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从吾心性之学:不讲后果及原因

冯从吾心性之学:不讲后果及原因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冯从吾总结的学者不愿讲学的五条原因对世态人心把握得细致入微,可以看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不讲学,都是因为存有私心。

冯从吾心性之学:不讲后果及原因

三、学之不讲的后果及原因

论语·述而》云:“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冯从吾以此对学之不讲的后果进行了发挥:“孔子云: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不讲何忧之有?只不讲便不修德不徙义不改过,此中便做无穷之非僻,生无穷之隐祸。不讲不足忧也,祸犹不足忧耶?”[28]不讲学,人们就无法明理,不知何为义,何为善,如何修德?不讲学可以说是隐祸无穷。讲学既然如此重要,正面、反面的道理都非常明白,并不深奥难懂,为什么后世学者又多不肯讲学呢?冯从吾也奇怪为什么世人对讲学这么反感,他说:“天下有三件不可解的事:言可省也,别样不该说的言语通不省,偏只省了讲学的言语,一不可解;交可寡也,别样不该交的朋友通不寡,偏只寡了讲学的朋友,二不可解;是非可避也,别样不该管的是非通不避,偏只避了讲学的是非,三不可解。”[29]

冯从吾总结了学者不愿讲学的五条原因:“其病多端,一则于己不便,一则自以为是,一则为人不足与言,一则恐为世所厌,一则嫉忌人之胜己。孔子曰: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30]一讲则人必以躬行责备,于己不便,故不得已谓学只在行不在讲,是以行之一字杜责备者之口,以掩其不行之过也。即间有能行者又器小易盈,若曰:吾行,是亦足矣,何必再讲?而况其人又不足与讲也。孟子曰:‘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彼其心或亦曰:是何足与言学问也云尔。昔人说朱文公曰:正心诚意上所厌闻,今之不讲者,岂亦以正心诚意世所厌闻,而讲之无益邪?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如朝见妒。今之不讲者,得无曰:我不能行而讲之,使人行则形己之短;我能行而讲之,使人行则掩己之长。得非忌心胜而不欲人之行之邪?不知不讲者不行者也,真能行者必不避人责备,而不讲,义理无穷,即圣贤且望道未见,我安敢自以为是,而不讲人性皆善。孰不可与言?敢谓人不足与言而不讲。平生所学惟此四字,何论人之厌不厌也而不讲,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方愧不能与人为善也,又何忌人之胜己也而不讲。孔子忧之正忧乎此耳,后人不忧,岂其有加于孔子邪?”[31](www.xing528.com)

冯从吾总结的学者不愿讲学的五条原因对世态人心把握得细致入微,可以看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不讲学,都是因为存有私心。或因自己不能躬行,讲学会引来别人的责备,于己不便,不讲反而能掩饰自己的不能躬行,所以不讲;或者独善其身,自满自足,认为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不必讲给别人,所以不讲;或者自视过高,总感觉自己曲高和寡,不屑与人讲学;或者认为世人厌恶讲学,害怕自己会自讨没趣;或者嫉妒好强,气量狭小,心中算计:若我不能躬行,讲学促使别人去躬行,反倒显出我的短处;即使我能躬行,讲学之后,人人都能行,我的过人之处不就显示不出来了?当时存有私心而不愿讲学的人借口很多,但是真正的原因不外乎以上几点。冯从吾极力倡导讲学,就是希望通过讲学以提醒人心,使道明天下。

以学明道,讲学可以修德、涵养气节,这些先儒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讲学明道是宋人的观点,其学并不具有独立性,只是道的附属物,而道的倡明又依附于政治权利。冯从吾在继承宋儒的基础上,为什么强调讲学要独立于科举、独立于政治?对冯从吾来说,讲学的独立意义是什么?其针对性又是什么?实际上,在“内圣而外王”的理想破灭后,冯从吾一直苦苦寻觅士人挺立自身,立身社会,进而挺立学统、道统的现实道路。在讲学活动中,他逐渐意识到,讲学正是这样一种现实的方式,它使心学真正得以实践落实,是一种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