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语语种概况: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马来语语种概况: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马来语语种概况一、马来语简介[1]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一种优美的语言,素有“东方意大利语”的美誉。但是在当年印尼从荷兰手中宣布独立以后,该国所使用的马来语则被称为印尼语。此外,马来语在东帝汶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作语言。马六甲一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因此马来语也成为当地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马来西亚的现代标准马来语,也被称作马来西亚语。马来语是分析型语言,句法关系由功能词和词序表示。

马来语语种概况: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第一节 马来语语种概况

一、马来语简介[1]

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一种优美的语言,素有“东方意大利语”的美誉。马来语历史悠久,它被广泛应用于东南亚地区。马来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马来语泛指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狭义上的马来语是指一种使用于马六甲海峡附近国家的语言。马来语主要被使用于马来西亚以及马来西亚周边的邻国,如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南部地区、泰国南部以及印尼苏门达腊岛的部分地区等。在1945年以前,印尼苏门达腊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马来语。但是在当年印尼从荷兰手中宣布独立以后,该国所使用的马来语则被称为印尼语。此外,马来语在东帝汶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作语言。

在马来西亚,大概有1300万人以马来语为母语,约占全国人口的52%。此外,在马来西亚还有1000万人以马来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在印尼的苏门达腊也有1000万人使用马来语,泰国有100万,新加坡则有40万人左右。

二、马来语的发展历史

公元7世纪,一种含有大量梵语词的古马来语已在南苏门答腊地区产生。在巨港、邦加和占卑发现的4块7世纪的碑铭证明了这种古马来语的存在。公元7~15世纪,马六甲海峡作为连接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带动了马六甲王朝的发展和兴盛。马六甲一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因此马来语也成为当地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

马来西亚的现代标准马来语,也被称作马来西亚语。马来语由6个单元音、3个双元音、24个辅音(其中6个是外来语的辅音)组成。语词多源于梵语和阿拉伯语。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马来语单词单音节或多音节组成。除了词根以外,一些单词通过添加前、后、中以及前后缀四种词缀而构成派生词或表达某些不同于词根的语法意义。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复数表达方式有规则和不规则的重叠。定语后置是该语言不同于汉语和英语的一大特色。马来语是分析型语言,句法关系由功能词和词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马来语的书写最初使用源于印度的帕拉瓦文字,14世纪以后使用爪威文字(tulisan Jawi),是阿拉伯字母的变体。19世纪末,英国人把爪威文字拼写法改成了拉丁字母拼写法。1904年后在马来亚推行了用拉丁字母书写的现代马来语,爪威文还在马来亚和苏门答腊部分地区继续使用。[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各种经济援建更促进了中马关系的友好。近年来,马来西亚和中国政府签订了旅游方面的合同,未来会有更多的游客从中国前往马来西亚,而对中国回教感兴趣的马来西亚人也会慕名来北京的牛街或西安的清真寺一睹其风采。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会不断增加,而马来西亚开办的孔子学院也深受马来西亚民众的欢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也要求更多的马来人学华语,并形容华语是该国“资产”的一部分。因此,马来西亚的“汉语热”也将持续下去。

三、马来语分类

马来语在马来西亚分为标准马来语和口语化马来语。标准马来语讲究用词的准确和优雅,一般在书写中使用较多;而口语化马来语也被称为“bahasa pasar”,即在集市中用的马来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较多。马来语在运用中会有词缀的省略和单词的缩写出现。除此之外,在马来西亚,根据各州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很多方言,如吉兰丹方言、丁加奴方言、槟城方言等,虽然书写是统一的,但是发音上会存在一些差别。由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曾经是东南亚的贸易中心,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因此在马来语中存在很多外来词,如来自汉语的外来词“tanglung”(灯笼)、“teh”(茶)、“tauke”(老板)、“pangsit”(春卷)等。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除了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三大种族外,还存在着卡达山人、伊班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www.xing528.com)

四、马来语文学简介[3]

马来语文学是以马来语为媒介语言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在马来西亚,马来语文学可以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类。古典文学又分为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类。民间口头文学有诗歌、班顿、传说、传记、笑话、谚语、童话故事等,这些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有的以吟唱的方式演绎,有的以皮影戏故事展现,有的以朗诵形式记忆,不管哪种方式,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学都汇集了特定时代特定民众的集体智慧。班顿就是一种传统的马来诗歌,深受马来人民的喜爱。在马来社会中,鼠鹿作为一种抑强扶弱的动物,其经常以机智聪明、善于帮助弱者的经典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另外,《卡托大伯》、《勃拉朗大叔》、《倒霉的小阿訇》等这类谐谑故事在民间也颇为流行。从不少民间故事中的外来元素我们能看出其受到的来自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民间文学的影响。

从出土的7世纪的碑文来看,早在室利佛逝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古马来文字,而在亚齐地区发现的1380年的国王墓碑上则已记有古马来诗文。这说明那时马来语早已有书面文学,但在16世纪以前极少有成文作品传世。伊斯兰教约于13世纪下半叶开始传入。从14世纪至17世纪,苏门答腊北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相继建立巴赛王朝、马六甲王朝和亚齐王朝等伊斯兰王国,先后成为马来古典文学的中心。当时马来书面文学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写的作品,一是本民族的创作。

最早传入的外国文学是印度的梵文文学,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五卷书》等,这些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马来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室利·罗摩传》、《伟大的般度族传》、《桑·波马传》等都是取材于印度史诗中的故事。伊斯兰教传入后,有关先知们的故事开始流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阿米尔·哈姆扎传》、《穆罕默德·阿里·哈纳菲亚传》以及《伊斯坎达·朱卡那因传》等。后来,根据阿拉伯、波斯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奇改写的作品,如《聪明的鹦鹉》、《巴赫迪尔传》、《阿布·那哇斯传》等也广为流行。马来古典文学作品中许多著名的传奇故事和叙事诗则取材于爪哇古典文学的传记故事。

马来民族创作的作品大多出于宫廷,最初以写帝王传记和王朝历史为主,但多属杜撰,目的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最早的作品是《巴赛王列传》,写于15世纪中叶,以后别的王朝也相继效法,如《亚齐王列传》、《布吉斯王谱》等都属这类作品。以王朝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马来历史》(1612~1615)。它记述马六甲王朝的兴衰,其中有不少荒诞的神话传说,但也记载了不少宫廷内幕,对了解和研究马来王朝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誉为马来古典文学的典范。马来古典文学的发展非常缓慢,几世纪来,形式和内容、体裁和题材几乎一成不变。直至19世纪,阿卜杜拉·宾·阿卜杜卡迪·门希的《阿卜杜拉传》(1843)问世,才打破那种陈陈相因的状况。阿卜杜拉所处的时代是马来西亚从封建社会转变为殖民地社会的时期,因此,他的作品受马来旧文化传统和西方新文化的双重影响。

马来西亚现代文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期,分为战前、战后、独立以后三个时期。战前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民族主义的精神,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要求改革社会、摆脱愚昧和拯救国家的热忱。战后文学主要突出了革命者争取国家独立的决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随着马来西亚的独立,马来语文学日益昌盛,在“五十年代派”的影响下,出现一批新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描写底层社会的贫困、帝国主义的奴役以及现代建设和种族融合等。1958年以后,马来西亚语言图书局举办文学创作竞赛,该竞赛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阿·萨玛德·赛义德的长篇小说《莎莉娜》(Selina)是一部获奖作品,它的出版标志着当代马来西亚文学走向新的繁荣。小说描写一个少女被日本帝国主义者侮辱而沦为妓女的遭遇,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所带来的祸害。作者获得“文学战士”称号,并于1979年在泰国获东盟文学奖。夏嫩·阿赫玛德的长篇小说《满路荆棘》(1966),描写一个九口之家的农户遭遇天灾的痛苦经历,作品获得文学奖,作者亦获“文学战士”称号。乌斯曼·阿旺(笔名东革·华兰),是马来西亚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其著名作品有《乌第伯》、《浪潮集》、《刺与火》、《一个女人的死》、《独立之夜》、《乌斯曼·阿旺戏剧集》等。他是马来西亚全国作家协会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人民诗人”,1983年获马来西亚国家文学最高奖——“国家文学奖”。随着马来语的大力推广,很多华人作家也开始用马来语进行创作。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不仅翻译了一些著名的马来语诗歌,还鼓励会员用马来语进行文学创作。

五、以马来语为对象的科研机构

马来西亚全国著名高等院校中都设有马来语言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点,如马来西亚大学(UM)、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国立马来西亚师范大学(UPSI)等高等学府,为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培养了一批以马来语为媒介语言的研究学者。另外,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DBP)自1956年成立起就为马来语的发展和推广,为马来文学和艺术的传承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其积极推动下,1997年召开了第一届马来语国际研讨会,旨在协助国外马来语研究机构的发展,并为各国提供了一个马来语研究的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均设有马来语研究机构。在中国,开设马来语专业的院校主要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以及广西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