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的考证
从词源学上说,中文中“艺术”的“艺”指“技艺”、“才能”,而“术”则指“规律”、“方法”、“术数”,综合起来有“技巧的方法”或“技艺的规律”。对于这种文字面上的分析,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仅仅了解了一些“艺术”的外围属性,而且“艺术”这个词的出现,已经是汉语发展比较成熟后出现的。但是,从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的叙说中还是可以对“技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对于牛的解剖结构的熟悉,乃至于游刃有余,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在工作。他已经超越了必然规律(牛的解剖结构)而上升到自由境界。而自由境界,根据康德的“非功利的审美”可以说是一种审美自由境界。以实用技术作为起点,最终的艺术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自由的审美体验。
在西方的语境中,据英国著名哲学家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考证,艺术概念的起源也比较晚。(18)英语中“art”源于古拉丁语中“ars”,类似于希腊语中的技术之意,乃是指像手工艺的技能或技艺。因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还没有艺术这个概念(19)。古拉丁语中的“ars”很像早期英语中“art”,词形、词义都是借来的,它原意是指任何形式的书本学问,但包括有语法、逻辑和占星术。从中外的“艺术”的词源考证,无法把握艺术本质属性。但是,从上述的考证中,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技巧”、“技艺”曾经是艺术重要的环节。换而言之,也就是艺术曾脱胎于“技艺”或“技巧”。今天的“艺术”仍旧没有脱掉其“技艺”和“技巧”的属性。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建筑、电影等等,“技艺”和“技巧”还是艺术家重要修养之一。
下面就当前“艺术”这一词的用法进行考察,以此来接近艺术本质。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在“艺术”条目下有三种释义,也即三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第二种用法,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如领导艺术。第三种用法,指形状独特而美观的,如树的形状艺术。在《朗文高级英语词典》中“art”的条目下,也有三条注释,大概的分类方式范围都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相似,本书就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来做进一步探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条定义,就是对“艺术”的本义做出规定。也就是作为人类一种文化形式和文明成果的“艺术”的定义,这里的解释似乎是从文学等艺术的角度来定义艺术的概念,显然,这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第二条定义指艺术的文化形式和艺术成果,作为方法在生活中延伸。凡是处理富有创造性方式的行为和动作都可称为艺术,这是艺术的最广泛和最普遍的用法。第三种其实就是指用美、艺术的眼光和方式处理人造物,都可以统称为艺术(品)。显然上面的三种释义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艺术本质定义,第二层次是艺术规律的应用,第三层次则是指艺术方法的延伸和泛化。第一层次相当于上述第一条释义,第二层次相当于第三条释义,第三层次相当于第二条释义。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基础,第三层次又是第二层次的扩大化。进一步可以整理为:第一层次是艺术本质属性,即狭义的艺术定义;第二层次是艺术的应用,即广义的艺术定义;第三层次,则是艺术的泛化。(www.xing528.com)
艺术最初起源于情感倾向艺术,因此艺术的本质应该来源于情感倾向艺术,而后扩展到形式倾向艺术。所以,狭义的艺术是指情感倾向艺术,广义的艺术是指形式倾向艺术。
艺术的泛化主要是指艺术方法(第二条释义和第三层次),以积极意义形式转换到日常生活事务中,其主要强调“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凡是在生活中、在方法上类似的事情或行为,均可用“艺术”的概念来包容。所谓的谈话艺术、领导艺术、生活艺术等等,都是在这种意义上概念的延伸和转换。这种语言意义的延伸,也是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扩大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深化(能够发现两种抽象的不同行为之间的相似性)的结果,是语言深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艺术的应用主要指艺术规律的运用(第三条释义和第二层次),使世界变得艺术化,也即把人类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中所体验和总结出的艺术规律的成果在生活中全面推广。形式美规律最初是在绘画、雕刻等领域中开始有意识的探索而总结出来,是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受的规律。如果把形式美规律运用到工业产品中就产生了工业设计,把形式美规律运用到服装产品中就是服装设计等等。意大利的建筑理论家塔夫里(Mafredo Tafuri),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设计不就是奠定在艺术渗入人类世界这样一种原理基础上吗?”(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