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可以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水岭,暗示着人类社会在之前和之后的巨大差异。建筑形式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了巨大的跳跃。建筑形式的这种巨大的变化肯定与工业革命有关联。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农业社会之中。农业社会的变迁的缓慢,生活节奏的悠闲,都表明着一个与工业社会迥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导致农业社会的人们的静态化思维。生活是从容的,劳动是悠闲的,社会发展的缓慢几乎呈现出一种静态化的缓慢发展。当然,由于社会的静态化和稳定化,使得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呈现相同的局面。这点我们从中世纪油画和当代油画中的人物神情的差异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图3-39,图3-40)。
图3-39 安格尔:泉
图3-40 达利:西班牙内战的预感
1.静态化的建筑形式特征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建筑形式基本上采用了一种静态化的构图方式,构图方式与当时人们的心态是一致的。静态化的思维就必然影响人们的建筑形式的设计心态,因此,在历史上,在统一与变化中,倾向压制变化来获取统一;在对称与均衡中,喜欢对称而舍弃均衡;在对比与调和中亲调和而斥对比。即使是对天然带有动感的韵律和节奏,都是倾向对称式的韵律和节奏,尽力用静态的方式去削弱韵律和节奏的运动感。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统一的前提是变化,没有变化的统一是单调的统一,这种统一在历史的早期出现比较多,如金字塔群的统一。在取得统一的前提下,变化就有程度上的不同,一种通过适度的形式的变化来取得统一,另外一种则是通过丰富的形式变化来取得统一。适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对称、调和与韵律来获取。这是前工业社会形式统一的主要手段。例如,可以用以下一些手段来获取:通过简单的形状或体量的统一;或通过形式之间相似性来获取和谐感;或者突出主体支配地位,使附楼处于从属或被支配的地位。而对于丰富的变化来获取统一,那也是近现代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从现代的复杂的综合楼来对比中世纪的教堂,就会发现当代建筑中的繁复和丰富。
(2)对称与均衡(www.xing528.com)
在前工业社会中,人们在获取统一的手段中有一大半的形式都采用了对称的手法。无论古欧洲还是古亚洲,都是盛行对称的设计手法来获取统一。对称的庄重和稳定暗合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心态,因此对称成为主要的构图手段。而建筑中的均衡的出现则是比较少见的事情。在欧洲,均衡趣味的培养离不开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熏陶。中国的古典园林和水墨绘画培养了人们的均衡的趣味。
人类早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大多数为对称性,只是到现代主义建筑时期,均衡才作为建筑设计中的构图和造型的一项主要原则。
(3)对比与调和
对比就是寻求变化,调和就是寻求统一,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就好比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过去人们倾向于适度的变化,因此基于同样的道理也就会亲睐调和多于对比。对比寻求差异性,而调和寻求同一性,在同一性中寻求稍微的差异性,是古代建筑形式在建筑形式上的特点。
(4)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的运动感很强,因此,在历史上,这种设计手法受到观念上很大的压制。在当代的建筑中,韵律和节奏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在过去,韵律与节奏多采用对称的方式,而现代的韵律与节奏多采用均衡的方式形成动态的序列。
总的说来,过去形式的特征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静态化的倾向,与当代建筑形式的动态化甚至动感化构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在研究古代建筑形式的发展之后,最为强烈的感受。
2.平面化的建筑形式特征
平面化处理形式问题其实就是建筑形式静态化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说,在处理建筑的形式时,总是孤立地或者片面地关注建筑物的某一个断面或局部,把建筑物机械地分解为不同的侧面或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研究后,又可以拼凑成一个整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建筑物有四个规整的立面,每一个立面有完全符合前面所说的静态化的构图方式。在当今的一些先锋建筑师的建筑作品中,已经放弃了建筑物的四个里面的划分的传统手段,使得建筑呈现立体化的一种形式特征。
平面化的建筑形式特征,从内在本质上来讲,是人们当时稳定的心态的一种外在反映,是一种浅显的和机械化的操作方式,是与前面的静态化的建筑形式构图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