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资源
一、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建设规模从小到大、从比较薄弱的状态到目前初见发展成效,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与全国所有大学一样,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受到严重挑战,非通用语特色专业作为新开办的专业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始终如一地支持和关心非通用语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多次亲自到现场办公,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加大硬件投入,保障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极大地促进了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改善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教学条件,保证每个语种至少配备1台计算机,有的语种配有2~3台。每个教研室配有电视及接收国际卫星新闻节目的设备、DVD机和录像机。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为现有的每个语种配备了专业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外国语学院和基地管理的全部8个语言实验室配备了语言实验系统、计算机、投影机、DVD机、录像机和视频展示台等设备,便于教师利用语言实验系统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外语视听说教学。学院音像资料室配备了国际卫星电视新闻节目收录、编辑及存储设备,收录、编辑非通用语教学所需的各语种节目,并积极开展对知名网站的音视频节目的分析、利用工作。每间多媒体实验室配备有一套语言实验系统、一套视频传输系统以及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交换机等设备,功能齐全,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实验系统进行多语种的外语视听说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国际新闻采编等多专业教学。每间演播室配备有摄像机、编辑系统等电视节目摄录编设备以及音频录制设备,用于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实践及外语音视频教学资料的录制、编辑与制作。每间网络国际新闻采编实验室作为学院网络国际新闻采编实习基地,为央视国际、搜狐网站等媒体采集、编辑分类网络新闻,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网络新闻采编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专门为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的学生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同声传译教室,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发展需要,学院配备或调整了专家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基地办公室、资料中心和教师办公室,还配置了先进的办公设备供师生使用。
二、教材建设
作为国内非通用语专业教育的先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承担的是开创性的任务,很多工作都需要从原点开始逐步摸索,这尤其体现在教材的编写工作上。由于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高校的专业建设经验和教材可以借鉴,这就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专业教师必须亲力亲为,不仅要广泛搜集国内外的相关图书资料,还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构架和语言体系,为专业教材的编写储备基础性的材料。(www.xing528.com)
值得庆幸的是,教材问题已经引起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在教材出版方面,学院和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加强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建设,推动教学和科研发展。根据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需要,基地已经逐步建立起科学、有序的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已经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基础专业教材,不仅满足了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学生的求知需求,也为其他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材料。
表1-4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基地语种弥补国内空白的教材出版情况简表
三、图书和音像资料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和外国语学院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与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有关的图书和音像资料。这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由于是特殊语种,世界上使用范围有限,因此90%以上的图书和音像资料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或由使馆赠送。学院积极争取对象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外教学和教育交流机构、驻华使馆及国际台的捐赠,赢得这些机构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支持;同时,合理运用基地经费,有计划地购置了中外文新书,供师生阅读使用;此外,通过出国访学的教师和回国休假的外国专家,从对象国直接购买原版图书和音像资料也是获得资料的重要渠道。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得以大大丰富,对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还开办了专门网站,在校园网站首页建立基地的网站链接。网站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而基地通过网站这个平台,使许多资源得以共享,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课件和科研成果的电子化、网络化,有力地加强了与兄弟院校基地的学术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效果,为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