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从吾研究:性善是人的天性

冯从吾研究:性善是人的天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性善既是先天的禀赋,善体的发用、扩充也是自然而然,不容己的。没有人怜惜孤儿、怜惜花草,却对自己的亲人视同陌路,这是违反人的天性的。冯从吾的确善于会通,看到孔孟都主张性善,都在寻求性善的先天说明。吴有能教授也认为,冯从吾对道德基础提供了一种先天的说明,吾人之价值不是后天社会所塑造的。

冯从吾研究:性善是人的天性

二、性善是先天的

冯从吾认为性善是先天的。他认为性善是一种先天的禀赋,自然而然的,“且谓之至善,见人性皆善,吾德本明而吾明之,原是吾性自然不容己事,不是分外求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明德自然不容不新民,不是分外求新,明德新民自有本末、始终、先后之序,这次序虽毫不可缺、毫不可紊,皆是天性自然不容缺、不容紊的,不是分外强生枝节,故谓之至善。至善者指其自然恰好不容人力安排增减者言之耳”[110]。人性的实质就在于道德性,人刻苦用功,努力地成就自己,其实就是要让人的道德性呈现出来,将人性本有的光辉散发出来。明德、新民都是“吾性自然不容己事”,明德新民遵循其自有的本末、始终、先后之序,也是“吾性自然不容己事”。因为是天性使然,所以不容人力安排,人为地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只率性而为,便是自然恰好。冯从吾提出:

知爱知敬,此良知也,然必有所以能知爱知敬者,此性体也。至善之性体,盖自父母初生时天已命之,岂待孩提稍长而后有知爱知敬?此感而遂通境界。然不惟爱敬未感之前,而所以能知爱知敬者寂然不动,虽知爱知敬之时,而所以能知爱知敬者亦寂然不动也。此所谓未发之中,此所谓天命之性。[111]

至善之性体是未发之中,是天命之性,自父母初生时天已命之。性体寂然不动,不惟爱敬未感之前,即使是知爱知敬之时,而所以能知爱知敬者亦寂然不动。如此就引来了关于天命之性的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说至善是天命之性?冯从吾就反问:“如孩提知爱,是谁命他爱?稍长知敬,是谁命他敬?”[112]显然,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孩提自然知爱,稍长自然知敬,所以说是天命之爱、天命之敬,是天命之至善之性。性善既是先天的禀赋,善体的发用、扩充也是自然而然,不容己的。他在《善利图说·附录》中说:(www.xing528.com)

亲亲仁民爱物不是仁者分外事,亦不是仁者向外驰求,是良心自然不容己处,正所谓天地生生之心也。人得此心,遇亲自然知亲,故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稍长无不知敬其兄。遇民自然知仁,故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莫不有怵惕恻隐之心。遇物自然知爱,故曰吾不忍其觳觫,这原都是自然的良心,必不待勉强,不容矫饰,正所谓天地生生之心也。只是后来物欲蹈溺,遂失了良心,所以不惟不知爱物,不知仁民,虽至亲亦不知亲矣。此后来蹈溺之过,非本来无此良心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不过复还此良心耳,岂是分外事?岂是向外驰求乎?至亲亲仁民爱物间,亲疏厚薄亦都是自然的差等,岂止亲与民物有辨,虽亲亲之中亦自有辨。故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岂仁者有心分别于其间哉?但学者不察仁者本来痛痒之心,而徒执仁者后来等杀之迹,于是妄分彼此,妄树藩篱,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心一切抹杀,毋怪乎逃墨而归杨,以便其自私自利之图也。[113]

既是天命之性,亲亲仁民爱物都是良心自然不容己处,此良心是天地生人时就赋予人的。孩提之童遇亲自然知亲,稍长自然知敬其兄,遇民自然知仁,遇物自然知爱,都是良心的自然发见,不待勉强,不容矫饰。知亲知敬之心、恻隐觳觫之心与仁民爱物的圣心,都是真心的发见。其间礼所体现的亲亲之杀、尊贤之等,亦都是良心中自然的差等,不是妄分彼此,妄树藩篱。但是,后来的一些学者不去用心体察,只是执著于外在的等杀之迹,不能体悟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却以为仁者有分别心,于是乎逃墨而归杨,或讲“兼爱”,或讲“为我”,反为自私自利之徒开了方便之门。却不知杨氏“为我”与后人所谓“为我”有所不同,其认为亲亲仁民爱物是驰骛于外物,而不是自家切己的工夫,杨朱是强调切己的工夫,这中间自有一段痛痒相关之心不曾泯灭。所以冯从吾说:“不然何不以其道自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也?观于思以其道易天下,可见一体之心即杨氏亦未尽泯。”[114]而墨氏兼爱当然也不是不要亲亲,其亲亲之良知亦未尝泯。没有人怜惜孤儿、怜惜花草,却对自己的亲人视同陌路,这是违反人的天性的。

知爱知敬之心、恻隐觳觫之心都是良心自然不容己处,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本然之性。有人问什么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冯从吾回答:“孩提知爱,稍长知敬,见孺子而怵惕,睹亲骸而颡泚,不忍觳觫之牛,不屑呼蹴之食,此等去处不知由思而得,由勉而中否?尧舜其心至今在,个个人心有仲尼正在此处。”[115]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冯从吾统一了孔子的“性相近”与孟子的“性善”,认为正是因为人性皆善,所以才会性相近,相近的基础就是性善。冯从吾的确善于会通,看到孔孟都主张性善,都在寻求性善的先天说明。吴有能教授也认为,冯从吾对道德基础提供了一种先天的说明,吾人之价值不是后天社会所塑造的。他说这个看法很重要,德性是人之本性,道德是内在的绝对命令,不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促使人性内在的光辉散发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