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成果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秦安县劳务输转工作调研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解困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2008年以来,秦安县先后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工作先进县。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成果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秦安县劳务输转工作调研

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解困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按照市委党校安排,我们课题组深入秦安县部分乡镇、相关企业、学校及县劳务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就全县劳务输转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全县劳务输转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为更好地推动全县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一、基本情况

秦安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辖5镇12乡,428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61.6万人,乡村人口57.4万人,劳动力3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5.3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转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了“四轮驱动”战略,把劳务输转作为发展秦安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工作的决定》,成立了秦安县通达劳务公司,千方百计开发劳动力资源,扩大转移就业规模,使劳务输转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县劳务输转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09年,全县累计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0.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2亿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劳务输转领域由省内和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辐射到东南沿海,扩展到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从事的行业由建筑餐饮服务等苦力型低收入行业拓展到机械电子服装加工等技能型高收入领域,从业工种达到130多种;打造出了“大地湾建筑工”、“娲乡家政妹”、“成纪服务员”、“秦安名厨师”等4个劳务品牌,劳务经济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2008年以来,秦安县先后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工作先进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实责任,劳务输转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乡、村三级劳务管理网络体系建设,每年将劳务输转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将县劳务办从副科建制升格为正科单位,先后成立了秦安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培训项目办公室,在各乡镇设立了劳务工作站,并在人口集中的8个集镇分别设立了劳务联络站,各乡镇村党支部书记确定为发展劳务经济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县四大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科级干部劳务基地联系制度,积极开展劳务帮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培训机制,在劳动力素质提高上取得突破

针对全县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的现状,创新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采取“立足市场搞培训、政府补贴促培训、订单培训保输转”的办法,加大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确定培训专业及对象,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年培训农民2万多人。县妇联充分发挥大龄女童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近两年共培训农村妇女2100人。县扶贫办2009年向省“两后生”培训集团输送“两后生”940名。同时,把技能培训与着力打造“大地湾建筑工”、“娲乡家政妹”、“成纪服务员”、“秦安名厨师”劳务品牌相结合,,在村组开展特色技能和地方工艺技术培训,初步形成了以王尹工艺草编、莲花砖瓦制作、五营药材贩运和千户足疗等为代表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培训促使劳务输转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了劳务输转的质量和效益。

(三)深入宣传引导,营造出务工创业的社会氛围

县上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宣传发动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信息专栏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劳务输转的成果和小富置家、大富置业的鲜活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挣钱,富家创业。如王尹乡王川村村民王国喜,经历了由打工—致富—返乡创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经历,现任新疆克拉玛依市恒基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公司安排城乡务工人员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劳务人员王润生、王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全省农民工明星称号。这些典型对出外打工人员起到了很好的言传身教作用,使全县劳务队伍不断壮大。

(四)开发岗位,进一步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县上努力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逐步形成了五种就业模式。一是“订单式”输转。通过与县内外较为稳定的用工基地签订用工协议,年输转劳动力4.5万人。二是“能人带动式”输转。通过发挥能人的带动效应,不断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每年带动40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亲朋关系式”输转。通过发挥在外秦安籍劳务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带领2万多人外出务工。四是“基地规模式”输转。在巩固老基地“订单”输转的同时,每年开辟新的劳务用工基地,输转劳动力6000余人。五是“个人自谋式”输转。通过加强县、乡、村各类招工信息的宣传引导,年自谋输出约3万多人。

(五)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坚持信息考察─技能培训─组织输出─跟踪管理的服务原则,强化输转前、中、后的全程服务工作。输转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筛选、整理和发布准确可靠的用工信息,组织乡、村劳务人员报名和培训;输转中积极与铁路、公路交通部门及时联系,组织车辆、订购车票、派员护送,将务工人员安全送达目的地;输转后定期不定期进行回访,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务工能人回乡创业

每年春节前后,县上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乡、村劳务工作者走访慰问务工人员,召开能人座谈会,加强联络,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协调有关部门在证件办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努力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目前,有153名返乡创业人员在西川、蔡店、何川3个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创办各类企业46家,直接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2100多人,间接带动1.8万人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劳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下,输转效益并不理想

全县输出的劳动力中近三分之二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苦力或在技术水平低下的传统行业打工,收入不太理想。技术型劳动力不但就业容易,且年纯收入一般在万元以上,如秦安在新疆务工的普通厨师月工资一般在800元以上,从事机械操作等高技能岗位的年收入达2万元,而普工年收入仅为3000~6000元。

(二)农民工培训机构分散,培训资源整合不力

县上4家培训机构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没有形成合力,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县职业中专专业师资短缺,部分教学设备、设施不足,培训中心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工培训经费分散,农业、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专项培训经费自行管用,没有较好的用于全县农民工培训。(www.xing528.com)

(三)劳务管理服务功能发挥不够

劳务输转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与劳务输转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农业、妇联、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配合不力,信息和资源共享程度低,没有形成多方互动、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一些乡镇至今未建立劳务信息网络,村级信息联络员名存实亡。个别乡镇劳务站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效率差。劳务输转中的农民大多没有经过输前培训,没有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四)培训与市场脱节,影响培训质量

一些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劳务培训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加之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时间较短,像厨师、车工等专业技术难以熟练掌握,且部分专业无实训,质量难以提高,致使部分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

(五)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

一些乡镇对劳力情况掌握不清,台账建立不够完善,县上配发的办公设施大多挪作他用,没有把用工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务工者,致使劳务输转工作出现人员组织难,跟踪服务难,找好岗位难。

(六)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淡薄

部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经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低,许多人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存在着无劳动合同、无养老保障、无福利待遇的“三无”现象。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通过以会代训、入户座谈、张贴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务输转的重要性,发布劳务信息,报道劳务动态,宣传典型事例,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劳务观念。县政府应成立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劳务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务工作站,加强劳务经济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协助行政村建立劳务专管员队伍,负责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收集本村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协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新方法,强化培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坚持做到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一是加强县乡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专业设置,配强专业教师,配套实训设备,逐步把县职业中专建成专业性强、特点突出的职业培训主阵地。同时,每个乡镇要成立劳务培训分校,配备必要的培训设施,形成以县劳务办为总抓,县职业中专为主体,社会办学为辅助,乡镇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培训新格局。二是抓好分层培训。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到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团委、工会要组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短期培训,提高他们就业的适应能力;妇联要强化对农村妇女的集中培训,帮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特色工艺技术,实现就地就业;劳务部门要对农村年龄较大的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加强对赴疆季节性拾棉花的引导性培训;县职业中专要发挥优势,以电子、服务、加工为培训重点,分类分特色抓培训,培养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技能型、智能型”农民工,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收入。

(三)搭建平台,扶持创业

各相关成员单位要鼓励和支持在外学到技术、积累了资金的务工者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一是搭建政策优惠平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从信贷投入、项目建设、证件办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支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搭建创业培训平台。依托现有培训机构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县上适时组织立志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到省内外重点龙头企业观摩学习,帮助他们拓展创业思路。三是搭建联络感情平台。继续加强与有创业愿望人员和外出创业能人的感情联系,激发更多的有一定技能和经济实力的能人志士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四)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为劳务输转提供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充实乡镇劳务站劳动力资源和输转人员信息库,广泛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劳务信息,及时向农民群众发布。依托县内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县直各相关单位要抓住国家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宝兰铁路、天平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县内外各用工单位尽可能吸纳秦安县富余劳动力。二是为劳务基地建设服务。要依托企业建基地,把东南沿海、中西部大中城市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劳务输转的主阵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发展订单劳务,扩大有组织输转规模;依托窗口建基地,不断加强与省、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联络,加大劳务输转的前期考察,开辟高质量的劳务基地;依托劳务经纪人建基地,鼓励他们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建立稳定的劳务基地,努力扩大有组织输出。三是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服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劳务用工网络。建议县上积极争取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尽快在县上建立一个融信息收集、发布、组织、管理、服务为一体,信息快捷的劳动力市场,面向全国采集和发布用工劳务信息,实现劳务输转的市场化、信息化、组织化、有序化。四是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劳务执法监察力度,积极协调解决处理好农民工各类务工事件,特别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做好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农民工提供优质快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为全县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贠庆军 秦安县政府办公室

蔡调荣 秦安县妇联

指导教师:伏春兰 《天水学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