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与记忆的作用及机制

情绪与记忆的作用及机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情绪与记忆情绪的本质就是自然选择所赋予给人类生存的第一道非理性的保护机制,人们用理性思维可以分析出情绪在生存中的合乎情理的作用。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功能,在长时记忆中把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或情绪)记忆,而情绪参与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长期记忆中的较为深刻的记忆除了语义记忆外,大都是情景记忆。

情绪与记忆的作用及机制

(一)情绪与记忆

情绪的本质就是自然选择所赋予给人类生存的第一道非理性的保护机制,人们用理性思维可以分析出情绪在生存中的合乎情理的作用。在人类蒙昧未开之时,情绪这种非理性机制弥补了早期不成熟的理性判断。在抽象逻辑思维发达以来,人类也变得冷静得多,退出了喜怒无常的情绪控制。人类获得理性的逻辑思维后,本可以抛弃形象思维等思维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形象思维及所外带的情绪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支撑着人类的心理和人格,而且造就了人类对生命的体验的方式,基本上承托了人类生存精神世界。因为形象思维中情绪因素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体验全部,如果抽掉人类情感和形象思维,也就抽掉了人类生命的依托,取消了以此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全部生理和心理活动,其实也就取消了人的存在(人就变成了无情无义的冷血机器人)。当今时代迈入了理性社会,逻辑抽象控制了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和制度的方方面面。除了少量的艺术层面,所有的文化基本上都基于理性层面的掌握中,这样必然会在生活中排斥形象思维和情绪,因此形象思维和情绪不得不被迫驱赶到文化边缘的个人精神空间和艺术空间之中。人类也处在尴尬之中,不可能完全摆脱情绪和非理性的生命承载的基础。但是,现实中情绪又在文化和制度中受到压迫。黑格尔最早提出的“异化”,虽然表面上说是身心分离,其本质对情绪和形象思维等生命活动的压制,去掉了人类生存的丰富感性色彩,而被限制在有限的抽象劳动机械动作中,而这种机械劳动正是逻辑思维所把控的现代社会中最为理想的社会分工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了人类的非理性思维和情绪的需求,人被马尔库塞所说压缩成“单向度”或“单维”的人,是不全面的人。

人们无法想象人永远处于冷静之中的状态,也无法体验永恒的心如止水的平静生命方式(这是禅宗所要求的),否则人就成了冷血的机器。人类依旧利用情绪及形象思维等非理性的逻辑来装扮自己的生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人类感到幸福的源泉和力量。而情绪还在人类生命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情绪对记忆内容的筛选就是很好的证明。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功能,在长时记忆中把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或情绪)记忆,而情绪参与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短时记忆中内容都是一些临时东西,情绪一般不介入,如果情绪一旦介入了,那么这种短时记忆会自动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情绪介入的情景记忆也即情景(或情绪)记忆。情景记忆就是在人生长河中碰到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人的强烈的痛苦或愉快,情绪上感受的强烈程度决定这些重大事件场景在人脑中的刻写深度,以及所留下的往事场景的印象深度。每个人早年童年时代的记忆中,能够在后来回忆起来的事件都是印象深刻的。如果我们去追踪这些童年记忆场景中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些童年记忆都有强烈的情绪感受作为基础,而童年中另外许多的记忆都被时间淹没,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强烈的情绪为后盾。这样,可以总结出情绪在人生命中的两个作用:一是,充当人对当下的事件的外在情感的反映形式,是对当下事件做出基于非理性基础之上的评介,从而对当前事件做出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反映或举动。二是,人对当下事件在大脑的贮存的深度和强度是以情绪强度和深度为依据,来筛选人类记忆的经验内容。其实第二条还是第一条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带有强烈情绪的场景记忆,就是证明关乎到个人的生存的危急和可能受到伤害或者生命快乐的舒展的判断,基于人的生存出发,而且往后类似的场景的出现都会作为人的第一反应出现,从而带来与记忆相关的情绪状态,促使人对当下的事件做出反映。第二条是第一条的一个反馈机制和积累的机制,保证第一条即使在适应完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第二条的积累(补充原来记忆库中没有的记忆,增加有机体的适应能力),确保第一条的继续有效性。(www.xing528.com)

长期记忆中的较为深刻的记忆除了语义记忆(即语言和文字)外,大都是情景记忆。情景记忆在人类的适应方面,为作为生存机制而存在,但在人类走出森林,走进文明时代以后成为人类的生命质感的标尺,是人类对自身的适应机制合乎情理的借用。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这种借用的延伸。尤其在人类脱离茹毛饮血的阶段,生命危险的情景相对地减少,人类从极度恐惧和无助中走出来以后,艺术就是对情绪这种闲置功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29)。情景记忆的情绪发生的强度作为体验过经验和内容的记忆过滤器,对所记忆的场景和附加在场景之上的情绪是联动关系。情绪在记忆时是作为控制器而有选择地记忆。在记忆调用时,人是首先调用与场景相关或相近的形象记忆,然后才带出隐含在场景之后的情绪,以对调用时场景做出评估,然后决定行动。当人沉溺于往事而提取记忆时,从情景记忆中提取,然后牵出情绪。由于回忆时,不具备危险或人的知觉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调用的虚拟性,因而人自然就沉醉于往事所牵出的情绪波动中,此时情绪不是手段而人的知觉的目的,对情绪的体验也即回忆的目的。当然人们也可以用逻辑思维来调用情景记忆,但是此时逻辑思维来调用时,去掉了记忆中的情景形态,而只保留当时情景中的抽象,从而排除诱发情感产生的机制。上面本书所说追踪童年记忆中的场景中所隐含的情绪,就是以逻辑思维的分析方法介入的。

情景记忆人所皆有,一旦相关的表象重新显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自动出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犹如回忆往事的原理一样,这样使得情景记忆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最重要的特点是形象性,这与其情绪和形象思维为基础的生理功能有因果关系。其次是偶然性,也就是说其不同于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对各种有组织的记忆,它是个体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通过理解、默诵等方式形成的,记忆对象也是事先确定的,所以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情景记忆则是无目的、散漫的、突发的,无规律可循,因为只有情绪被强烈唤起时,才会被刻写入记忆,情景记忆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情绪。再次,情景记忆的可变性。情景记忆的内容是由某种事件引发的情绪或某种情境而起,是以形象的方式贮存的记忆,因此,形象的贮存也着重于情绪与场景之间关系的贮存。这种关系之间联系和配合,则为下一次类似的场景的诱发提供了心理机制上的保障。当然,形象的贮存也是形象的大致关系在大脑中的贮存,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扫描式的记忆,因此具有不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