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普什图语专业教学情况
一、师资队伍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教师队伍自成体系,相对稳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学校积极聘请国内高水平普语专家,吸引高质量外国专家加盟,使之成为普语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学校坚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职教师+外聘专家+外籍教师”。目前普什图语专业有在职教师2人,分别为本校培养的2000级和2004级普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留校,其中一名为讲师,一名为助教;较为固定的外聘专家2人,他们是外交部和原北京广播学院离退休的普语教授级资深人士,普什图语教学、研究的开拓者。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有关教学科研机构和外国驻华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基本为来自驻华阿富汗、巴基斯坦使馆的工作人员、家属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家。资深教授与年轻教师结合,中教、外教互补,教师的文化背景丰富、知识层次较高,教学任务分配明晰,师资培养任务明确,资深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在教学和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完善专业知识。
(一)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的两名青年骨干教师是单丹和李媛。
单丹,女,讲师,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普什图语专业,同年留校任教。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在读。曾担任2004级普什图语专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授“普什图语泛读”、“普什图语视听说”等多门专业课程。2007~2008学年度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和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曾两次为兰州军区军官非通用语培训班授课,主讲普什图语。
李媛,女,助教,2004~2008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同年留校任教。
(二)国内知名专家
普什图语专业聘请的国内知名专家是车洪才老师和张敏老师。
车洪才,男,1957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1959年由外交部选派至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普什图语。1963~1965年在外交部翻译队工作,随后调入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74~1977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组工作。1989~1993年先后在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工作。2000年起任原北京广播学院特聘教授。
张敏,男,1962年12月毕业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和中央广播事业局普什图语节目组工作。1979~1983年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三秘。1983~1990年先后担任外交部亚洲司三秘、二秘、副处长、一秘。1990~1993年担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临时代办(一秘、参赞)。1993~1996年为外交部亚洲司参赞。1996~1999年任中国驻(朝鲜)清津总领事。2000年起任原北京广播学院特聘教授。
(三)外国专家
普什图语专业聘请的外国专家主要来自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部以及巴基斯坦及阿富汗驻华使馆。
拉姆兹,男,阿富汗人,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部专家,与国际台同事合编《普什图语会话》。
(四)学术交流
普什图语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专业研讨,不断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虚心学习借鉴,不断更新知识,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内科研立项,激发创新意识。
2005年12月,普什图语专业教师单丹参加“全国部分新闻机构和高校非通用语双语教学研讨会”,围绕如何进行和改善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提交论文《普什图语教学过程简介与分析》,后收录研讨会论文集《非通用语-英语双语教学研究——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与展望》中。2006年9月,单丹老师参加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什图语泛读教材编写简论》,后被收录于《外语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论2》一书中。此外,单丹老师还承担了校级质量工程《普什图语泛读教程》的编写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专业的两名青年教师积极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普什图语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使信息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
二、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成为对外传播、商务、文化、科研等部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从事普什图语、英语工作的,复合型、复语种、宽口径、厚根基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普什图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普什图语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修养,并较好地掌握英语,具备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
2.具有广博的知识,熟悉掌握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英语要达到专业四级水平。
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5.熟悉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原理和技能,具备熟悉使用网络交流的能力,通过北京市计算机二级水平测试。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修业年限
四年。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五)主干课程
包括“普什图语精读”、“普什图语视听说”、“普什图语口语”、“普什图语高级阅读”、“普什图语写作”、“普什图语翻译”、“普什图语报刊阅读”、“英语精读”等课程。
(六)学时与学分分配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程157学分,选修课程2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1学分。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表7-1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单位:周)
三、课程设置
在普什图语课程设置方面,力争做到将本科期间开设的精读、泛读、口语、视听说、口笔译、高级听力、报刊阅读、对象国社会与文化、写作等主要课程系统化、科学化,做到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基础选修课的设置以及教材建设配套、完整,课时搭配得当;进一步突出普语教学特色,引进阿富汗、巴基斯坦外教,使用新的原版书籍,采购原文字典,编辑新的教材,完善课件以及教学体系,使语言学习更加专业化;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采取双语教学,给予英语教学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有充分的学时和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学习。
普什图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三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普什图语精读”、“普什图语视听说”、“普什图语口语”、“普什图语泛读”、“普什图语高级阅读”、“普什图语翻译”、“普什图语写作”等。专业英语课程包括:“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实用英语翻译”等。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写作与语言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普什图语专业学生院级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方向课程、语言与文学课程、文化与社会课程、新闻与传播课程四大板块。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普什图语国家概况”、“普什图语高级视听”、“普什图语报刊阅读”、“普什图语文学选读”等。语言与文学课程包括“英语辩论”、“亚非文学研究”、“商贸英语”等。文化与社会课程包括:“英语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外交礼仪(双语)”、“西方文学名著选读”、“亚非历史概况”、“亚非文化研究”、“亚非影视作品赏析”、“亚非宗教概况”、“日本媒体广告与经济”等。新闻与传播课程包括“传播学概论(双语)”、“国际传播(双语)”、“公共关系学(双语)”、“新闻理论(双语)”、“国际新闻编辑(中文)”、“国际新闻采写(中文)”、“英语报刊阅读”、“国际新闻编译(B)”、“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等。
四、教材建设及教学设备
(一)教材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所使用教材全部为自编教材。作为普什图语教育的先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非常注重教材的编写工作,投入了大量经费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现列举系列教材(如表7-2所示):
表7-2 中国传媒大学普什图语专业系列教材
由外聘教师车洪才、张敏合作编纂完成的《普什图语教程》(上、下册)、《普什图语基础语法》,车洪才编写的《普什图语高级阅读》,张敏编写的《阿富汗文化和社会》已经出版,填补了普什图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空白。目前根据规划,普什图语泛读、口语等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中。
(二)教学设备
目前,普什图语专业配备有普什图语软件的计算机1台。学生可使用多媒体实验室、演播室、网络国际新闻采编实验室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