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冯从吾及其学术思想
冯从吾,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创建关中书院并任山长。明万历时进士,先后任御史和工部尚书等职,后因直谏犯上,罢官后在长安专心著述、讲学。他是明代关学的集大成者,晚明的“醇儒”。一生用心于圣贤学问,以讲学为职志,重会通而求自得,提出自己“本体”与“工夫”并重的心性之学。面对晚明王门后学的偏失,他以救正心学、倡明心学为己任,具有极强的学术责任心与儒者的担当精神。在他身上反映出心学在明末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也反映出宋明理学在明末开始自觉地自我总结。冯从吾对先儒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对朱子、王阳明都有总结性评价,著有《关学编》《元儒考略》《宋儒考略》《明儒小传》,学风由虚而返实,并逐渐向实学过渡。
冯从吾的心性之学首先强调要明体,在本源处透彻。他敏锐地指出明末学术之偏,心学不是祸根,恰恰是心学不明,本源不清。他坚持心之本体是“有”,是“至善”,对孟子性善论有精到的论述。他认为性善是先天的,从至善性体出发,对“无善无恶”等学说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主张心与理一,指出“人心不可无主”,性是心本具之理,以本心出理,以理贞定人心,以理作为善之根究。以此心之本体作为存有论意义上的终极存在,既彰显出心性本体的价值意义,又奠定了人性之善的本体论基础。他对道心与人心、未发与已发、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等儒家的传统命题都有详尽而精到的论述。
在明体的基础上,冯从吾强调工夫之切要,做得工夫然后可复本体,提倡工夫基础上的本体工夫合一论。他重视内向克己之功,对“求心”、“养心”、“正心”、“存心养性”等心性修养论有细微而精到的阐述。强调工夫要落在自家身上,对“反省”、“自反”、“犯而不校”和“自得”、“自慊”等内向切己的工夫的阐发多前人所未发。这种工夫理路的内敛在其心性之学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为了纠正王学末流的小人无忌惮之病,他既重视贯穿着“敬”之精神的未发工夫,即静处存养,同时又重视在日用常行中的动处检点。通过工夫修为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体会到“孔颜之乐”,这是每个儒者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www.xing528.com)
冯从吾为讲学付出了毕生的心力,其讲学思想独树一帜。面对明朝的专制,他尤其强调讲学自身的独立性、讲学对士人独立于政治的特殊意义,这是前人所没有的。在宋儒“以学明道”的基础上,他为士人指出了一条独立于政治、独立于科举的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他认为讲学是儒家的优良传统,可以衍道脉而维道运,讲学也是读书人修养德性、涵养气节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他视讲学为儒者独有的生存方式、经世方式,是儒者的鲜明特征,甚至提出以讲学作为入祀孔庙的标准。冯从吾“以学行其道”,在讲学活动中践行着自己的心性之学。
冯从吾的心性之学反映出朱、王之学互救其失,心学在明末的自我反思与学术转向,进而反映出宋明理学在明末亦开始进入自我完善与自我总结。他的内向工夫论被其后刘宗周的“慎独”说延伸到更深的内敛;其本体与工夫的合一,已折射出后世李二曲的体用全学和务实的学术风气。冯从吾为学“以心性为本体,以诚敬为工夫,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极则。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他不但对关学有中兴之功,同时又“倡明理学,继往开来”,以人品和学术影响天下,堪称“一代真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