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从吾研究:人心不可无主

冯从吾研究:人心不可无主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从吾运用了太阳、主翁两个比喻,说明了心之本体不可是无,人心不能没有理的贞定与主宰。他在《辨学录》中说:人心最不可有物,人心又最不可无主,以公为主则私之物自无矣,以理为主则欲之物自无矣。此人心不可无主之说也。

冯从吾研究:人心不可无主

一、人心不可无主

人心需要有主宰,这个主宰就是《尚书》中的“道心”,王阳明所说的“本心”、“本体之心”、纯乎天理之心,即良知。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有了道心的主宰,人心则动静皆宜,自然不会有“过”与“不及”的偏失,人心才能转危为安。《孟子·告子上》载:“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孔子讲操之则在此,舍之则失去,就是在强调心之操存工夫。因为常人之心出入无定时,亦无定处,所以操存工夫非常重要,稍有疏忽,“本心”就会因“舍”而“亡”,使常人迷失本性。王阳明说:“‘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工夫,始没病痛。”[134]王阳明强调学者必须明知“心之本体”,知体则自然理解操存工夫之切要,即人心一定要有心之本体的主宰,才能“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135]

冯从吾运用了太阳、主翁两个比喻,说明了心之本体不可是无,人心不能没有理的贞定与主宰。他在《辨学录》中说:

人心最不可有物,人心又最不可无主,以公为主则私之物自无矣,以理为主则欲之物自无矣。譬如太阳当空则魍魉自息,主翁在室则仆隶自驯。若惩魍魉而并掩太阳,惩仆隶而并逐主翁,吾惧其魍魉愈炽而仆隶愈纵横也,是谁之过与?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此人心不可无主之说也。[136](www.xing528.com)

青天白日、烈日当空的时候,魑魅魍魉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主人当家的日子,家仆家隶自然各守本分,各负其责。因而惩治魍魉不能累及太阳,惩治恶仆不能连带将主人一并逐去,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会使魑魅魍魉和刁奴恶仆越来越猖狂。王阳明也曾有这样的比喻:“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有不受约束者哉?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137]心无主犹如家中无主,家中无主则奴婢擅作威福,家不可言齐;心无主则众欲乱行,良知昏迷。《论语·里仁》载:“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以为,一个人如果能诚心诚意、满腔仁义,就一定不会肆意为恶。所谓“志于仁”就是强调以“仁”主宰人心。《孟子·告子上》曰:“先立乎其大,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孟子所谓“大体”是指本心。所谓“小体”是指耳目口腹之类。他的“先立乎其大”就是要确立心之本体。人心确立了“大体”(心之本体),则是自有主宰之心,就不会心为形役,受耳目口腹等感性欲望的摇夺。

人心必须有主,但有的是理、是仁、是善,而不能是物、是欲、是利。冯从吾认为“有诗文者以诗文自高,有功名者以功名自高,有气节者以气节自高”,以及“有其善、有意为善”,有的是欲、是物,而不是理、不是仁。所以,“有”的弊病不能用倡导“无心”、本体之无的办法来解决,而必须以本心出理,使人心有主。“有意为善”,这些“有”之病都是人心有物的具体表现,而人心有物的原因却恰恰是因为人心无主。在本体层次上,人心必须有“公”、“理”、“仁”、“善”的主宰与统摄,人心才不会被私欲所控制和蒙蔽。所以,冯从吾说:“吾儒论天命之性,说一物不容而万物咸备。佛氏论真空之性,亦说本来无物而实不碍诸物。但吾儒上物字指欲,下物字指理。佛氏上物字指理,下物字指欲耳。”[138]冯从吾所谓心之本体就是性,是天命之于人的至善之性。此本体不容许掺杂一丝一毫的物欲,但却是“万物咸备”,它涵容了天下的物理,前一“物”字指物欲,后一“物”字指物理。人心必须有此天理的主宰,才能避免利欲熏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