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斯瓦希里语专业建设
中非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我国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多项援非项目,随着非洲地区的发展以及我国与非洲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入,斯瓦希里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极其广阔、美好的前景,这也使得国内外对斯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出现飙升,尤其是在传媒、贸易和文化产业等行业,斯语人才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因此,为了满足我国同非洲国家尤其是东非国家的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对国家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为非洲三大语种之一的斯瓦希里语在中国开设专业,就成为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凭借其在对外宣传领域教学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优势学科与斯瓦希里语专业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采取“3+1”或“3.5+0.5”的外延型办学模式(即国内学习三年或三年半,国外学习一年或半年),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既精通斯瓦希里语又掌握传媒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的优秀人才。至今,活跃在中国的斯语人才很多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www.xing528.com)
在学科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教学和实践方面的独有优势,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完善斯瓦希里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对外传播的专门人才。其次,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利用与使馆、国家部委、三大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华机构和公司的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另外,学校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非通用语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声誉较高的优势专业之一,斯瓦希里语更是成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特色语种之一。
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同时,由于语种的特殊性,斯瓦希里语专业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如对象国经济、政治等条件欠成熟,一系列合作办学计划在实施上遇到了困难,在以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仍需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