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时记忆的容量及特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及特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时记忆是对以秒为计的不久前事件的贮存。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心理学家通过试验提出短时记忆容量,即记忆量一般为7,且在5—9之间波动。短时记忆作为独立的记忆结构,主要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在短时记忆容量编码等实验中,刺激一般只暂时地出现一次,持续的时间通常约1秒,短时记忆因此又称为一次呈现的刺激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及特点

(一)记忆(1)

1.记忆的概述

记忆就是人们通过外界获取信息,再在大脑中贮存下来,可以供以后调用的生理活动。人对世界的理解,对自身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过去的记忆,构成人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如自我意识、外界、经验、知识、语言等等。人出生时,大脑虽然不是纯“白板”,但也没有什么内容(2)。记忆构成他的意识,构成了他的世界。同时,记忆内容对知觉本身来说很重要,能够提供和引导知觉功能活动的方向。不仅是知觉,在任何心理活动中,从认识到情绪、情感,以至个性都离不开记忆的参与。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记忆将在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成整体,使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得以实现。

婴幼儿时期,大脑处于茫然状态,是在成长岁月中所吸纳的信息,有选择地被同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外界的信息,通过人的先验理性框架(康德语)进行整理,整理后就以信息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学习语言先从词的发音开始,正是因为对词的发音和意义的联动记忆,才可以倾听别人的谈话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人们无法相互交流。

“自我意识”是过去经验的复合,而记忆就是形成“经验的自我意识”的关键心理功能。没有记忆,人们永远被动地在面对眼前的川流不息的信息流,无法发动任何能动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自我意识可以还原为一系列的记忆或者由记忆所揉合成的意识。去掉记忆,也即否定了自我意识,比如某些人车祸后失去记忆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因此,自我意识是过去一系列回忆的复合印象。从过去记忆中形成自我意识,同样,通过记忆保证自我的同一性,也即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之间的连续性。在法理上,正是因为自我意识的统一,才使法官可以根据犯罪而给罪犯以法律的制裁(3)

记忆的整个过程是能动的过程,在知觉的日常运作中也离不开记忆。贡布里希曾说,知觉的参与总是表现为,按照常识(或经验)对眼前信息流所出现可能状态进行预测和假设,只有当人们的预测和假设与眼前的信息冲突时,知觉马上站出来干预观看行为。(4)此时,人们肯定会有意识地从场景中,从对象上重新搜索有用的信息,例如人们把眼光停在某一对象上,或者人们不停地来回把眼睛扫描整个场景,企图再次理解对象或整个场景。人的知觉如果未能正常分析和预测信息流,就会引起人的不安。这是因为:如果人们没有能很好地理解场景,那么该场景对人们来说是未知的,表明目前的场景中没有与记忆中经验相似和相近的信息内容,从而造成认识失败。如果成功地理解了,就表明场景中有与记忆中经验相同或相吻合的信息内容。(5)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对经验的调用。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没有它,我们无法想象世界将会出现的混乱。

在情感倾向艺术中,记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情绪的发生是基于某类场景,因此在审美过程中,艺术品或者艺术场景,充当触媒,通过形象思维为中介(6),以记忆为手段,刺激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或称情景记忆,调用相似或者相近情景记忆,最终通过情景记忆牵带出情绪,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在撇除了质料的情绪波动后,能够使审美主体在无功利的情况下,体验和玩味情绪的发生和发展。

2.记忆的结构(www.xing528.com)

记忆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内部存在着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分别是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所谓长时记忆是对以小时、日、年为计的过去事件贮存。短时记忆是对以秒为计的不久前事件的贮存。而感觉记忆则涉及对以毫秒为计的感觉信号贮存。心理学家基本弄清楚了人类的记忆的三种类型结构,而且三种记忆不是由一种或一个大脑区域皮层的神经组织通过自己的调节来全面完成这三种功能,而是这三种记忆分别有自己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组织。这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都得到了证明而被主流学术界所认可,犹如人的视网膜上的锥体和杆体的视觉细胞分别对应亮视觉和暗视觉而起作用一样,生理物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分得非常细微。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印象后,虽然刺激停止,但感觉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样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例如,欣赏电影时将相继出现的静止画面连成运动的,人在看东西时不受眨眼和眼动的干扰而保持知觉的连续性。这些功能作用都离不开视觉滞流。感觉滞流(视觉滞流属于感觉滞流)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由于它作用的时间比短时记忆更短,故又称瞬时记忆,基本上排除了意识对其的捕获(感觉)。感觉记忆保持感觉信息虽然十分短暂,但它可以延续到在刺激直接作用的时间以外,为进一步信息加工提供额外更多的时间和可能。这对知觉活动本身和其他的认识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感觉记忆在心理学上又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上来划分。实验证明,人类的图像记忆要比声像记忆能力强。在感觉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最为原始,也就是大脑对其加工整理最少,也最具有鲜活性、生动性。在临床试验中似乎并没完全排除掉,感觉记忆有粗糙的和低级的加工和整理的可能性。

长时记忆是庞大的信息库,它能够贮存的信息量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感觉记忆中的图像记忆也可以多达20个项目甚至更多。而短时记忆只能保持少数几个项目,其数量根本无法与长时记忆相比,甚至少于图像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心理学家通过试验提出短时记忆容量,即记忆量一般为7,且在5—9之间波动。短时记忆在人们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临时记忆电话号码,待达到目的后,记忆的内容就会马上消失。短时记忆作为独立的记忆结构,主要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在短时记忆容量编码等实验中,刺激一般只暂时地出现一次,持续的时间通常约1秒,短时记忆因此又称为一次呈现的刺激记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体现在:假设要记忆的内容容量超过短时记忆的结构容量,超出的那部分信息就不能被短时记忆所容纳,或者说新进入的信息将会挤掉原有的被记忆了的信息。有人曾经把短时记忆比做木匠的工作台:木匠的工作台上通常放一些工具和材料,同时木匠也要在台上操作,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工作台上放的东西多了,即占的空间多了,那么留给操作的空间就少了,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从功能上来类比,短时记忆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条,而长时记忆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感觉记忆按照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加以保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编码,而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虽带各自感觉通道的特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了刺激的某些物理特性和细节。短时记忆中还有组块功能,组块是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大脑利用贮存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人们熟悉而有意义的较大单元。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刺激单位数量,从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量。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迁就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提出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对于短时记忆的遗忘,可以通过复述来保持,短时记忆的信息遗忘受外界的干扰性最大。

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为人们的所有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使人们能够识别各种模式进行学习,运用语言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当然还包括人们的审美活动。短时记忆直接与从感觉系统输入的当前信息打交道,长时记忆则将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为整体。上述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审美活动中和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时记忆要涉及各种各样的事物。它既贮存了历史事件、人生经历和周围情景,又贮存了语词、概念、公式和规则等。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归类。目前心理学界倾向把长时记忆分为两种: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又可称为情绪记忆,是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在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时间空间的信息;语义记忆则是运用语言所必须的记忆,它是心理词库,是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系统知识。换而言之,情景记忆总是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情景记忆就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记忆,其保持的信息总与个人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联系,具有形象为信息主体的某种性质。而语义记忆则以知识为参照,如事物内在结构、规律等等。语义记忆的信息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其内容总是用一般的定义来描述,如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等。语义记忆包含事物的意义,贮存着人们运用语言所需要的信息,逻辑思维以它作为运作的基础。从记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景记忆的稳定性差,易受干扰,所贮存的信息常被转换,不易提取。由于以形象为信息基础,提取必须经过形象思维为中介的转换。而语义记忆则稳定性好,不用转换,比较容易提取,再加上信息形式的抽象,更适合于逻辑思维中的判断和推理。当然,目前也有心理学家从信息编码的角度代替上述的方法,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和语言系统。表象系统的表象代码用来贮存关于具体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语言系统的语言代码用来贮存言语信息。表象代码是记忆中事物的形象,而人的视觉表象又被看作表象代码中的主要部分。与语义代码的抽象意义的表征特点相比,具有信息保存的形式上(或称命题形式上)的根本不同,表象代码保留着与实际知觉相似的性质,并与外界客体相类似(保留了感觉通道的某些特性),如视觉表象包含有客体体量与空间关系。表象代码是在形象思维的运作中通过想象力“求形同”地来完成任务的。如果综合起来比较两种分类,可以发现表象系统贮存具体事件与情景记忆类似,而语言系统是贮存言语信息,它与语义记忆有着某种类同。

对长时记忆的贮存方式,目前心理学界也有多种不同的假说。心理学家提出贮存方式无非基于节省贮存空间方面,体现出“知觉经济原则”,这与前面提到的“注意力节省”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效(7)。从语义信息的组织形式来看,分为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两种。层次网络模型采取了逻辑层次的树形模式,而激活扩散模型则采取以概念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形成平面交错型网络结构。另外,还有属于特征模型范畴的两种分类: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8)在此,不作过多的介绍。

在心理学上,信息记忆有三级加工模型:完整的记忆不仅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且还包含感觉记忆,即由感觉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由此形成多层次存贮学说。更为重要的当然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说来,信息经由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条,既是缓冲器又是加工器)再经过情绪的过滤或其他条件,才会进入长时记忆。大脑要获得信息贮存,必须先经过对信息的感觉和知觉上的整理,在短时记忆经过组织和过滤后,才有可能置入长时记忆中。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也仅仅处于假设和摸索阶段。人本身尤其大脑功能的研究是宇宙间最为深奥和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像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研究等与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的研究一样,都有待心理学家们的进一步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