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
一、教学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和比较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对外宣传、新闻传播、商务、文化、科研等部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能力,可以熟练运用非通用语和英语工作,成为复合型、复语种、宽口径、厚根基的应用型人才。
本着以上的人才培养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基地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刻谨记个人修养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和军事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具体说来,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较强的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修养,并能较好地掌握英语,具备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英语要达到四级专业水平。
2.具备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熟悉并掌握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原理和技能,具备熟练使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北京市计算机二级水平测试。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课程设置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学制为四年,采取“3+1”外延型教学模式,毕业后学生将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在这四年期间,学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三个中心展开,即专业语言、英语和传播学。主干课程包括专业语言精读、专业语言语种视听说、专业语言口语、专业语言高级阅读、专业语言写作、专业语言翻译、专业语言报刊阅读、英语精读等。具体措施如下:
1.重视课程的整合与系统化,做到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基础选修课的设置配套、完整,课时搭配得当。在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要做到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让学生在坚实的语言基础上,可以形成较宽的知识面。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听、说、读、写、译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以及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传播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2.根据培养“专业语言+英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给予英语充分的学时和足够的学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英语达到专业四级水平。
3.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专业,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培养复合型国际传媒人才的需要,系统地开设新闻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对象国媒介概况等课程,让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资源出发,不同专业可开设不同的专业选修课,不必拘泥于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而是突出不同语言独有的课程设置,注重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三)课外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特色专业一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锻炼的结合,坚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做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完备。学院和基地充分借助首都的区位优势,利用学校与国家部委、三大台、驻华机构和公司的资源,因地制宜、按课程需要设计,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学院和基地组织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外语竞赛、社会公益性义务服务(如担任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国际会议的语言志愿者)以及夏令营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为学生联系社会上各级各类的语言学校做兼职老师,或者是联系电台、电视台为他们提供主持节目的机会,增加新闻工作实践量。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给学生安排的实习时间在3~5个月之间,必要时由教师亲自带队指导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实习场地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为校内实习单位,CCTV海外中心、国际台、China Daily、上海东方卫视、宁波广电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为学院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学院和基地要求专业教师切实加强对实践质量的督导检查,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充分发挥实习实践的作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由各门课程的组织教师负责,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以制度育人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还设立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系的专门人员,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做到既有统一管理,又有教师进行具体指导,避免学生放任自流。
此外,基地连续多年参与承办“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模拟新闻发布会”活动,并积极组织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的学生参加,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特殊环境下对语言的控制能力。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该活动时,极力称赞基地师生的专业水平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些学生是我国对外传媒事业的后起之秀,他们必将成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二、教学管理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极为重视,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审订和修改。在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和基地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文件与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各个教学环节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以教学规章制度周密安排和严格执行为保障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教学管理职能
教学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对教学管理及运行负全责;学院领导和各系主任共同商讨和制定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系主任负责落实和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研室主任负责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与修订、教学法的研究等;教学秘书熟悉教学业务,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技术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www.xing528.com)
学院严格管理学生的出勤,把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表现与其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实现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结合。同时,教学秘书会定期对各年级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并交于教研室主任,以便对教学进行全程监控。
(二)考试与答辩管理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是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这项制度包括从命题、试题审核、监考、试卷评改、成绩注册到试卷评估等全方位的规范化,要求努力做到命题科学化、规范化,对试题审核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对试卷批改、成绩注册均做到客观、公正,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在基地的全力配合下,学院连续多年获得全校教学管理期末考试组织奖一、二等奖。
学院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进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专门的指导课,并分派专人指导。指导教师除负责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外,还负责对论文的质量进行评判,并按要求写出书面评语,然后提交答辩委员会。学生通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最后给予评判。新大纲实施后,从论文指导到答辩全过程进一步规范化,统一标准,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人,按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基地语言专业论文必须用对象国语言来完成。
(三)其他管理措施
除了上述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控制还包括教材建设、教学监督、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例如:不定期地征询教师、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安排老教师对新教师一对一地传、帮、带;定期检查新教师的教学进度表、教案和教学大纲;实行期中教学检查、同行听课观摩、领导听课、学生评教。学院实行领导听课制度,定期抽查教师讲义、学生作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接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充分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和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对教学活动及时、有效的监控。
三、教学的成果
(一)学生的专业能力
按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一方面,强调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学生必须夯实学科基础,强化综合素质。为确保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加大了基础性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播六个技能方面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合理设置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和英语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复语”水平,此培养模式已成为学院培养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人才的特色之一。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专业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在专业教学中为学生安排提供实际运用知识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注重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时的综合思考与创新能力。学院还经常组织知识抢答赛、专题辩论赛等学生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极思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根据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教学实际,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取胜,学院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创新和竞争能力。例如,学院不定期组织新闻发言人模拟发布会,鼓励学生参加其他院校举办的联谊活动和校内外的各类知识和技能竞赛,参加各种语言类志愿者活动以及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在大三期间,学院会组织学生前往对象国进行长期留学或短期游学;大四期间,则安排学生到我国各主要媒体和各大部委进行实习。
(三)学生的就业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明确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各自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加强了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交流。同时,加强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每年组织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参加学校举办的职业指导培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观念的转变,根据就业数据变化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流程。
非通用语基地成立几年来,学院加大了开拓就业市场的力度,组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市场的整体需求,以及具体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吸引人才的主要政策。自2004年以来,非通用语基地组织师生主动对外事和外宣单位进行走访,有效地促进了相关专业就业机会的供给。例如:2005年,走访了深圳华为公司;2006年,与宁波广电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到目前为止,学院和非通用语基地已经与40多家部委和大型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就业合作渠道。学院和非通用语基地还在校内组织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来举办各类招聘会、考录宣讲会近30场,利用网络、公告栏等发布就业信息400余条。
由于就业举措得力,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一次性就业率达100%。从整体上看,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也较高,大批学生被国家部委、国家级新闻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媒体和跨国公司录用。
【注释】
[1]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针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38名毕业生,详情参见附录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