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浙东学派的科场佳绩:陈傅良与永嘉学人

南宋浙东学派的科场佳绩:陈傅良与永嘉学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傅良在乾道三年左右师从薛季宣和郑伯熊,此后便放弃了对“永嘉文体”的研求。随着陈傅良实学思想的成熟,他对于科举政策中倡导实学和苛求文理这一对矛盾有了更多的思考。首先是以《春秋》应举加重了陈傅良应试成功的砝码。此外,陈傅良“永嘉文体”的细腻巧熟,也同有司对“文理”的关注若合符节,迎合了南宋科场科文法愈益细密的走向。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陈傅良等永嘉学人才能够左右逢源,取得如此的成功。

南宋浙东学派的科场佳绩:陈傅良与永嘉学人

陈傅良在乾道三年左右师从薛季宣和郑伯熊,此后便放弃了对“永嘉文体”的研求。傅良回忆此事说:“傅良丙戌、丁亥间(乾道二年、三年)授徒城南,公(薛季宣)间来教督之。明年谢徒,束书山间屏居。”(21)前面已经论述过,薛季宣学问淹博,该通委曲,以事功精神和经制之学为学术内核,主张道在事物,学人应当详古知今,弥纶以通世变,所关心者为治国安民的事功长策,这使他蔑弃仅仅关于一己之利的科举学。因此薛氏“绝不治科举业”,不关世情、工巧细密的“永嘉文体”在他那里没有存在的空间。陈傅良继承了薛季宣的经制之学,以为道不远物,故而深研古今名物掌故事体,以通知古今成败、谙练掌故为长,以见诸事功为学术旨归,具有浓厚的实学色彩。傅良不再潜心于科举文法,受薛季宣事功学的影响乃是主要原因。

随着陈傅良实学思想的成熟,他对于科举政策中倡导实学和苛求文理这一对矛盾有了更多的思考。傅良淳熙三年任太学录,从他给学生的《策问》中可以看到对此的反省:

问以文词取士而病其不以实学应科难矣。……粤自一切任法而概以绳尺之文,虽有茂材异等,语不中程辄弗第录。繇是场屋始以缀辑揉熟淫靡之文相师,而士气日卑,议者病之。逮以时务发策以求实学,要之不离于文词,胡能相远?(22)

虽然朝廷政令大张声势要士子以实学应科,但最终的抡才玉尺还是落实在文词上。实学和虚文虽曰不可偏废,但实在难以兼顾。

但为了进入士人阶层,实现事功理想,科举之路又是无法回避的。陈傅良在离开仙岩讲坛,沉寂了五年之后,终于在乾道八年叩响了科举的大门,同考者还有傅良弟子蔡幼学、陈谦、薛叔似、鲍、刘春、胡时等多人,皆一举登进士第,蔡幼学为省元,陈傅良次之。此次科场盛况被人称誉一时。陈傅良的成功,说到底还在于陈氏能做到实学和虚文的内外相副,文质兼善。(www.xing528.com)

首先是以《春秋》应举加重了陈傅良应试成功的砝码南宋科举呼吁实学,并尤重《春秋》。因其见诸实事而非空言,并以宣扬尊王攘夷的正统权威思想,在女真蛮族入主中原、大宋国祚倾覆的时代背景下,彰显了其思想力量,是诸经中尤具实学色彩的经典。正是因为此,《春秋》一经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推重(23),逐渐成为科场中的热点。有司也有意提携以《春秋》应举者。一直到宁宗嘉泰元年,章良能在奏疏中指出主司之弊,其一是沮抑词赋太甚,二曰假借《春秋》太过,诸处解榜多置首选(24)。而以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学人,尤深于《春秋》之学,《温州经籍志》著录陈氏《春秋》学著作三种:《止斋先生春秋后传》《春秋后传补遗》和《左氏章指》,其中《春秋后传》参用公、穀之说,本之左氏,兼采治经、治史之法,深究经旨,详阅世变,在《春秋》学家中卓然自立。而陈氏弟子蔡幼学、周勉、胡宗等皆能熟诵《春秋》,且以《春秋》应经义试,使其学光大。陈氏《春秋》学契合了统治者对《春秋》一经的偏重,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反过来使《春秋》学成为科举热点,使《春秋》学在科场中得以崛起。

此外,陈傅良“永嘉文体”的细腻巧熟,也同有司对“文理”的关注若合符节,迎合了南宋科场科文法愈益细密的走向。

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陈傅良等永嘉学人才能够左右逢源,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乾道八年陈傅良应举却成为其科举事业的绝响,他此后便再不去“永嘉文体”中讨生活。今观其门人陈叔远所编定的《止斋集》,断自乾道丁亥(三年),迄于嘉泰癸亥(三年),乾道以前的“少作”皆不予收录。所谓少作,也即绍兴末年所作的科举时文作品。并且陈氏五十二卷的篇帙中,内外制、奏状札子、表、启等实用文体就占了一半以上,文章亦无冗沓腐滥之气。吴子良也揭出了陈傅良文风的前后变化:“止斋之文初则工巧绮丽,后则平淡优游,委蛇宛转,无一毫少作之态。”(25)事功思想成熟之后,乾道八年的应举对陈傅良来说不过是敲门砖,得则弃之。从上面的论述可见,实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陈傅良的科举事业,也使他从此远离了科举这爿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