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农村的父母和子女在抚养和赡养问题上遵循一种权利平衡的原则,追求一种父慈子孝、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那时父母和子女的代际关系普遍要亲密些,村庄的秩序也不容许子女疏远自己的父母,否则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现代社会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农村年轻子女为了生计,纷纷到城里打工,原有的村庄秩序在生存大计面前分崩离析,农村老年人的留守状态被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如前面所述,老年人的留守、年轻人的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老年人和自己子女代际关系上的疏离,造成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没有人照顾的客观事实,严重地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一)代沟的存在
“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自己的想法上出现的不一致的现象,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缺少共同的语言而少于交流、沟通的现象。”(99)代沟有时候会让双方在对事物的看法上出现争执,产生矛盾。农村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由于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同,他们对社会和事情的看法上有着天壤之别,形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在家庭中的两代人不可避免会出现争执、矛盾。在传统的农村,人们流动得少,必须整天生活在一起,很多代沟事实上通过两代人的努力,把它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然而现代的中国农村,由于子女打工,很少有人会和自己留守在老家的老人长期共同居住,许多代沟事实上因为双方没有共同生活无法交流和沟通,而得不到解决,如果代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造成代际冲突,而代际之间的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农村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时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中地位处于一种依赖地位,如果得不到孩子的体谅,双方关系恶劣疏远,那么他们的养老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表4-21的数据表明,子女和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不是很多,36%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和子女的关系很亲密或较亲密,而40.7%的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和子女的关系较疏远或很疏远。43.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子女非常理解或比较理解自己,3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太理解或很不理解自己。数据显示,子女对父母是否理解和他们之间的代际关系是呈正相关的。
表4-21 子女是否理解您和与子女关系亲密度的交互分类表
(G=0.08 p=0.28)
农村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相互的不理解导致父母与亲子之间在交流、沟通方面减少,缺乏共同话题。同时由于代沟的存在,农村的青年人和自己父母谈论的话题很少,一般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孩子的婚姻和各自的个人心情。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老年人的子女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以及他们对未来规划等,由于农村的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各自在这些方面的想法不一样,而没有共同的话题,这些都影响着农村老年人和他们子女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关系的疏离。如果父母与亲子之间有很多的话题,不管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是在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上都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么亲子与父母在一起活动会很有乐趣,大家都乐于在这种氛围中了解对方,从而不至于导致双方关系的疏远。
表4-22的数据表明,农村老年人与子女谈论的话题越多,老年人和自己子女的关系就越亲密,通过了假设检验,而且相关系数很高达到0.26。同时本次调查中得到农村老年人和自己子女交谈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婚姻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98人,所占的百分比为40.29%;其次是个人心情,有70人,所占的百分比为28.64%;除这些之外,关心其他的有31人,所占的百分比为15.05%。其余的话题老年人想和子女交流但是由于代沟存在,子女不愿交流而作罢。如果平时的交流和谈话少,交流的话题也少,那么农村老年人和其子女之间的关系自然会疏远。因此在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中,老年人要处理好与自己子女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和子女的关系融洽,那么老年人的养老生活的质量就要高很多。
表4-22 老人与子女谈论话题与老人与子女关系状况的交互分类表
(λ=0.26 p=0.002)
(二)社会转型
在当代社会,全球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社会节奏加速倍增化、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社会活动性质利害两重化、社会活动群体全球协同化四个大的发展趋势。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从此进入到社会的急剧转型期。我国是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背景下展开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征: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由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一方面给农村里的青年人带来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农村家庭里亲子关系的发展。首先,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是越来越多,而相对年龄比较大的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无法迅速接受快速出现的新鲜事物;同时他们的思想保守,拒绝接受新鲜事物。那些热爱新鲜事物、快速接受新思想的农村青年人在与他们的父母交流时,自然会因为观点的分歧而产生摩擦和误会,拒绝接受新思想的老年人在与自己的子女交流时就会没有共同的话题,这些都会导致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疏远。
同时,社会的急剧转型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分工的细化会产生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众多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城乡之间收入的高低差距,城市生活方式更受年轻人喜欢;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农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等诸多的推拉因素,迫使担当家庭经济支柱角色的农村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远离父母到遥远的城市里去打工。
在调查中,很多老年人说“在农村种地的收入太少,家中有孩子老人要养,自己的孩子不得不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工作赚钱”。亲子外出的主要原因是到经济更好的地方去工作,赚取更多的钱以缓解家庭及自己经济上的紧张,亲子之所以能离开父母到外地主要的原因,与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农民的流动就没有以前限制得那么严格,再加上城里能够挣到比农村高得多的收入,于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到城市里打工。从表4-23的调查数据现实:有138人是经济很紧张而导致他们外出工作的,所占的百分比为59.22%;比较紧张的有78人,所占的百分比为31.07%;而很富裕的只有4人,所占的百分比仅为1.46%。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的不断改变、简单和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变化等使得在农村家庭当中起支柱作用的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庭外出工作,以赚取更多的供家庭支配的金钱,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
表4-23 家庭经济是否紧张与老人和子女关系状况的交互分类表
(G=0.09 p=0.38)(www.xing528.com)
表4-23的数据充分地显示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严重地影响到农村老年人与他们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时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慢,也是和现代社会的转型密不可分的,当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在以机械化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化面前,投入的成本与产出是农村经济发展很慢的主要原因。同时社会的转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村的青年人想在家靠种那几亩有限的责任田是无法养活全家的,不得不外出到城里打工。
由于农村家庭的经济紧张,这些家庭中年轻人离开农村,到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去赚钱养家。他们在城市里的工作一般都是脏乱差和累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量繁重,工作忙、累,因此他们很少与家中的父母联系和交流、沟通。本来外出打工让亲子关系疏离的问题,在高强度的工作面前更加雪上加霜。那些在城市里工作的年轻人为了解决经济上的紧张,多挣钱养家,经常主动加班或者是选择工资较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由于这些农村年轻人工作时间长、下班晚等原因,导致他们很少有休闲时间,如果没有空闲时间则利用通讯技术和自己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就少,这样进一步疏远了亲子关系。
表4-24的数据显示,子女在城市里加班越多的老年人,越觉得和子女关系要疏离,其相关系数达到0.15,并且通过了假设检验,这说明农村中青年人在城市里的工作时间严重地影响着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子女在城市里正常工作八小时的老年人有12人,所占的百分比仅为4.9%;子女在工作日加班的老人有81人,所占的百分比为33.5%;子女在工作日和周末都加班的老人有84人,所占的百分比为8.3%;经常出差的有39人,所占的百分比为16%。从表4-24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年轻人在城市里的工作时间都很长,一般情况下都会加班,下班后回到住的地方都非常疲惫,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与留守在家的父母通过通讯工具进行联络。
表4-24 子女的工作时间*老年人与自己子女关系的交互分类表
(λ=0.15 p=0.06)
(三)农村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不便
“互动”指在活动中或者是相互的交流中通过各种身体语言等符号来了解对方,得到对方各方面的信息。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通讯变得快捷方便和即时,人们可以用各种通讯工具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大多是出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面对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不断更新的新时代,由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懂得的知识少,在加上老年人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即使接受他们的学习能力低,学习现代知识非常的困难。所以农村老年人很多人不懂得现代科技如电脑(QQ、MSN)、手机发短信等。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年轻人善于学习,也热衷于现代高科技的通讯工具。以前的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访谈中的所有老人都说,最近几年来基本上没有收到过子女的来信,和子女通讯最多的工具就是电话,可是电话的费用很高,每次打电话都是拣重要的话说,很快就挂断了。
再加上农村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到离家很远的大城市里打工,由于路费贵,他们一般都不会中途回家,因此有很多老年人说,他们的子女基本上是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有的几年都没有回来了。
同时,农村的老年人和子女出生在不同年代,两代人之间有很多的代沟,老年人对现代科技不懂,很多思想和信息滞后,而年轻人却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懂的知识比较多,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无法交流,影响了子女同老年人交流的兴趣,从而加大了亲子之间关系的疏离。
如前所述,农村的青年人基本上不用写信的方式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习惯于使用电脑,利用QQ、MSN等网上聊天,并且这相对来说费用不是很贵,而这些农村的老年人都不会使用,因此青年人和自己远在农村的父母沟通交流的通讯工具只能选择电话,但是打电话的话费非常的高,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赚钱,不仅要支持自己的生活费,还要按时向家中寄钱,供家中孩子上学和父母在家的消费,因此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话费,所以选择不联系或联系时短时间并挑最重要的东西进行沟通。
表4-25的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觉得电话通讯费越贵,那么和自己子女的关系就越疏远,两者的相关强度达到0.21,并且通过了假设检验,这说明现代的通讯工具的费用严重影响农村老年人和他们子女关系的亲密度。其中调查中有101个老年人觉得现代社会的通讯费用很贵,所占的百分比为39.8%;有116人认为有点贵,所占的百分比为47.1%;认为过得去的有17人,所占的百分比为7.3%。这说明在外地工作的亲子对于现代社会的通讯费用是有负担的,每个月的工资不足以支持经常与父母用电话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
表4-25 老人对通讯费用的看法*老年人与自己子女关系的交互分类表
(λ=0.21 p=0.03)
(四)农村老人与自己子女共同居住很困难
在中国,家庭是一个包括未成年、成年甚至已婚的子女,在某种意义上是扩大的家庭,强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它给那些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100)但是在现代的农村社会里,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农村年轻人的流动、家庭生产功能的弱化等诸多原因导致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家庭也成为农村的一个主要的家庭结构形式。家庭的小型化,导致两代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并且正弱化着农村家庭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首先,农村年轻人纷纷到城市里打工,他们在城里租房居住,由于房价和租金的日益高涨,他们无法承受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里和自己共同居住的费用。有110个农村老年人,占总数的46.5%,是居住在农村,而自己的子女在城里租房住。其次,农村老年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不愿到城市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占总数的27.5%。再次,由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住在一起经常吵架,老年人干脆另过,占总数的24%。最后是考虑到其他原因的而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居住。
正是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农村老年人与他们的子女在一起居住存在困难,如果亲子和父母不在一起居住,亲子与父母天天见面时完全不可能的,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单纯地只靠一周或一个月、一年的电话或者网络交流亲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会得到加强,只会导致亲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渐渐地疏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