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倾向建筑: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存在形式

情感倾向建筑: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存在形式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情感倾向建筑本书立论的基点之一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一个情感倾向建筑是自成体系的宇宙,自成系统的世界,无需外部进行支持。情感倾向建筑与其他狭义的艺术种类不同的,仅是媒介的不同。而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笔者认为,其艺术存在的形式可能与音乐的存在的方式更为接近一些。(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现实直接取代了日常生活的现实,但是没有逃离现实。这也可以说是情感倾向建筑的功用性带来的唯一的好处。

情感倾向建筑: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存在形式

(二)情感倾向建筑

本书立论的基点之一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那么情感倾向建筑应该是“有关建筑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此必须对建筑情感倾向艺术中的情感本质及情感(情绪)与审美之间的来龙去脉,作详细的剖析。

如果说形式倾向建筑的核心是形式,是通过“形式美规律”来进行解读的话,那么情感倾向建筑的核心是情感(情绪),通过“情感—经验”的规律来进行解读。情感倾向建筑相对于形式倾向建筑而言,“情感”的概念取而代替“形式”的概念,因此,情感倾向建筑的外在形式就相对于情感而言,处于次要地位。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而言,一定的外在形式是肯定的,但是缺乏能够通约的、不变的形式法则。当然,很多情感倾向建筑也不排除借鉴形式倾向建筑的形式美规律。即使如此,情感倾向建筑中形式美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并不像形式倾向建筑把形式美作为目的来追求,而只是手段,是为情感倾向建筑的“情感”(而这才是目的)服务,情感为确定形式的最终统一依据。因此,要采取形式倾向建筑的美的规律原则来对情感倾向建筑的把握是徒劳的,这样说,每一个情感倾向建筑的外形,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形象”的整体(统一后各部分视觉印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人们无法对情感倾向建筑的外形的各个部分按照形式美规律或者其他规律进行解构,各个部分之间是浑然一体、无可分拆的,它们的存在是相互依存,同时作为特定的艺术语境获得其意义。不像形式倾向建筑的有意义的构件(如西方的古典柱式和传统的斗栱)是通过外在于它的文化获得意义的,或者通过外界获得艺术的规定。一个情感倾向建筑是自成体系的宇宙,自成系统的世界,无需外部进行支持。“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这首禅诗似乎道出了本书所要叙述的艺术境界。情感倾向建筑与其他狭义的艺术种类不同的,仅是媒介的不同。情感倾向建筑以建筑为媒介,音乐是以乐音为媒介,绘画是以颜料为媒介,审美目的是情感。

情感倾向建筑之所以能承载艺术本质,就是其作为三维艺术所营造的某种气氛或意境,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而这为情感倾向建筑真正的审美所在。情感倾向建筑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处理同样是整一的,无可分割的,在总体上、气氛上是无法采用逻辑的方法来进行分解。情感倾向建筑的审美与其说是“审”美,而不如说“体验”情绪。情感倾向建筑的震撼有如音乐艺术所给人带来的刺激和兴奋那么强烈。戏剧电影文学雕塑、绘画等艺术都是间离的审美状态,也就是说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疏离(距离),而建筑与音乐却使人同时沉浸在其中,情感倾向建筑所创造的气氛环绕着审美主体,而欣赏音乐的人则翱翔在音乐的海洋中,好的情感倾向建筑所给予人的震撼是足以和音乐所带来的震撼相比。如果说戏剧等其他多种艺术,在生活世界之外,创造出了特定“艺术世界”,来打动欣赏者(与欣赏者是有距离的),那么建筑本身的观赏世界与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是同一的(25)

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与其他纯艺术不同,所谓纯艺术包括舞蹈、电影、绘画和戏剧等等,它们作为艺术品来说,是以和仅以艺术品的形式存在,而情感倾向建筑则不单单是艺术品,同时还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这是情感倾向建筑与其他七大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因此,人们在欣赏其他七大艺术时,首先被赋予艺术作品的非现实性(不考虑实际功用性),说白了,他们悬置在生活之外(仅为艺术品的形式存在,作为艺术品就是它的主要功用)。艺术对欣赏者来说,保持了一定的离间距离。当然艺术作品这种脱离生活的形态,从内容上来说是假的(除欣赏以外没有实际功用),因而表达真善美时赋予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是说,艺术本质上的真,是隐含在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认和把握上的真。因此,对接受者来说,它不过是形式上的真,内容(质料)上的假(无实际功用)。而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笔者认为,其艺术存在的形式可能与音乐的存在的方式更为接近一些。“情感倾向建筑艺术”所创造的是以现实形态而存在的真实形式的艺术。它与欣赏者之间不存在着离间效果。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不仅形式是真的,而且艺术本质也是真的。音乐对欣赏者来说,虽然音乐没有“物质存在的形式”,但音乐与欣赏者之间也是无离间的效果。音乐欣赏中,音乐对欣赏者来说是直接的现实形态,欣赏者不是远离音乐,而是直接沉浸在音乐之中,音乐形成一个包围圈把欣赏者同日常生活常态隔离开来。所以音乐艺术对欣赏者所施加的艺术体验程度也是非常强烈的,使人在艺术中情绪无法自抑。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也具有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艺术信息的高密度(三维全方位的刺激)和隔离日常生活常态。(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现实直接取代了日常生活的现实,但是没有逃离现实。这也可以说是情感倾向建筑的功用性带来的唯一的好处。)当然两种艺术还有共同的特点:作品必须在时间序列中展开,这个时间不是指艺术家创作的时间而是作品进行自我展开和演绎所需要的时间。对欣赏者来说,时间延续的存在,使得欣赏者可以连续不断地接受来自艺术品的多重刺激,使欣赏者的思绪受到来自时间中展开的艺术信息的干涉和引导,由此可以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性和震撼感。(www.xing528.com)

情感倾向建筑是以情感作为目的,因此须深入到情感的发生机制中去,弄清楚情感发生的原理,以此来阐明情感倾向建筑。

情感倾向建筑的创造绝对不是形式和色彩的组合,而是气氛和整体环境的营造,但是作为最终产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却是建筑的形式和色彩。情感倾向建筑的创造总是以建筑物形式和色彩为前提,人们不能直接创造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也就是说,创造情感倾向建筑要间接地经由建筑物(建筑的形式和色彩),通过建筑物来表达人们的艺术观念和构思。因此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犹如存在者的“存在”,“存在”作为客观事实是不能单独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必须是以存在者的存在来彰显,没有存在者,存在者的“存在”也就消失了。这里还可以用更通俗的例子来阐述,人们平时所说的“零”,其实就是表现为“没有东西”,“零”的概念必须通过物(东西)的消失来表达,世界上并没有“零”的物质的存在,但是通过对“零”的概念的直观演绎,人们才能在大脑中理解作为抽象概念的“零”的存在。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就是与“零”的概念一样的抽象存在,你在物质世界中找不出“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物质形态,建筑师在实践操作中就显得用不上力。建筑师的创造中,在建筑物建成以前,“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就是非存在。文字上的建筑(以文字形式而存在的建筑,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图纸上的建筑(即以包括表现图和动画漫游在内的二维形式存在的所谓虚拟建筑)和接近建筑存在形式的三维的建筑模型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高科技的其他任何的建筑表现形式,都无法“涌现”情感倾向建筑艺术(26)。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只能通过建筑物的存在来表现。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人们无法通过人类的任何符号形式(语言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只是以人们可以体验的形式而存在。不管是谁,他无法对着朗香教堂的图纸或者模型,体验到在朗香教堂中艺术氛围所给予人的压抑和无法言状的微妙的情感。但是,对于建筑物(非情感倾向建筑)则就完全不同了,它本身是直观的存在,因此可以交流和表达。由于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缥缈不定性和建筑物的直观性,使得人们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实践容易走向把建筑的物质特性(即建筑的形式和色彩)当作情感倾向建筑艺术,这是明显的误解。但是如果建筑师把建筑创作看成为建筑物的设计,那么在建筑物建成之前,人们可以在大脑中进行虚拟,因而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但是由于关注点落在建筑物上,容易陷入把建筑形式和色彩当作“情感倾向建筑艺术”而进行设计。所谓的现代主义流派关注建筑物的功能等物性设计,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排除了情感倾向建筑创造的可能性,陷入建筑的形式主义操作之中。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由于在建筑物建造之前一直是以“非存在”的方式存在,因此对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把握就必须建立在建筑师的情感和感悟的积累之上,情感倾向建筑艺术本身只是人类的体验,是无形之物,因而也就无法教育和交流,也即无法在学校之中进行传授和教育。只能是建筑师根据其日常生活体验所产生的情绪波动的敏感性觉知上,由其有意或者无意地储存在大脑中,因此构成建筑师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常人也有一个这样的储存感受,形成个人生命的体验过程,不过在常人这里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是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完成的。这也为常人理解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作品提供了经验基础和生命感悟的背景。但是对于建筑艺术家来说,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把这种感悟以建筑物作为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出来,这是天才建筑艺术家所必须具有的禀赋之一。对于天才建筑师来说,这种创造更多时候是以灵感的形式出现的。对天才来说,灵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经验积累后的爆发,情感倾向建筑艺术的创作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和直观的、感悟的混合。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情感倾向建筑物存在之前,建筑物可能蕴涵或者创造的“情感倾向建筑艺术”是无法传达和交流的,能够传达的只是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建筑物。这样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即作为伟大的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作品是无法合作设计的。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作品从来就是个体性的独特生命体悟的外在反映,这种独特存在是以天才建筑艺术家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由此又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推论,即伟大的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作品的设计能力(即建筑艺术家的能力)是无法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这样证明了“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创作的不可教育性。正如路易·康所说:“但是,即使他学习化学,也永不可能是个化学家,除非在最初起点上他就是个化学家。”(27)对于建筑大师同样也是如此,人们无法培育建筑大师,只能静候大师的腾空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