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什图语语种概况
一、普什图语简介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普什图族的民族语言,与达里语(即阿富汗波斯语)同为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也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方言之一。普什图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是波斯语的姊妹语。它是一门古老的语言,据语言学家考证,约有3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境内以及巴基斯坦的西北地区。普什图语的主要方言分西部方言和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巴基斯坦)。普什图语和梵语的语法近似,除具有较多的共同词语外,还有许多共同的词根。普什图语吸收了许多波斯语和阿拉伯词语,但仍保留了古伊朗语的特征。普什图语有50个基本音素,元音17个,辅音33个。普什图语的书写使用变体阿拉伯语字母,有40个字母,其中10个系纯普什图语字母。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和时态等变化。其余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字母。
二、普什图语分类
大多数研究学者将普什图语归为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中的东印度语支,普什图语借用变体阿拉伯字母书写,兼有印度语和古伊朗语的特征。前苏联学者德沃利扬科夫说:“现代普什图语词汇是在东伊朗语族成分同相近的印度斯坦语(旁遮普语、拉罕达语、卡菲尔语、布拉古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普什图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方言系统:西南方言系统或叫西部方言系统(pashto),主要包括坎大哈方言、卡卡尔方言、瓦吉尔方言和哈塔克方言等;东北方言系统或称东部方言系统(pakhto),主要有白沙瓦-姆门德方言、阿富里基方言、优素福扎伊方言和吉里扎伊方言等。两大方言系统的主要语音区别在于西南方言系统保留了古音zh和sh,而东北方言系统相应地读成gh与kh。普什图语的两大方言系统在语法上没有大的区别。
三、普什图语的历史地位[1]
普什图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早在1936年,阿富汗政府就确定普什图语为国语,波斯语为第二语言。1964年的阿富汗宪法第三条又规定,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同为阿富汗官方语言。2004年1月5日,在大支尔格会议上,经过协商通过的新宪法第十六条再一次强调:“在普什图语、达里语、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俾路支语、帕沙伊语、努里斯坦语及国内通用的其他语言中,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为政府的官方语言。”阿富汗历届政府的一切正式文件、法律、法令、条约、协议,均以此两种语言为准。
使用普什图语的人口大约有两三千万。阿富汗本土半数左右的人口是普什图族,他们的分布范围很广。从阿富汗东部的库纳尔、楠格哈尔、拉赫曼到首都喀布尔,从喀布尔向西南到帕克蒂亚、加兹尼、坎大哈和法腊等省,到处都居住着普什图人。估计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口覆盖面积约占阿富汗总面积的70%左右。除阿富汗外,在占有巴基斯坦国土一半左右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的广大地区也居住着数以千万计的普什图人,他们也使用普什图语。他们在奇特拉尔、迪尔、斯瓦特、巴加沃尔和瓦基里斯坦等地区居住较为集中。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大城市白沙瓦主要讲普什图语。在奎达等城市,普什图语也通用。此外,约有百余万普什图人群居住在印度的几个邦,他们不仅大多数讲普什图语,还曾出版过一些教科书和文学小册子。在德里、加尔各答和孟买都有数以万计的普什图人。
阿富汗的民族结构和普什图语的人口覆盖,决定了普什图语在阿富汗的地位。在阿富汗地区开展工作,普什图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普什图人的民族感情强烈,他们把普什图语和特有的普什图民俗(pakhtoonwali,普什图族的不成文的法规、民间法典)看作是民族节操,认为它们神圣不可侵犯。如果外国人能用他们的母语同他们交谈,阿富汗人会备感亲切,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在20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用普什图语在阿富汗地区开展工作。美国的“美国之音”、英国的BBC、俄国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德国的“德国之声”等十几个国家的广播电台都有普什图语广播。我国于1973年7月15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北京广播电台开办了普什图语广播。三十多年来,普什图语广播深受普什图语听众的关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共有普什图语听众俱乐部113个,每年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等国的听众信件逾万封。
四、普什图语文学简介[2]
古尔山区和苏莱曼山区是普什图语文学开始发展的地方。
穆罕默德·霍塔克于1719年受沙赫·侯赛因·霍塔克之命,在坎大哈编辑出版了诗集《未被发现的宝藏》,该诗集是阿富汗第一部普什图语诗集。
(一)早期文学(约公元8世纪至15世纪)
埃米尔·克鲁尔·苏里,已知的普什图语最早的诗人。他在公元760年前后统治古尔地区。著名战斗诗篇《荣耀》作于8世纪中期,被认为是普什图文学史上的开篇之作,被广为传诵。(www.xing528.com)
拜特·尼克,第一位苏菲派诗人。其祈祷诗《圣歌》被收录于《圣徒传记》。
(二)中期文学(约16世纪至19世纪)
这个时期,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对普什图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思想大量涌入,出现了押韵的诗歌。代表作《善言》,讨论伊斯兰法规。
罗尚(约1525~1585)家族是这个时期散文和韵文的奠基者。他的散文尤具特色。
胡什哈尔·汗·哈塔克(1613~1690)是一位战斗诗人,他是阿富汗文化理想的人格模式。他在带领自己的部落同莫卧儿统治者斗争的过程中,宣传和捍卫部落联合和民族团结思想,维护民族尊严。他在普什图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作“普什图文学之父”。代表作有散文《普什图语指南》和诗歌《我愿为阿富汗人的荣誉而死》。
拉赫曼·巴巴是哈塔克的同时代人,但他相对年轻。穆曼德部落,生于白沙瓦地区。苏菲派诗人。他的神秘主义触及了普什图文化的本质。其诗包括爱情、道德、宗教和社会等内容,有时也涉及哲学。他的全部作品被收入《诗集》——几乎每个家庭和清真寺都会摆放的书籍。
(三)现代文学时期(始于19世纪)
19世纪末,确定了国家的政治版图,建立起君主专制政体。现代国家出现萌芽,民主运动开始兴起。社会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出现了自上而下的要求变革的运动。20世纪中期爆发了要求民主、自由,消除社会贫困、落后和愚昧状况的新觉醒运动。政府开始重视普什图语的应用和发展。普什图语先是被用来确定军事术语和条例,后又被定为学校的教学用语。政府先后成立了一些学会和研究会。此时,普什图语走上了正规发展之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较为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例如:阿卜杜勒·哈伊·哈比比,其代表作有《普什图诗选》、《普什图文学史》,古尔帕恰·乌尔法特,其代表作有《普什图之歌》、《诗歌选集》、《文学讨论》、诗集《心声》,盖亚姆丁·哈岱姆,其代表作有《精神之花》、《普什图法典》、《新生活》、《幻想的世界》、诗集《珍珠项链》,阿卜杜·劳夫·贝纳瓦,其代表作有剧本《老罪人》、诗集《不安的思想》和《麦穗》,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班克打工记》、《遗产之争》、《苦力》,西迪库拉·李什汀,其代表作有《普什图语法》、《普什图文学史》。
谈及普什图文学,必须注意到阿富汗社会的特点,因为阿富汗80%以上的人口为文盲,因此,用普什图语写成的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数不多。
五、以普什图语为对象的科研机构
在讲普什图语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为了推广和普及普什图语,早在1933年阿富汗即已成立“普什图语学会”(Pakhto Tolana)。该学术机构集中诸多学者,他们专门研究、整理、编写、出版普什图语书籍,办有学术月刊《喀布尔》杂志。几十年来,该机构已出版了大量的普什图语文学作品及语言专著,为普什图语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普什图语学会”现已并入阿富汗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阿富汗喀布尔大学设有教学和科研机构。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设有普什图语研究院(Pakhto Academy)和专门的出版机构,曾出版文学、历史等方面书籍。巴基斯坦俾路支大学等也有相关的教学和研究中心。
在国际上,普什图语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喀布尔召开普什图语国际研讨会,并成立了国际普什图语研究中心。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伊朗等都有学者对普什图语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俄罗斯设有力量雄厚的普什图语科研和教学机构。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执安大学在潘泽勒教授及其助手奥斯卡博士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普什图语研究中心,对普什图语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在普什图语文字拉丁化方面作出了贡献。伊朗德黑兰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也设有同样的研究机构。“9·11事件”后,普什图语的研究和应用在安全、经济、外交等领域凸显出战略意义,普什图语的教学和研究在美国备受重视并呈燎原之势发展,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杜克大学等高校和军队都有专门的教学和科研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