子中的相互替代的语言现象;后者研究的是词语间的线性发展的关系,词语之间的组合关系是稳定的,受到语法规则、词汇搭配意义、语境意义和语域范围的制约,词语对结伴的选择不是自由选择,公式语的词和词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的结伴关系。

注重研究词的组合关系上的搭配行为是英国语言学自Firth以来的一个悠久传统。Firth提出“词语结伴”的说法,词与词的共同出现的频率较高,“结伴”(或“共现”“横向稳定组合”)是个重要的标准及特征。在语言教学上,这一规律同样适用。语料库问世以前的研究,大都基于直觉进行,很难深入下去。所以,一部分语言学家及词汇学家对聚合关系探讨得比较多,认为聚合关系的内容要比组合关系丰富得多。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词语间组合关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语料库证据下,词语间的组合关系显示出丰富得内容。例如,“praise to the sky”这个词组中,praise和sky是固定的组合关系,不能用其他词来替换sky;“a highly praised novel”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a greatly praised novel”。

(四)以意义为核心的组合体

公式语是意义、形式与功能的组合体,是实现整体意义的一种手段,以意义为核心,可以实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形式是意义的载体,意义重于形式。公式语中相互结伴的词语之间存在紧密的语法语义联系。例如,“said approvingly”(赞赏地说)具有整体意义,尽管“approvingly”形式上是修饰成分,却是这个组合的意义核心。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公式语理论可以提炼归纳为三个方面:对词汇单位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以规则为核心的语法模式和以记忆为核心的心理语言学模式的融合(薛琳,2011)。

传统的语法分析都是建立在结构切分的基础上,处理方式上都是偏分析性的,公式语理论中对语言单位的感知从整体入手。Alison Wray(2008)从语言认知处理的角度提出“等同语素概念”(morpheme equivalent unit),即公式语(可能包含一个词或几个词)在语言处理的过程中相当于语素(morpheme)这个基本的语言单位,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功能,词串不再被切分成单个的词,而是整体上等同于语素。

公式语是语法化的词汇,学习者记忆词库中的公式语如同其他词汇单位一样,成为心理词典中的一部分,具有整体语义,或扮演语法角色,或承担语用功能。公式语的认知是一个整体输入、整体处理、整体输出的过程。这一词汇模式渗透着语言研究的整体观的思想,形式、意义和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不同层面,在这一词汇模式中浑然一体。

公式语理论中的语言处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规则为核心的语法模式和以记忆为核心的心理语言学模式的融合。尽管经历了几个时期,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发展和变化,但其理论核心仍然是构建普遍语法理论以描述并解释人类的语言现象和人的语言知识。以生成语法为基础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普遍语法制约语言习得。在典型的语言处理模式中,规则处于核心位置,语言产生的过程是用语言材料填充语法框架的过程。(www.xing528.com)

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以及由此衍生的人们从认知角度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提出了更多有助于解释语言习得的观点。与生成语法把“规则”看作语言的核心问题而把词汇、成语、语用看作语言边缘现象的观点相反,新的观点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把语法看作交际中表达意义的程式逐渐公式化的产物,进而强调记忆在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大部分的语言使用是重复性的,而不是创造性的。语法使得语言元素产生无穷的组合的可能性,而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这些可能性往往被忽略,反复出现的是约定俗成的词项的组合。Sinclair(1991)以语料库的研究为基点,提出了二元的思想:语言的选择和使用遵循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和短语原则(idiom principle),语法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语篇的形成是多元的选择。开放选择原则无法概括语言的全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使用着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呈现出非任意性,语言单位的组合呈现出规约性,短语原则描述了这一特征。大量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存在于语言事实中,尽管可以继续分析为更小的语言单位,他们却往往是使用者唯一的选择。短语原则呈现出以下特点:(1)很多短语允许组合的词汇的内部变化,例如in some cases 和 in some instances几乎没有什么区别;“It’s not in his nature to...”“it was in his nature to...”或“it can be in his nature to...”,同时具有整体性的特点,“in some________”和“nature”是固定的;(2)短语出现的句法环境往往是固定的,例如“set about”总是和动词“-ing”的形式连用;(3)短语出现的语义环境也是固定的,例如“consequence”指“结果”时都存在于负面的语义环境中。

Skehan(1998:89) 提出了语言学习中将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rule-based)和以惯例为基础的模式(examplar-based)合二为一的观点。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经历了词汇化—句法化—再词汇化的过程,语言习得机制(LAD)在关键期起主导作用,关键期过后,这一由内而外的句法自主的产出机制就不再扮演主要角色,而由语言使用惯例、记忆为基础的系统发挥作用。Skehan 认识到单纯以普遍语法为基础的理论对语言习得的解释力是不够的,公式语的重要性会逐渐显现出来,记忆系统处于核心地位(Skehan,1998)。最大程度接近本族语者表达的流利程度和地道的程度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想结果。语言处理的过程越简化,输出的语言就越流利、越地道。第二语言学习者从大量的符合语法规则的言语片断中选择最能够被本族语者接受的组合,而本族语者使用语言时通常只考虑词语组合而不考虑语法,这种差异造成了Pawley和Syder(1983)提出的困惑,即中介语表达系统中缺失地道的表达。很多英语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的评价往往是“Very good.But I wonder why your English is so correct,but not idiomatic enough.”(你的英语很好,但不知为什么如此准确而不够地道。)如果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记忆系统中储存了足够的符合本族语者表达习惯的语言使用惯例,学习者在使用时能够信手拈来,语言处理的过程就得到了优化

Alison Wray(1992)提出双系统理论(dual system solution),提取了语言处理的两个过程,以规则为中心的分析性处理和以记忆为中心的整体性处理系统并行。分析性处理(analytic processing)是语素、词、小句等语言单位在语法规则的限制下解码、组合、被创造的过程;整体性处理(holistic processing)依赖于储存在大脑中的预制语块,是储存和提取及组合语块的过程。两个过程是并行的,语言习得者选择哪种策略取决于语言材料和言语交际情景。双系统理论的解释力在于既能解释语言的创造性(novelty),又能解释语言的规约性(idiomaticity)。

公式语在语言处理方面的二元模式渗透着语言研究的整体观的思想,形态、词汇和语法,形式、意义和功能,语法、语义和语用既是语言研究的不同层面,在这一词汇模式中又浑然一体。

公式语的功能和它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本质上是以整体的结构式存储在记忆中的连续或非连续的语言序列,形式上可以体现为多词单位,如the oldest profession,to blow up,for good;也可体现为短语,如by sheer coincidence;句子框架、情景言语片断,如 How can I ever repay you等。

Nattinger 和DeCarrico(1992,pp.60-66)从语篇的角度对组合结构的功能做了描述:

(1)交际互动功能

传唤(“How are you”“I didn’t catch your name”)

澄清事实或声明(“What did you mean by X”)

转换话轮(“Could I say something here?”)

疑问(“Do you X?”)

拒绝(“I’m sorry but X”)

表示同情(“I’m very sorry to hear about X)

(2)引导话题功能

自我介绍(“My name is_”)

时间(“What time X?;a_ago”)

地点(“what part of the_”)

天气(“It’s very_today”)

(3)语篇标识功能

时间标识(the day/week/month/year before/after_)

列举(in other words;it’s like X)

总结(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my point is that X)

以上是从言语交际功能及语篇功能的角度对公式语功能的分类和总结。理解和运用语言意味着对公式语的理解和运用,孤立的语素和词有独立的概念意义,组合起来的语篇意义才是理解的关键。庞大的公式语系统代表了语篇中的各种语义范畴和语用特点,存在于不同的语言情境中。Nattinger 和DeCarrico(1992)的分类着眼于语用及语篇功能,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公式语不仅仅是语言单位的概念,也是加强言语交际表达效果的工具,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公式语运用的程度反映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满足人际交流互动的需要。Wray (1999,pp.227-228)对公式语的功能作了总结和描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语篇中的交际功能:说话者使用公式语达到各种交际目的,如打招呼,或保持谈话继续进行。惯用公式语在同一情境中不断被重复使用;

(2)书面语篇中的修辞功能:作为修辞工具,公式语标识语篇结构、体现文体、感情色彩、写作风格以及社会文化特点;

(3)社会功能:公式语是说话者身份及社会团体认同的标志。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运用公式语,增强了地道性,使中介语更接近目的语。在非目的语语境(如教室)中的学习者倾向于过度概括,产生出合乎语法而欠地道的口语或书面语,相对于本族语者而言,对词语搭配的理解和使用不够敏感。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对公式语的功能的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Wray & Perkins,2000;Wray,2002):(1)在语言处理方面,具有简化语言处理的功能,是语言处理的捷径,加快输出的速度,增强流利性。当大脑对某一个言语片断熟悉到一定程度时,习得该言语片断的言语处理过程就会被缩短或简化,这也是为什么惯用搭配往往比合乎语法的同义表达更容易被接受的原因。公式语结构紧凑、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之能够节省说话者言语处理的心力,缩短言语处理和理解、编码和解码的时间。(2)在言语交际方面,具有增强说话者在所处言语社团中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增强对听话者的感知的操控,加强言语交际效果的功能。(3)在语篇构建方面,公式语具有语篇标识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