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宣生。
绍兴七年丁巳(1137)
三月十七日,吕祖谦生。
十一月十五日,楼钥生。
十一月二十四日,陈傅良生。
绍兴十三年癸丑(1143)
九月七日,陈亮生。
绍兴十五年乙卯(1145)
郑伯熊登进士第。
绍兴二十年庚午(1150)
五月九日,叶适生。
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
蔡幼学生。
绍兴二十五年乙亥(1155)
薛季宣在家设稚新学塾,其堂侄叔似及徐元德、王楠等先后前来问学受业。
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
叶适初识陈傅良于瑞安林元章家。
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
吕祖谦授严州桐庐县尉。
陈亮著《酌古论》成。
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
六月,高宗内禅,孝宗即位。
该年,陈亮与吕祖谦同试漕台。
隆兴元年癸未(1163)
毛崇主持永嘉县城南茶院寺学塾,聘陈傅良主讲,从学者众,叶适亦来受教。
叶适并曾从楠溪刘愈学习。
该年春,吕祖谦试礼部,四月赐进士及第改左迪功郎,又中博学宏词科,六月七日,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宗学教授。
该年,郑伯熊召试正字,寻以奉祠去。
隆兴二年甲申(1164)
薛季宣在家候阙。
乾道二年丙戌(1166)
薛季宣过访陈傅良永嘉城南书社。
冬,郑伯熊被召为国子丞。
乾道元、二年间,陈亮编成《英豪录》。
乾道三年丁亥(1167)
六月,郑伯熊除著作佐郎,寻兼太子侍读。
乾道四年戊子(1168)
陈傅良辞谢南湖茶院书塾教职,屏居仙岩寺读书,且师事郑伯熊、薛季宣。
吕祖谦始撰《东莱博议》,并修《东莱公家传》。
该年上半年,薛季宣出任婺州司理参军。秋,召赴临安审察。
乾道五年己丑(1169)
薛季宣差知平江府常熟县,陈傅良往从卒学。
二月,陈亮试礼部,未中。随后上《中兴五论》。
乾道六年庚寅(1170)
陈傅良与张栻、吕祖谦相识。
陈傅良秋入太学,国子祭酒芮烨将命为学谕,傅良辞不就,乃寄身天台国清寺,益究其学。
吕祖谦有《轮对劄子》及《太学策问》。
乾道七年辛卯(1171)
八月,薛季宣任大理寺主簿。
冬,朝廷命薛季宣视察淮西。
乾道八年壬辰(1172)
吕祖谦任省试考官。
陆九渊及永嘉士人陈傅良、蔡幼学、薛叔似、陈谦等登进士第。
八月,薛季宣出任湖州知州。
该年,祖谦因父丧返婺,修《丧葬礼》,定《祭礼》。
该年,陈亮始下帷授业。
乾道九年癸巳(1173)
薛季宣解湖州任,改知常州,待阙,先回永嘉老家探亲,七月十七日,因痔疾为庸医所误而终,年四十岁。陈傅良、张淳经营其丧事。
该岁,吕祖谦在明招山,诸生复集。刘清之、陆九龄来明招山拜望。六月,朱熹遣子朱塾往吕祖谦席下受教。
淳熙元年甲午(1174)
叶适在临安,向签书枢密院事叶衡上书,论天下大事,治乱强弱之道,不报,后回家乡。
吕祖谦遣散诸生。五月十三日如三衢。二十六日,陆九渊自临安来明招山拜望祖谦。八月,吕祖谦入越,九月二十七日自越归,有《入越录》。
十一月,陈傅良访吕祖谦于金华。
淳熙二年乙未(1175)
四月二十一日吕祖谦如武夷访朱熹,同编《近思录》。
夏,吕祖谦、朱熹会陆九渊兄弟于信州鹅湖寺,讨论朱陆学说之异同,结果不欢而散。同会者,刘清之、陆九龄、潘叔昌。
仲秋,叶适重游婺州,与陈亮、吕祖谦相聚,尝一至明招山,向吕祖谦问学。冬天返温。郑伯熊接任婺州知州,到任视事。
十二月,汪应辰卒。
该年,陈亮《三国纪年》书成。
淳熙三年丙申(1176)
叶适授徒乐清雁荡山僧舍,丁希亮前来受学。春夏间,叶适两次致书吕祖谦。
春,陈亮首次造访永嘉。
七月,吕祖谦复编《读诗记》。
秋,郑伯熊被召赴阙,除国子司业。其间道过永康,访陈亮于龙窟。
十月二十六日,吕祖谦以李焘之荐,除秘书省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皇帝实录。
是岁,陈傅良以参知政事龚茂良之荐,除太学录。
淳熙四年丁酉(1177)
叶适因翰林学士周必大以门客名义推荐,参加两浙东路转运使司类试,得以发解,且名置前列。
二月乙亥,上幸太学,陈傅良改承奉郎。
四月二十九日吕祖谦转承议郎,罢检讨,仍兼史职。
七月,郑伯熊兼国史院编修官;九月,迁宗正少卿仍兼国史院编修官。
十一月九日,吕祖谦被旨校正《圣宋文海》。该年有《轮对劄子》二首。
该年,陈亮上礼部,不中。
淳熙五年戊戌(1178)
陈亮伏丽正门下上书,是为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第二书、第三书。
春,吕祖谦为殿试考官。三月十三日磨勘转朝奉郎,四月二十三日除著作佐郎兼史职。
四月,叶适以进士第二名及第,传授文林郎,镇江府观察推官。有《廷对》、《鹿鸣宴诗》、《登科谢宰执》等文。
六月,叶适过永康访问陈亮。十三日,吕祖谦兼权礼部郎官;与修《中兴馆阁书目》,书成。
八月,朱熹以史浩荐,知南康军。
九月十五日,真德秀生。
十月,陈傅良添差通判福州。
十二月十四日夜,吕祖谦感疾。
是岁,魏了翁生。郑伯熊以直龙图阁任宁国府知府,辟治学斋,聚生徒至二百人。
淳熙六年己亥(1179)
叶适丁忧在家。
正月,吕祖谦进《皇朝文鉴》。该月请祠,四月,辞职回婺州。
十月,陆九龄来明招,复修《读诗记》,且有《尚书讲义》,为朱熹作《白鹿洞书院记》。
淳熙七年庚子(1180)
郑伯熊自宁国府秩满回家,寻知建宁府。
二月二日,张栻卒。
四月,陆九龄来明招。
陈傅良为右正言黄洽所劾,秋间罢官回里。
秋间,陈亮再来永嘉,和叶适、陈傅良、许及之等人相聚,并带有吕祖谦致叶适的信。
九月二十九日,陆九龄卒。
是岁,陈耆卿生。吕祖谦该年有《日记》、《大事记》。郑伯熊宁国秩满归永嘉,寻除知建宁府。
淳熙八年辛丑(1181)
叶适服满,改任武昌军节度推官。右丞相史浩荐赴都堂审察,辞不赴,擢授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
七月初三,郑伯熊卒于建宁知府任上,年约五十八岁。
七月二十九日,吕祖谦卒于金华家中,年四十五岁。十一月三日葬明招。朱熹、陈傅良、陈亮、叶适等人皆来。
六月,薛叔似任敕令所删定官,十一月丁母忧。
是岁,陈谦主管刑工部架阁,迁国子录,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
是岁,吕祖谦定《古周易》十二篇,编《欧公本末》,作《坐右录》、《卧游录》。
淳熙九年壬寅(1182)
七月,朱熹任浙东提举茶盐公事,与台州唐仲友互相参劾。
淳熙十年癸卯(1183)
六月,陈贾请禁伪学。八月,叶适奏《财赋总论》。
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
春,陈亮被人诬告入狱,幸得罗点、辛弃疾大力营救,孝宗不信其事,陈亮遂于五月间获释。六月,朱熹致书陈亮,望以“醇儒”自律,陈亮不以为然,双方开始了“王霸义利之辨”。
六月,叶适上《贤良进卷》。致书朱熹,其议论与朱熹不合。
陈傅良差知桂阳军,未赴,在家待阙。
九月,薛叔似除国子录,十二月循从事郎。
淳熙十二年乙巳(1185)
冬,朝廷有太学正之召,叶适自姑苏入京,作《外稿》四十多篇,以备孝宗召见问质,因后无质询,稿未上。
薛叔似于该年七月改宣教郎,八月除太学博士。
十二月,朱熹针对陈亮的《类次文中子引》作《王氏续经说》,朱陈王霸义利之辨至此结束。
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
徐谊丁父忧在家。
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
叶适升太学博士。冬,因轮对,上书孝宗,力主抗金,奏国事之四难五不可。
二月,薛叔似为郢州通判,途中改任光化军知军。
春,陈亮参加礼部试,临试时忽病,再度失利。
十月八日,高宗赵构崩。
冬,陈傅良始赴桂阳军。
是年,刘克庄生。
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
四月,陈亮复上书,纵论复仇之义,不报。留临安二十余日,始归。
五月,首相王淮以薛叔似弹劾去位。
六月,林栗劾朱熹慢命,熹乞奉祠。叶适上封事为朱熹辩护。
七月,叶适转奉议郎,兼实录院检讨官。
是年,叶适上书右丞相周必大,推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
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
孝宗内禅,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
叶适作《应诏条奏六事》(《上光宗皇帝札子》)。陈亮上《鉴成箴》。
二月,陈傅良任荆湖南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秋间,迁转运判官,曾率诸生与同僚吴汉英等,讲学于岳麓书院,湖南学风为之一变。
五月,薛叔似除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七月转朝奉郎。
该年,徐谊任徽州知州。陈亮复入大理狱。
绍熙元年庚戌(1190)
七月,薛叔似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秋,陈傅良改任浙西提刑,乞祠,不允。
十二月,陈亮再度入狱。
是年,戴溪任湖州州学教授。
周南、曹叔远、赵师秀登进士第。
绍熙二年辛亥(1191)
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
春,叶适任蕲州知州,耽读佛书,朱熹来书批评。(www.xing528.com)
是年,薛叔似任湖南转运判官;蔡幼学擢秘书省正字;徐谊由浙西提举历经拔擢至吏部郎、右司郎中、左司郎中。
该年,陈傅良以奏事赴阙,留为吏部员外郎。朱熹来书论学,求其《诗说》。
绍熙三年壬子(1192)
二月,陈亮出狱。
四月,郑伯英卒。
五六月间,陈傅良便殿赐对,进《周礼说》;六月,以吏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旋除秘书省少监。十二月为起居舍人。
十月,蔡幼学以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
十二月十四日,陆九渊卒于荆门任所。
绍熙四年癸丑(1193)
五月,陈亮进士及第,廷试擢为状元。七月,除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八月,蔡幼学除校书郎。
九月,光宗将朝重华宫,李后阻挠,陈傅良乃引裾力谏。乞补外,不允。
十一月,叶适除尚书左选郎(吏部员外郎)。并奏请光宗朝重华宫。
绍熙五年甲寅(1194)
三月,陈亮卒于永康。
六月,孝宗崩,光宗不能执丧。叶适、徐谊、蔡必胜通过韩侂胄拥立嘉王为帝,是为宁宗。史称“绍熙内禅”。
七月,叶适因拥立有功,升为国子司业。后任显谟阁学士兼实录院检讨官。
该月,陈傅良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辞免不允。
九月,朱熹自潭州至临安,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
十一月,叶适请求外调,除太府卿、淮东总领。陈傅良兼实录院同修撰。
十二月,御史中丞谢深甫论陈傅良言不顾行,傅良提举太平兴国宫,归瑞安。
庆元元年乙卯(1195)
韩侂胄发起“伪学之禁”。
正月,蔡幼学除福建提举茶盐公事。
庆元二年丙辰(1196)
正月,赵汝愚卒于衡阳贬谪途中。
三月,叶适遭胡纮劾论,降两官,放罢。
夏,陈傅良降三官,罢宫观,杜门屏居,榜所居室曰“止斋”。
八月,叶适《进卷》和陈傅良《待遇集》遭到毁板。
该年吕祖俭卒于贬所。
该年,蔡幼学被放罢。王楠被罢官。
庆元三年丁巳(1197)
闰六月,刘三杰入见,道学之禁升级,由“伪学”成为“逆党”。
十二月,朝廷置伪学之籍,凡五十九人。
是年,吴子良生,王柏生。
庆元四年戊午(1198)
叶适定居故乡永嘉郊外水心村。
庆元五年己未,(1199)
魏了翁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
庆元六年庚申(1200)
三月,朱熹卒于考亭。
嘉泰元年辛酉(1201)
二月,薛叔似复差知赣州。
叶适起复,出湖南转运判官。十二月,转朝散大夫。
嘉泰二年壬戌(1202)
朝廷弛“伪学伪党之禁”,不久,又追复赵汝愚、朱熹、周必大、留正等人之职。
闰十二月,陈傅良复原官,提举太平兴国宫。
嘉泰三年癸亥(1203)
叶适以右文殿修撰任泉州知州。
九月,叶适奉诏赴行在入对,并荐奏楼钥、丘崇、黄度等人。
十一月十二日,陈傅良卒于瑞安家中。
嘉泰四年甲子(1204)
薛叔似除权兵部郎中,兼同修国史,十二月兼国用司参计官。
是年,周必大卒。
开禧元年乙丑(1205)
真德秀中博学宏词科。
开禧二年丙寅(1206)
韩侂胄决定北伐,叶适提出异议,并奏《上宁宗皇帝札子》三封。
三月,戴溪除秘书郎,七月为兵部郎官。
四月,叶适除吏部侍郎。并举荐门人周南为文字官,召试馆职。
薛叔似改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
五月,宋廷下诏伐金。叶适倡防江之议。
六月,叶适除宝谟阁待制、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后兼沿江制置史。
该年,魏了翁知嘉定府,上叶适书论学。
开禧三年丁卯(1207)
夏,叶适经营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成。
十二月,叶适遭御史中丞雷孝友劾奏落职。
该年薛叔似降两官,送福州居住。
嘉定元年戊辰(1208)
叶适回永嘉城郊水心村居住,开始撰述《习学记言》。
三月,宋金和议成。函韩侂胄之首至金。
七月,徐谊卒于任所。
是年,叶适门人赵汝谠、戴栩登进士第。
嘉定二年己巳(1209)
魏了翁筑室白鹤山下,创鹤山书院,开门授徒。
嘉定三年庚午(1210)
杨简出任温州知州。
嘉定四年辛未(1211)
二月,叶适门人徐照卒。
四月,戴溪为权工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嘉定五年壬申(1212)
杨简离开温州。
嘉定六年癸酉(1213)
四月,楼钥卒。
五月,黄震生。
闰九月,叶适门人周南卒。
十一月,戴溪为华文阁学士。
嘉定七年甲戌(1214)
十月,叶适门人徐玑卒。
是岁,陈耆卿登进士第。
嘉定八年乙亥(1215)
戴溪卒。
嘉定九年丙子(1216)
嘉定十年丁丑(1217)
魏了翁再上疏乞早定周程三先生谥议,迁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
嘉定十二年己卯(1219)
十一月二十七日,舒岳祥生。
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
正月二十日,叶适卒于家,终年七十五岁。
七月二十九日王应麟生。
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
闰八月,宁宗崩,理宗即位。
宝庆元年乙酉(1225)
正月,济王薨。魏了翁上殿进劄子言济王冤。
宝庆二年丙戌(1226)
吴子良登进士第。
绍定元年戊子(1228)
魏了翁在靖州,筑室于城东,亦名鹤山书院。
绍定三年庚寅(1230)
魏了翁在靖州著《九经要义》二百六十三卷,《周易集义》六十四卷。
绍定六年癸巳(1233)
四月,真德秀除权户部尚书;九月入见,以《大学衍义》进。
端平二年乙未(1235)
五月,真德秀卒。魏了翁造朝入对,首乞明君子小人之辨,以为进退人物之本。
是岁,陈耆卿卒。
嘉熙元年丁酉(1237)
三月十八日,魏了翁卒,终年六十岁。
淳祐元年辛丑(1241)
王应麟登进士第,随侍父王在婺州,并从王埜受学,得吕祖谦、真德秀学术之传。
淳祐二年壬寅(1242)
吴子良除秘书丞提举淮东。
淳祐四年甲辰(1244)
舒岳祥以文见吴子良,子良惊喜称异。
戴表元生。
淳祐五年乙巳(1245)
吴子良为两浙转运判官提举两道。
淳祐六年丙午(1246)
吴子良除左郎官。
淳祐八年戊申(1248)
吴子良以朝散大夫除直敷文阁、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权隆兴府。
淳祐九年己酉(1249)
谢翱生。
宝祐三年乙卯(1255)
舒岳祥中举。
王应麟差扬州州学教授。
宝祐四年丙辰(1256)
五月集英殿策士,王应麟充覆考检点试卷官,擢文天祥为第一。
黄震、舒岳祥登进士第。舒岳祥在家创筑篆畦,有好翁亭、乘桴亭诸胜。
宝祐五年丁巳(1257)
王应麟通判台州。
开庆元年己未(1259)
十一月,黄震授迪功郎,出任平江府吴县尉。
景定元年庚申(1260)
王应麟召为太常博士。
景定五年甲子(1264)
王应麟迁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
咸淳三年丁卯(1267)
袁桷生。
咸淳五年己巳(1269)
戴表元入太学。
咸淳七年辛未(1271)
春,戴表元登进士第,授迪功郎升学教授。
七月,王应麟为秘书监,十一月迁起居郎。
咸淳十年甲戌(1274)
瀛国公即位。
德祐元年乙亥(1275)
十一月,王应麟除礼部尚书。
宋端宗景炎元年丙子(1276)
戴表元因兵变避难于天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