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史学研究:官修与私修的比较

南宋史学研究:官修与私修的比较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四年十二月,经孟太后与赵鼎的竭力主张,朝廷正式拉开了编修北宋后四朝史的序幕。直接受南宋政府舆论导向和官方修史活动的影响,南宋私人修撰北宋史的风气亦随之相当兴盛。

南宋史学研究:官修与私修的比较

一、南宋时期的官修北宋后四朝史与私修北宋史的成书

南宋王朝建立之初,出于对北宋亡国之源的探究之需,高宗首先从哲宗元祐时变更新法的宣仁太后入手,以便从源头上说明北宋后期变法之非,从而为其父推卸亡国之罪。于是他于建炎元年五月二日就下诏指出:“宣仁圣烈皇后保佑哲庙有大功,而奸臣造言,仰诬盛德,著于史牒,以欺后世。可令国史院据实而修,播告天下。”(1)同日,以诬谤宣仁罪追贬蔡确、蔡卞、邢恕和蔡懋官。绍兴重修神宗和哲宗实录便是为配合此次辨诬之需提出的。至建炎三年六月,赵鼎上疏论时政得失。他说:“兵连祸结,外侮交乘,二圣北辕,朝廷南渡,则安石辟国之谋而蔡京祖述渎武之患也;繁文酷吏,上下相绳,鞭挞追呼,农亩失业,则安石理财之政而蔡京祖述厚敛之患也;侥冒躐进,依阿取容,当官有营私之心而临难无仗节之义,此又安石败坏人才之科而蔡京祖述宾兴贤能之患也。……故凡今日之患,始于安石,成于蔡京。”(2)基于此,“亡国之源始于安石”便成为了当时高宗、朝臣乃至一些士大夫的共识。到四年十二月,经孟太后与赵鼎的竭力主张,朝廷正式拉开了编修北宋后四朝史的序幕。(3)于是到绍兴四年五月,朝廷正式下诏重修神宗和哲宗实录。(4)至绍兴六年和八年,神、哲宗二朝实录重修工作相继得以完成。期间,朝廷还于绍兴七年诏修《徽宗实录》,直到绍兴二十八年才告完成。但由于该本“疏舛特甚”,(5)孝宗乾道五年十二月又诏重修,至淳熙四年三月宣告完成。《钦宗实录》则始修于乾道二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成书。伴随着北宋后四朝实录的相继诏修与完成,后四朝国史的编修则从绍兴九年始修神宗正史起,至《四朝国史》正式成书,前后历时40余年。

北宋后四朝史、录的重修与完成,亦直接影响到其他在北宋时已完成的或未成书的官修史书。如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三月,重修《神宗宝训》完成;孝宗乾道三年五月,重修《哲宗宝训》完成。又乾道六年五月,《乾道续四朝会要》完成。(6)这表明南宋政府已基本完成了对北宋后四朝历史的重修和编修工作。由于此间官修史书在论述“熙、丰、祐、圣、符、靖、崇、观、和、康之大废置、大征伐,关天下之大利害者”(7)时,其主旨明确。即就是要认定王安石及其熙丰变法之非,肯定宣仁、司马光元祐更化之是。因此诸书中无不体现着“是元祐、非熙丰”的修撰宗旨。(www.xing528.com)

直接受南宋政府舆论导向和官方修史活动的影响,南宋私人修撰北宋史的风气亦随之相当兴盛。与官方修史稍有不同的是,基本成书于孝宗及之后的私家著述,一方面可以直接向官方修成的北宋后四朝史取材。另一方面,基于孝宗时帝统已转入太祖一系,从而促使时人敢于追述自太祖创业以来的整个北宋史。为此,以整个北宋历史为编修对象的私修当代史著作便相继得以完成。如熊克的《九朝通略》(168卷),徐度的《国纪》(58卷),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以及依据李焘之书编修成的杨仲良的《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卷)和彭百川的《太平治迹统类》(40卷),陈均的《皇朝编年纲目备要》(30卷),蔡幼学的《国朝编年政要》(40卷),王炎的《东都纪年》(30卷)和王称的《东都事略》(150卷)等。同时,兼及北宋九朝史事的如有李img2的《皇宋十朝纲要》(25卷)和无名氏的《圣政编年》。此外,仅涉及北宋某段历史及专题性的史著亦不少。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250卷)、汪藻的《靖康要录》(16卷),李丙的《丁未录》(200卷),龚颐正的《元祐党籍列传谱述》(100卷),陈傅良的《建隆编》(1卷),吕中的《大事记讲义》(23卷),以及杜大珪的《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李攸的《宋朝事实》(35卷)(一作30卷),赵汝愚的《国朝诸臣奏议》(150卷)和朱熹的《八朝名臣言行录》(24卷)等。总之,以上这些私家著述在总结亡国之痛的同时,还旨在追崇北宋祖宗圣政,着力宣扬太祖、太宗创业和真宗、仁宗守成之美。其间著者还偶尔直述自己对该段史事的看法。

总体而言,南宋时期修成的北宋史,其主旨是总结北宋亡国之因,因此书中往往体现着修史者对北宋兴盛时的深深留恋,以及对急剧亡国的痛愤之情,其时代感甚为浓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